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陈晓:用墨平常时?出彩普通处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东侧,北河沿大街,记者走进神圣而庄严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采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陈晓。陈晓是案件管理办公室案件综合管理处处长。进入她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奖牌,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和高检院“集体一等功”是案管办这个大集体的荣誉,另一块上书“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红色字体的是高检院颁发给陈晓所在处这个小集体的。
  案管办负责人说,不管是大集体还是小集体,这几项荣誉都有陈晓独特的贡献。是啊,高检院案管办在成立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运转中枢的综合处,承担着决策参谋、对下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检务保障等重要职能,陈晓这个领头雁,自然功不可没。
  集体的奖牌挂在墙上,个人的奖状锁进抽屉。在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之前,陈晓曾于2013年被评为高检院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并因挂职表现出色两次荣记个人三等功,2014年又因研发部署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做出突出贡献荣立高检院个人二等功。
  定力:追逐梦想 脚踏实地
  陈晓是二十世纪90年代毕业的法学硕士,她用17年努力工作的持之以恒,追逐着自己的检察梦想。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说她是代表全国的女检察官接受这一殊荣的。在获奖感言中,她首先感谢这个政治昌明、法治勃兴的时代,“能在这个伟大时代与全面依法治国一路前行、一同成长,感到无上荣幸和感恩。”她说。
  陈晓到高检院工作,从检察日报、政治部、申诉厅到案管办,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做综合性工作。这样的工作,在一些人眼里其事务性远远大于技术性,因此会自觉不自觉地规避长时间在这样的岗位。陈晓口才好文笔好,有专业水准有办案经验,在这样的岗位上却没有丝毫“屈才”的感觉。她乐此不疲地干着,将普通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将平常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每一个厅局都有综合处室,这是工作需要。只要在检察院工作,哪个岗位不是在推进检察事业呢?”这是她一贯的认识。
  “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干好是干,干差是干,那为什么不好好干力争干好呢?”这是她朴素的想法。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做前提,有这样的想法做基础,她对这份在大多数人眼里不是特别重要的工作满怀敬畏充满激情。为此,她精准定位,将综合处的工作放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为此,她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平日很少在晚上7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同事见到的是她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她匆匆的脚步声……
  “三年来,全国设立案件管理机构的检察院由600多个发展到3500多个,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四级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实现网上运行并互联互通,案件管理在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司法行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为案管办取得如此的成绩深感振奋,也为陈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而欢欣鼓舞。
  能力:业务精湛 思路清晰
  陈晓所在处的工作不仅是对本厅局各处室、对高检院各厅局,还与全国各级检察院的案件管理机构有业务联系,并且党务、工会、妇女工作等也在他们处。可是,陈晓带领全处同志忙而不乱有板有眼,不仅按时保量完成任务,还在质量上超出预期,让组织协调推进等工作有了许多出彩之处。这固然与陈晓带出的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密切相关,但至为重要的,是陈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她注重严谨细致地做好思考筹划、制定计划等工作,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变数,都能尽量思考周全。对每一项工作认真核对、反复推敲、慎重研究,确保把握意图、拟制方案、提供数据、反映情况准确无误。除了干好综合工作外,她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组织案管条线的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研制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做出了积极贡献。身边的同事评价她:思路清、办法多、标准高、效果好。
