战时文本《关于细菌战》的初步释读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39年以后,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细菌战实战攻击,其细菌武器研发与细菌战理论体系随之快速发展并日趋完善。日本关东军牧军医中佐于1942年在伪满洲国治安部会议室发表题为《关于细菌战》的主题演讲,文稿收录于伪满洲“帝国军医团”发行的《军医团杂志》,系统论述了细菌战的优势、杀伤效果、作战准备、攻击目标、作战方式及防御方法等问题,以宏观战略考量为主,兼顾战术运用细节,集中体现了日军细菌战的理论思想和相关研究的发展程度,凸显了侵华日军细菌战反人类、反文明、反伦理的罪恶本质。
  关键词: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日本史料
  二战期间,以七三一部队为首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不断加速推进细菌武器研发进程,并在吉林、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细菌战,其细菌战理论体系逐渐趋向成熟。1942年,日本关东军牧军医中佐发表题为《关于细菌战》的主旨演讲,结合细菌武器的大规模杀伤效果和作战优势,详细论述了细菌战攻击的目标择取、战剂选用、作战方式、防御方法等核心问题,集中体现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战略思想和战术策略。该演讲文稿作为新证据、新资料,是对以往细菌战理论认知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探讨日本细菌战体系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证价值。
  一、史料来源及总体概况
  关东军牧军医中佐的演讲稿《关于细菌战》收录于伪满洲“帝国军医团”发行的《军医团杂志》1942年第46号,现藏于日本新潟大学图书馆。此次演讲在1942 年 3 月发表于伪满洲国治安部会议室,全文共计16页,译为中文约11000字。《军医团杂志》作为伪满洲“帝国军医团”的机关刊物,自1935年1月创刊至1944年第57号终刊,双月刊,是伪满洲国军医分享业绩动向、交流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从演讲地点来看,伪满洲国治安部隶属伪满国务院,其前身伪满军政部成立于1932年,1937年7月与伪满民政部警务司合并,改称“治安部”,管辖军政及警察业务,实质是在日军的统治之下,指挥各地军、警、宪、特武力镇压抗日民众、残酷围剿抗日力量的中枢机构,1943年4月,移交警察业务后改称“军事部”。据文稿所载,牧中佐此次是奉上级命令发表演讲,旨在概括性介绍日军及伪满“国军”关于细菌战的观点,以便日后逐步展开详细介绍。由此可见,此次演讲为牧军医中佐奉关东军等上级军令,向伪满治安部相关军事机构及军医人员宣讲的日军及伪满“国军”关于细菌战的战略思想及战术理论内容。这一线索为今后探讨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日伪政权等相关军事力量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突破口。
  该演讲稿内容曾被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诚一著作《恶魔的饱食笔记》所引用,但文中有关细菌战理论问题的论述观点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随着美国和日本馆藏细菌战史料的逐步解密与公开,有关日本细菌战问题的研究焦点,逐渐由侧重战时罪行研究向隐藏在其背后的细菌战理论等深层根源问题拓展。然而相关研究主要以七三一部队核心成员北条圆了、增田知贞、金子顺一等人的研究报告为主要史料依托,所载内容以细菌战攻击战术及攻击效果为主要方面,对总体战略思想涉猎较少,而本文探讨的牧中佐演讲稿以细菌战宏观战略考量为主,兼顾战术运用细节,是对以往史料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化日本细菌战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关于细菌战》的主要内容
  牧军医中佐的演讲《关于细菌战》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序论;细菌战的特征与优势;细菌战的作战准备;细菌战的攻击目标与作战方式;细菌战的防御方法。其中针对细菌战的攻击目标与作战方式进行了着重论述,演讲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军与伪满“国军”的细菌战理论思想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程度。
  1.序论
  演讲开篇强调,“细菌战”字样在任何国家的军事当局都是秘密使用,以往未曾有过以细菌战为题的发言,然而近来各国在战时开始提及细菌战,而且对于日军及“国军”而言愈显重要,故而最近开始不加避讳地谈及“细菌战”。牧中佐阐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会议上针对细菌战存在不同观点和各种争议。而其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细菌战是伴随科学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战争形式,若要将其运用在战争攻击上,必须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具备先进的知识,掌握其机能,否则,攻击方自身将蒙受灾难,因此攻击方自身需要思考攻击方法,与此同时采取各种防御措施。结合上述绪论内容和日军细菌战体系发展进程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大规模细菌战研究与实战的基础上证实了细菌武器攻击的有效性,开展了进攻性和防御性两方面研究,并开始逐步向日军和伪满“国军”有关部门普及相关知识和信息,以达成协作。
  2.细菌战的特征与优势
