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葵花向日倾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小在一起玩大的朋友,退休后一直住在上海他女儿家。一天,突然来了个电话,说他在盐城设了个饭局,你必须无条件参加,否则不要后悔。
  被他搞得懵懵懂懂的,一头雾水。
  说到最后,原来是一位六十年未见的老师,也被邀请来参加他们的这一次同学聚会。这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很是关注。所以,虽然我不是和他们同届,因为这位老师的缘故,我也被列入邀请的成员之一。
  真有点惴惴不安,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不长时间,果然老师和师母一起来了。
  六十年,一个甲子,时间那么遥远。但对于眼前的老师我仍然有很深的印象。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我由义丰农村转学至集镇秦南小学四年级,丁玉龙老师是我的任课老师。丁老师年长我十二岁,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风华正茂,性格儒雅,博学多才,当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丁老师有别于他人的教学方法,多用游戏式的启发和渗入(渗透)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往往是抛出了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在学生中最具亲和力。
  记得我们四年级教室的后窗,有一片向日葵,看上去似乎有点拙朴粗笨,却是那样的健康率性大气,时刻迎着阳光展露笑颜,美得明艳真实毫不掩饰。每当有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他总是指着向日葵说,连他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呢!难道有人还不如这些向日葵?同学们哈哈大笑,然后,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在当年的课堂上是这样,离开了我这个学生六十年的老师,他今天依然是这样关注他的学生。以至我走过的人生每一步,他是那么的了如指掌。他说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在圆小时候的文学梦,所发表的文章他多数都仔细看了。他端坐于我的右侧,看我的神态,一脸的慈祥。八十四岁的高龄,精神矍铄,那种特有的姿态,吸引着你又感染着你,让你有如葵花向着太阳表达亘古不变的膜拜。
  酒过三巡,他仍然不忘记让我加他的微信。他说这样可以一边看我的文章,一边评论或加点赞。
  在拨弄手机同老师手与手的接触中,无意中触碰到了老师那个残疾的手指,脑海里立马就呈现出六十年前课堂上——残缺了一节手指的手,握着黑板擦,边写边擦的情景。六十年不变,始终不渝,粉笔无言写春秋。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丁老师已经完成了自己“百年树人”的宏大意愿。
  孔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两字:做好自己,教书育人。
  在现场,我并没有把刚才那个细微的动作说出来。当年老师因为什么手指残疾,我们出于对他敬重,从来就没有想去弄明白,今天我依然不想去弄明白。
  看着他,那么多的学生围着他,仿佛六十年前的那片向日葵,重又昂头挺腰,虔诚而执着地朝着太阳方向转过去,脸庞像花盘,闪着耀眼的光华。
  时间过得真快,从不为谁停留。而此时此刻画面已经定格,成了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身处有空调的办公室,感觉不到盛夏的炎热,更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直到有人喊:“老倪,下班了!”我才回过神来,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噢,已是6点钟了。窗外,夕晖染红了半边天。  一行人说说笑笑下了楼,来到停车棚,长着一副娃娃脸的小周冲我笑道:“倪老师。”他这样称呼我,我总有一种愧不敢当的感觉,忙连声答道:“哎哎哎,下班了小周!”小伙子对我腼腆地一笑,电动车已冲出去好远。  我骑上自行车,出了单位大门。穿
期刊
