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无需倾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脚踏上泉坞山,冥冥中我便嗅到了宿命和皈依的味道——忽觉大山为了等我,已经默默矗立了千万年,而与大山对视的第一眼,我就感到自己再也离不开它,若一位虔诚的比丘,历尽艰辛,跋山涉水抵达灵山,便毫不犹豫将肉身和灵魂献给佛祖。我不打探它的过去,我不设计它的未来,我只愿敞开心扉放逐灵魂,轻轻说一声——我来了。
  几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友人邀请我和爱人前往泉坞山,这也是我们存储心底的夙愿。回来以后,同行的文友鼓励我写点东西,我也想拿起手中的秃笔,记述自己的感受。可如何落笔,却令我煞费苦心。泉坞山的美,已经触动了我的心魄,让我抑制不住一抒胸臆的冲动。但这种美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深藏在哪里呢?我门前找到窗前,屋内找到屋外,心内找到心外……寻求不到答案的苦恼,如同被关在门外而找不到开启房门的钥匙。我冥思苦想,彻夜难眠。我知道,没有人强迫你,是你自己给自己头上加的“金箍”。仔细想想也是,我要干嘛呢?我至于这么拼吗?我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后来终于想通了,这就是写作者共同的艰难、煎熬和痛。
  偶然间,我翻阅相机中的图片,桑葚、灰喜鹊以及两棵根部相连的参天大树触动了我的神经,我清楚,我苦苦搜寻的主题,悄然来到。
  为了多方照应,我和爱人分居两地已数个年头,虽说早已迟钝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浪漫,但各自为了家庭、事业默默付出的艰辛,又岂是他人所能理解的。爱情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讴歌爱情也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于我而言,爱情的概念则很小很小,它的集合里只能容下两颗心。
  《春上泉坞山》发表以后,得到了师友们的褒奖。我清楚,拙劣的言辞未能描绘大山美之万一,而千丝真情万般爱,借助大山的自然美为载体,将内心世界倾情表白,就像一位入戏很深的演员,忽然找到突破瓶颈的按钮,于是便将精心设计的“包袱”抖开。
  “美是邂逅所得。”桑葚果、野月季、野草莓、栗树、朴树、橡树以及满山的绿色,构成了一幅泉坞山的春景图,画卷中暗含着某种古典主义的怀旧气息,让人忆起了童年,勾起了乡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苏子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泉坞山的宁静、清丽、脱俗,更像宋玉笔下的邻家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种不施胭脂粉黛、没有惺惺作态的冰清玉洁之美,让我想到了惊扰与伤害,想到了亵渎与沉沦,想到了罪孽和万劫不复……于是,我便打消了再次上山的念头,我只想把邂逅之美刻在脑中,贮藏心底。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为自己迷失方向而备受煎熬。其实就是两个字——抉择,而由此衍生的取舍、得失、拿起和放下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东西,时常纠缠着你,就像不断惊吓你的梦魇和随时随地都想吞噬你的恶魔。
  几年前,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的父亲而放弃了眷恋的土地。与其说父母在我身边,倒不如说我在他们身边。我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忙,母亲总会说,饭烧好了;我也总是毫无愧色地说累而随手将吃过的饭碗丢在桌上……
  一天,爱人在病床上打来电话。母亲说,快点过去吧,这里有我在。我理解母亲的大度,我也清楚爱人的坚韧。可作为儿子和丈夫,我该何去何从?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哪里?莽莽森林中的维吉尔在哪里?“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又在哪里?