  首先,牧中佐解释了细菌战中细菌的概念:是指引发普通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细菌,或者是引发某种疾病的病原体,在显微镜下与细菌呈现不同样态的立克次氏体,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卻具有活性能够引发疾病的滤过性病原体,以及引发其他传染病的微生物类群,统称为细菌。接下来,牧中佐通过与化学武器对比,指出了细菌战剂的特点:用于细菌战的细菌属于生物范畴,不像合成化学药品那样简单,不能很快制造出来,易受外界影响,需要特别保存,而且它的攻击不会立刻产生效力,而其优势在于,难以通过臭气、色泽等辨明,具有传染性。
  其后,演讲中详细阐述了细菌战在作战方式和攻击效果方面的特征。从作战方式来看,细菌武器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均可使用,既可用于攻击前线作战人员,又可用于攻击兵工厂或后方兵站补给线。由于细菌无法通过肉眼看到,战时使用极其方便,具有隐蔽性,可用于无征兆的突然袭击。从攻击效果来看,细菌战攻击奏效后,可以造成传染病大规模盛行,与常规武器迥异,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极其广泛,战争中撒布的病原菌及引发的传染病甚至永远都无法彻底根除。牧中佐基于上述特征强调,细菌战的优势在于,破坏敌国国民的日常生活,摧毁其意志,构成心理上的威胁,在其彻底消除前,受袭方将一直承受肉体上的严重折磨以及精神上的恐慌。   3.细菌战的作战准备
  牧中佐介绍了细菌战的作战准备事项。首先,重点之一,即将针对某个国家发动细菌战时,需要事先查阅兵要卫生地志等相关资料,进行细致调查,掌握目标城市一带卫生状况,了解该国的卫生条件、医疗设施、传染病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现状、疫苗生产能力、民族生活习惯等,由此掌握有利于细菌战的突破口,是制胜的关键。其次,是选用适合的细菌战剂,使用能够达到克敌目的的细菌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针对人体的多种细菌,通常包括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个别地区可使用马耳他布鲁氏菌或斑疹伤寒、黄热病、狂犬病等相关细菌,普遍常识了解的细菌均可使用。第二类,是针对动物的细菌,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例如炭疽﹑鼻疽﹑马类口蹄疫等。第三类,是针对植物的细菌,关键在于使植株枯萎死亡,不结果实,例如谷子线虫病﹑赤霉病﹑小麦黑穗病等均可使用。此外,还要准备好制造和培养细菌的各项设备,完善相应体系。
  牧中佐强调,细菌战同以往的常规作战一样,需要提前调查兵要地志,了解当地地形特征,掌握敌军惯用作战方式、武器装备及攻击策略等,做好准备调查工作,方是细菌战的第一步。鉴于上述,对比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档案可以发现,七三一部队兵要地志班职能与此项作战调查准备事项相对应,其在日本推行“北进战略”期间曾针对中苏、中蒙邊境一带秘密调查卫生防疫相关情报,并于1937年至1939年形成《远东苏联境内北部地区作战地志及卫生方面注意事项》《对苏作战上需特别考虑的主要战疫相关地志学观察》等20余部调查报告,从调查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以苏联为假想敌准备和实施细菌战,针对地质、水源、气象、卫生、防疫、医疗等展开了全面系统调查。
  4.细菌战的攻击目标与作战方式
  详细论述了细菌战的攻击目标与作战方式。牧中佐指出,细菌战可以用于进攻任何地点,战争时期优先考虑进攻敌方军队,其次是攻击污染敌军后方设施,包括运送物资的兵站要地,此外,还可攻击据点要塞,或是地缘上稍显疏远但从全局来看与军需供应密切相关的城市。要根据作战目标确定相应的作战方法,抓住要害,结合兵要卫生地志记录的具体情况,充分备战,灵活打好细菌战。牧中佐补充强调,单纯使用一种细菌战剂时,效果往往比较微弱,通常可以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而且单纯使用细菌战过于显眼,可以配合使用毒气战,秘密策划保密实施的同时,还要做好应对策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自己一方所受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接下来,演讲针对作战方式进行了分类阐述。首先,第一类是使用飞机撒布细菌,主要有七种有效撒布方式:第一,将细菌溶入液体中,放入特殊容器内,使用飞机装载,打开装满菌液的容器口,从飞机前面或后方将其撒入空中;第二,将细菌制成粉末状,然后播撒;第三,把细菌放入装有药品的玻璃管中,再通过飞机进行播撒;第四,播撒染病的昆虫,比如以感染鼠疫或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跳蚤为传播媒介,通过飞机大量播撒;第五,播撒含有病原菌的动物排泄物;第六,撒布染病的土拨鼠、老鼠等活体动物;第七,伞兵部队进行撒布。其次,第二类作战方式,通过飞机投掷细菌炸弹,可与普通炸弹混合投放。第三类,通过火炮发射细菌炮弹。第四类、通过手枪发射细菌子弹,可用于阻击敌方援军,也可用于乘胜追击。第五类,人工谋略撒布,可在撤退转移前实施细菌撒布谋略,或者利用安排在敌国的间谍撒布细菌。
  5.细菌战的防御方法
  在演讲最后,介绍了细菌战的防御问题。牧中佐指出,所谓细菌战的防御,与平常应对传染病基本无异,平日就需要周密部署,进行深入研究,事先布置好防御体系,确保万事俱备。防御工作需要对攻击作出判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揣摩敌方的心思、企图,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相应处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彻底铲除传染病,防止其大规模蔓延。防御细菌战的重点之一,是要平时进行训练,以确保危急时刻能够镇定而果断的应对处理,务必要分层次、分步骤深入训练,掌握必要的防御知识,了解不同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牧中佐针对防御部署问题强调,首先,针对部队方面,平日就要多方面考虑,采取措施,以备后患,要传授应对多种传染病群发的方法,构建专门负责培训的部队,负责在特定场所开展训练,并参与防疫工作。要注重增强士兵体质,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提高免疫力,并且要注意饮食卫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存放在当地的军需物品要派人看管,防止被盗和污染破坏。其次,除军队之外,还应该指导驻地官民做好防御准备,对战场附近及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区官民进行防御指导,普及细菌防御知识。另一方面,沦为细菌战战场的地区也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迅速展开行动,军队要事先做好防疫,并协同地方官民,彻底调查清楚当地以往疾病及传染病状况,大体理出头绪,再进行相关试验,积极预测事态,迅速果断采取措施。要将负责排查敌人圈套的队伍、部门及专门机构归拢到一起,避免过于分散,以保证其在关键时刻能够统一行动,迅速展开调查、检验、处理,此举关乎到整个防御的成败。