第一脚踏上泉坞山,冥冥中我便嗅到了宿命和皈依的味道——忽觉大山为了等我,已经默默矗立了千万年,而与大山对视的第一眼,我就感到自己再也离不开它,若一位虔诚的比丘,历尽艰辛,跋山涉水抵达灵山,便毫不犹豫将肉身和灵魂献给佛祖。我不打探它的过去,我不设计它的未来,我只愿敞开心扉放逐灵魂,轻轻说一声——我来了。  几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友人邀请我和爱人前往泉坞山,这也是我们存储心底的夙愿。回来以后,同行
期刊
1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就是缘,缘有很多种,人与人相遇是缘;人能遇上让自己付诸心血的爱好是缘;人能遇上让自己始终感受到其美好的那种向往是缘;人能把林林总总的记忆碎片经时间淘洗沉淀,终成为记忆精粹更是缘;缘就是把各种物象和芸芸众生糅合在一个时空的信息。关于缘,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没有缘是天定的,惜不惜缘是人为的;关于缘,我坚守的信条更简单,有缘惜缘,缘尽随缘。只要学会惜缘,有
期刊
花子是我养的第一条狗,也是最后一条狗。  花子是一条哈萨克牧羊犬,刚抱回来的时候眼睛还没睁开呢!由于没断奶只能吃奶瓶,胖乎乎的很重,长得像熊猫一样,全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憨态可掬很招人喜爱,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花子。  刚来的时候,花子还是蹒跚学步的样子,走路摇摇晃晃的像喝醉了酒似的。不知不觉花子来我家有一个多月了,已经可以和我一块出去踢皮球扔飞碟了,他还经常把院子里的鸡撵得到处乱跑。花子让我在小
期刊
父亲点上一根香烟,刚抽两口,颓然歪了头,靠着绷硬的椅背又睡着了。香烟兀自沉默地燃烧着,烟灰带着父亲满头银发的颜色,寂寞地挂在烟身上,一寸一寸向过滤嘴挪动,倔强地坚挺着,终于折断,无声掉落在塑料布铺就的桌面上,像秋风里凋零于枝杈的枯叶,或者冬夜飘落在灌木丛的雪花。深夜窄狭的客厅里,父亲喜爱的中央台四套依旧喋喋不休地聒噪,观众却只剩下从遥远的异乡回家的我。  我的心陡然一紧,鼻子一阵酸涩,悲怆像空气一
期刊
听说要出院了,我简直喜出望外,在医生办公室耐心听完护士长的详细叮嘱与主管医师的讲解后,便跑回病房,在上午将全天的治疗全部进行完毕,将中午最后一顿医院伙食团送来的鲫鱼汤和稀饭吃得冒汗,然后在闻声赶来的大姐的帮助下,大包小包地拎着去大门口乘了出租车,一路呼啸着回去。  我在医院坐牢,前前后后算起来也14天了。回首望去,竟然是满满的艾香飘拂的日子。我就是在这样的春天里,病倒、手术、治疗,强忍肌体的苦痛,
期刊
父亲让县里一位熟人捎话,家里做饭实实没烧的了,三十里山路,能给在县城干事的我捎话,说明家里真有了麻烦!  那天下午,下班后,快60岁的姚孝辉厂长查看工人宿舍时,转悠到我宿舍,进门后靠在床上,闲聊,一边聊一边咝咝不断吸宝成烟,眯着小眼就盯我,问:“毬——年纪轻轻,唉声叹气作啥?”  我不想说,知道他是个很讲原则的老头,咋讲这丢人事。我红着脸,最后无奈,吞吞吐吐把父亲捎话的事,给他艰难着轻轻讲了,讲得
期刊
晨曦微露,睡意蒙眬的我隐约听见姨父粗犷的大嗓门,便一个激灵从躺椅上坐起,抬腕看了下表,时针指在6点8分。  “姨父早!”我似醒非醒,说话嗡嗡的。  “唉,女婿啊,我急得夜里哪能也困不着觉。好不容易熬到四点钟,要紧爬起身,烧了个丝瓜蛋汤,拿来给你姨妈吃。”  汤,虽不是给我吃的,可我心里倏地暖暖的。  姨妈时年八十五岁。  今年的中秋或算是个多事之秋。那一日,姨妈午休起来,试图去开电视机,顺带拿盒牛
期刊
南方的村庄,大多门前都有池塘。家乡的村庄门前也有一口池塘。屋舍傍水而建。也许,这是先辈们立基选址时,考虑到风水因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蓄水聚财,繁荣昌盛;也许,这也是先辈们考虑到生活所需,临水而居,洗衣浇菜,用水方便。  然而,不管是出自何种原因,池塘,确实给家乡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和好处。池塘,也给家乡增添了许多灵动和生气。池塘,更像一面镜子,记录和摄入了家乡人的日常生活、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幻和历史
期刊
每一件贮藏的旧物,都潜埋着远逝的风花雪月,浸染着有痕或无痕的世事沧桑,刻烙一段生命历程的岁月史册。恰如不经意间打开那尘封多年的箱子,心不在焉地随手翻寻着,倏然映入眼帘的那一只口琴。尽管是久违之物,那银白色的外壳,翠绿色的内芯,却依然是如此的熟悉。我恍如瞬间重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学时光,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在风光旖旎的风则江边,在绿树葱茏的未名湖畔,在晚风夕阳的塔山脚下,有一位玲珑俏丽的女孩,如痴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