  迷蒙中,有个细微的声音提醒我,到泉坞山去吧!我一惊,是我狭隘了,我不该误读大山的无私与包容。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独自骑行泉坞山。大山的成熟况味,让我烦乱之心得以平复。
  “美是亲近所得。”湛蓝的天空,浓绿的枝叶,通红的火棘,盛开的紫苑以及散落的橡树果,构成一幅泉坞山的秋景图,画面中的宁静与安详,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便在《寻幽泉坞山》中写道:“尘世间没有完满,也便没有缺憾;人生当中,有取必有舍,有得必有失。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你会发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刻都是最美的风景。”
  天有不测风云,像但丁步入幽暗的森林找不到出路一样,我遇到了生命中最为黑暗的日子。我无可奈何,我落寞惆怅,我想找一个远离喧嚣,能够救赎自己灵魂的地方,于是我便选择了泉坞山。
  每逢休息日,我便一大早骑车赶到大山,日落西山之际,我才踟蹰回到家中。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大山的每一条小路上,我毫无目标地攀爬大山的每一座山头,很多时候,我坐在一片废墟边的大石上静思、呆想,常常言不由衷地自言自语:为什么苦难要落到我头上?不记得哪一天,朦胧中我听到有人告诉我:“苦难和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月缺,何来月圆?发霉的书页总会翻过,命运一定会否极泰来,这是你的劫数,也是你的福祉。”我睁开双眼,一阵秋风掀动落叶发出哗哗声响。
  我长时间地在山中徘徊,一位负责拾捡垃圾的林场工人也经常出现在我出现的地方。时间久了,我们互相记住了对方的样子。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相互打招呼。有一次,我又坐在那片废墟边的大石头上苦思冥想,他无意间(或许是有意)告诉我,当年的山神庙就建在这里。他还手指对面几处低洼的大坑告诉我,在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里是一座林木葱茏的山峰。我惊悚,山神庙不像大山的眼睛吗?大坑不像大山的臂膀吗?我痴痴地想,设若大山是一个人,失去了眼睛和臂膀后,他的苦难又向谁诉说?我若有所悟,我记起了米洛的阿芙罗蒂德,如果说,断臂的维纳斯是世上最美的女神,那么受到伤害的泉坞山,也是世上最美的山。
  布罗茨基说:“一个人的任务首先就在于,他要过完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外力强加或指定的、看上去甚至最高尚不过的一生。”
  云开雾散以后,我又来到泉坞山,依然坐在那块大石上。我试图向大山倾诉自己的委屈,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懂你的人,不需要倾诉。”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绘画:张志汤
其他文献
我知道,忠实先生一辈子没啥业余爱好,就是好抽卷烟,好听几句秦腔,尤其以华阴老腔为甚。先生不会唱,就是喜欢听。每每听到忘情,就会哈哈大笑或是咬牙切齿、捶胸弹脚。那我就以老腔贯穿这篇悼文的始终,以求得先生共鸣,唱曰:  中国文坛一硬汉,来去堂堂七尺男。  秦岭八水情未了,万众注目白鹿原。  一  2016年4月29日一大早,收到陈忠实先生凌晨逝世的讣告,身心为之震悸,随后渐渐平静下来。一个人独立书房,
期刊
我执意要选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去给父母修缮坟地,侄子们有千万条理由都因为我的坚持而咽在了肚子里。我是小姨,虽然年龄和他们相仿,但我是长辈,他们会听我的。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固执是错误的。由于前几天落了一场大雪,虽然当天天气晴好,可是上山坡时却是一路泥泞,就连越野车、皮卡车都上不去,后来,还是侄子媳妇娘家的亲戚用小四轮帮忙把石料运送上来,我们用了一个小时就修好了父母的坟茔,可我们运送石料却是用了整整一
期刊