  三、余论
  关东军牧军医中佐1942年发表的演讲《关于细菌战》,基于细菌武器的隐蔽性、传染性、大规模杀伤性、强大破坏性、战剂多样性等作战优势,系统论述了细菌战的作战准备、攻击目标择取以及相应的作战方式和防御方法等核心问题,集中体现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宏观战略考量,兼顾阐述了战术运用细节,涵盖了攻击性和防御性两方面问题,对于评估与界定侵华日军的细菌战研究水平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纵观侵华日军细菌战史,1942年期间,日军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细菌战战略思想方针与战术理论基础,而且形成了“飞机空中撒布”“飞机投掷细菌炸弹”“火炮发射细菌炮弹”“手枪发射细菌子弹”“人工谋略撒布”等五类细菌战有效攻击方式,在大规模人体试验、野外实验以及实战攻击的基础上,加速改进,不断完善。据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在伯力审判上的供述证实,1944年“飞机撒布鼠疫跳蚤法”和“投掷细菌炸弹法”被作为最有效的细菌战攻击方式得到日军参谋本部批准,1945年春,关于细菌武器使用方法的研究工作完成,日本陆军省下达了增产细菌武器的命令。
  侵华日军细菌战理论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细菌武器研发实验与细菌战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牧中佐演讲文稿《关于细菌战》所载军事理论及相关信息,进一步反映了日本细菌战在战略目的和攻击方式上的非法性和残忍性,凸显了日本侵华细菌战反人类、反文明、反伦理的罪恶本质。《军医团杂志》等日伪时期医学刊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既为探索日伪殖民机构与日本细菌战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是研究二战时期日本殖民医学的重要参考史料。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相关刊物的搜集与整理,基于细菌战、医学犯罪、人体实验等视角进行系统考察,为日本细菌战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探索新思路与新方向,有助于更加全面、立体地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体系的组织构成、战争暴行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贻害与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関東軍牧軍医中佐:《細菌戦ニ就テ》《軍医団雑誌》、1942年7月第46号
  [2]《軍医団規則》、《軍医団雑誌》1935年1月第1号、第6頁
  [3] 森村誠一著:《“悪魔の飽食”ノート》東京:晩聲社、1982年、第198-229頁
  [4] Enryo Hojo:Medical Questions, Maryland:National Archives Ⅱ of USA. Location:270/13/31/05.RG#319.北条圆了于1941年撰写《关于细菌战》一文,系统阐述了细菌战的战剂类型、攻击方式、防护方法、生产设备、战备资源等问题,该文于二战时期被美军获取,现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二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随之而来的文书档案管理也广泛应用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由于资金投入、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原因,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下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管理策略  1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新形势下,文书档案应用数字化管理后,可建立起远程传递和共享模式,快
首先,对档案融入师德师风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紧接着从感名人爱国爱民之心,立师德师风之根;追名人修身立德之风,奠师德
摘 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而高速公路是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凭借其自身的专业性,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更加突出。基于此,精细化管理被引入档案管理范畴,强化先进理念与档案管理实践的融合。本文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分析了其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的价值,阐述了二者的关系,探究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速公路
摘 要:高校档案收集是要把掌握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手中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按照《档案法》集中保存起来,统一集中管理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第一阶段工作是收集档案,是丰富档案库存资源、开展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基础。在档案数目与日俱增、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对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档案;收集;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从事招生、管理
中心型肺癌指的是发生在肺叶部、肺段支气管、肺部支气管腔部位的癌细胞病变,早期无癌细胞转移与扩散情况[1]。同大多数的癌症疾病一样,中心型肺癌在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这很多患者容易忽视体检,而一旦检查或者出现典型症状后检查时,患者却常常处在肺癌中晚期阶段,这一阶段的治疗难度大,因此完善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方式,提高对疾病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干预控制病情发展与恶化,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提升生活质量[2]。多排螺旋CT则是一种有效的影像检查方式,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无创伤等特点,对多种疾病的诊断
摘 要:在疫情管理工作中,疾控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疾控档案资源管理工作在这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对疾控档案资源的整合管理工作,确保疾控档案资源满足资源共享的硬性要求,便于提高疾控管理质量。所以,作为疾控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意识到疾控资源整合管理的重要性,能够了解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规范的整合方式中提高工作质量。本文对疾控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进行分
目的探讨清瘟解毒饮联合奥司他韦对热毒郁肺型流感患儿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热毒郁肺型流感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瘟解毒饮联合奥司他韦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sIgA、IgG、IgM)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咽痛的消失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缩
目的:探讨大型船舶远洋航行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需求,为更好地实施航海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现象学理论,以样本饱和为原则,对9名航海护理、医疗和卫勤专家和13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Nvivo10.0软件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提炼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应急能力3个核心能力需求主题。结论:基于航海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构建应以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应急护理能力为基础框架。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新时代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应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清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优化措施,创新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机构编制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1 新时代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机构编制档案管理人员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的数量和内容较多,且信息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心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细胞生成素(MYO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36例,分别接受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清cTn、CK-MB、MYOG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微创组总手术时间(162±23)min、术中输红细胞量(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