父亲走了,他的故事讲完了。那些重复了一生的打鬼子故事,是他教育儿女不忘历史的特殊方式。  父亲16岁在山东老家沂蒙山区参加游击队,18岁入党。从八路军、新四军到华东第三野战军,可谓身经百战。参加过著名的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渡江战役。幸运的是,父亲从未受过枪伤,唯一受伤那次是在1943年初。  一天,他们游击小组与鬼子遭遇:“小鬼子人多,我们才十来个人。我是组长下令快撤!散开跑!大家边打
期刊
夏日,荷花的季节,如期而至的花开似初恋的情人,含情脉脉。一阵微风吹过,清香袭人,满池的荷花迎风摇曳,宛如仙女下凡,翩翩起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霞光清晨,晓风轻拂,碧叶田田,青波漫漫。看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真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半闭着娇羞的眸子,粉色的脸颊不肯轻易示人;那半开的荷花,含着露珠的微笑,像一位纯洁的少女,似轻启朱唇渴望心中的恋人;那完全盛
期刊
黄花儿,又称萱草,在我国南北方皆有广泛种植,性强健,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湿润的土壤为宜。  春天是黄花儿生长的旺季,而开花时节,已是缤纷的初夏时光,花期要持续三个月以上。它花开时为橙红色,或黄红色,由于黄色分量重,习惯上称“黄花儿”。开花时节,一丛弯叶碧绿,细长叶子中间生出数枝花梃,一枝花梃上顶着几个花苞。刚生的花苞,像小的蚕蛹形状,风光在里面窝着
期刊
竹园里,坚硬的土地上覆着厚厚一层枯黄的落叶,毛竹东倒西歪,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有的倒在地上已脱尽枝叶,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留给竹园的累累伤痕。面对如此凋败的景象,我握着锄头的手不忍下手。我是来挖春笋的,竹园是我老家的竹园,每年春天三月,我都要回老家一趟挖春笋,运到外面晒成笋干。  1983年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里分给咱家五块竹园(山里人称之为分山到户),共十多亩,分布在
期刊
老家大山里的水多,东一股,西一洼,七沟八岔便成了溪,八弯九曲就成了河。清幽的河水中,随处可见柳根、苏子、豆丁、虾疙瘩等小鱼,偶尔也会看到在水底缓缓爬行的蝲蛄。  村里人喜欢吃鱼,也喜欢吃蝲蛄。由于油少,鱼一般炸酱或炖汤,蝲蛄则多是烤或煮,虽然肉不太多,但吃起来却极香。  后来,外村一个喜欢吃蝲蛄的年轻人得病死了,医生说是蝲蛄上的虫子进了肺。村里人半信半疑,仔细翻看抓来的蝲蛄,果然在头部发现了许多很
期刊
白乐桥一号,是座宅院的地址。  这座宅院,青瓦白墙,坐落在千年古刹灵隐寺东侧北高峰下百亩茶园内,占地一亩一分一厘(776平方米),建筑面积556平方米。不细心看,这座宅院与周围零星散落的宅院同系一个格局,而走近之后,白乐桥一号正门前的那块大卧石才让你清醒,这里另有洞天,石头上刻着: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创作之家。  厚重的朱色大门有几处斑驳,似乎告诉来者,这座江南园林宅院已在风雨中等你走近多时了。伸手向
期刊
有时候,一个人的精神被照亮,源于一束光;有时候,一个人的灵魂被烘干,也缘于一束光。这光,不仅是因为照亮而成为方向,也可以是因为照耀而成为力量。  深陷于世俗的生活,游离于日常的苟且,失身于文稿的桎梏,年过而立的我却常常感伤,以至于诸多困顿、诸多倦怠;已近不惑的我却常常困惑,以至于不喜来处、不知去往;来自乡土的我却常常忘典,以至于几许愤慨、几许怨怼——直至谦芳长者的出现,让我颠覆性地重构价值体系,羞
期刊
身处有空调的办公室,感觉不到盛夏的炎热,更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直到有人喊:“老倪,下班了!”我才回过神来,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噢,已是6点钟了。窗外,夕晖染红了半边天。  一行人说说笑笑下了楼,来到停车棚,长着一副娃娃脸的小周冲我笑道:“倪老师。”他这样称呼我,我总有一种愧不敢当的感觉,忙连声答道:“哎哎哎,下班了小周!”小伙子对我腼腆地一笑,电动车已冲出去好远。  我骑上自行车,出了单位大门。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