  陈晓这位科班出身的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功底扎实、理论素养好。在申诉厅工作期间,经手办结刑事申诉案件百余件,几乎零申诉、零上访。办案时她解放思想,因案制宜、因人制宜,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功夫,在息诉罢访上动脑筋。通过办案纠正违法,通过办案释法说理,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合理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石家庄市检察院挂职期间,大案要案陈晓总被“点将”。作为协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她直接参与指挥侦破了一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社会反响良好。与此同时,将从零起步的石家庄市院案管工作跨越式发展为全省案件管理示范院,并在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两会召开之际带队驻京维稳值班,各项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圆满。因此,一年内,她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魅力: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柔心聚起一团火,铁肩擎起半边天。”
  “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非常完美地体现了新时期女检察官的风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这是记者从紫光阁网站“一路有你送寄语”专题中摘下的网友送给陈晓的寄语。从3月10日到18日,陈晓的事迹得到了112条评论,在28位先进个人中遥遥领先。
  “以团结务实的作风,积极进取的精神,细致入微的态度,显著感人的成效,赢得了认可,获得了荣誉,实至名归!”这位网友的评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记者在案管办采访时,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先进集体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陈晓在这个集体受欢迎、被认可的程度。三位办领导先后介绍情况,高度肯定陈晓的敬业、担当和负责,称赞她心中始终装着工作、集体和他人,凡事用心用力、工作尽善尽美,还列举事例说明陈晓的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陈晓处室的同志纷纷讲述陈晓的认真严谨和精益求精,其他处室的同志也争先向记者讲起发生在陈晓身上的感人故事。
  案管办成立以来,先后召开过几次全国性会议,组织工作自然落在陈晓的处室。文字材料陈晓当然是慎之又慎严格把关,但对于一些细节她也是认真对待。会议承办方将代表证的样稿传过来,陈晓就背景图的色彩、位置专门打电话请教专家并进行认真审改。考虑到案管办在全国检察系统是新成立机构,与会代表绝大多数互不认识,为此她提出在代表证上加印代表单位和姓名。会务组同志为此增加了工作量,但此举大大方便了会议代表,受到一致好评。
  案管办曾请专家授课,专家讲了一下午来不及吃晚饭就要赶往机场,临行前,陈晓从车窗给他塞进了两个热腾腾的包子。事情过去好久了,专家见到高检院的同志还在提这两个包子。陈晓的细致贴心让他深受感动。
  案管办的一位老大姐退休,开欢送会时,陈晓突然捧出一个制作精美的相册,打开来一幅幅照片记载着这位大姐与大家一起走过的岁月。这些照片都是综合处平素拍摄收集的,许多大姐自己都没见过。陈晓的这一创意,不但让大姐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也让大家热泪盈眶。
  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陈晓用女同志特有的细腻体贴,关心关切着与案管办有业务往来的单位的同志,用她的热情真诚感召着身边的同志。
  陈晓一直用默默奉献的情怀,演绎着清廉如水的检察生涯,用无怨无悔的忠诚,彰显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相信无论前面的道路是荆棘密布还是鲜花盛开,她都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她所热爱的检察事业,增添更多的绚烂光彩。
其他文献
春天来了,万物生长,一切都是美好的。诗人顾城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寒冬过后,季节轮替,站在春天的门槛里,我们总是对未来有
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综述陆杰荣全国科学、社会和人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大连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华全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与东北外国哲学学会等单位倡导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哲学研究的出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等诸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理论问题虽未能达到统一的看法,但至少拓展了问题探究的领域。会议首先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哲学应当如何以自身的理论方式来表现时代的精神和性质的问题。接着,会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司法局,通过抓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控措施、创新安置帮教载体,建立了“出来有人接、接回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政策有保障”的安置帮教工作机
有读者朋友问我:你写小说是先有故事呢,还是先有人物?我一时间难以回答。对我来说这是说不准的事,有的篇目是先有人物,有的篇目是先有故事。前几年我写了篇《孝姐儿》,刊发在
光荣与泪水都应该留在昨天,余生漫长,新的人生已经开始,我会一往无前,努力踩在人生的鼓点上。至今仍记得,高三第一次月考公布成绩时的情景,班主任念到我的名次时,那阵即便所
<正> 文化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展开。它也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继承性。“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淮南子·修务训》)。实践经验不断地流传会通,使文化成果不断积累起来,形成由低到高的上升前进的发展趋势。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化,但决定文化本质的实践却不容忽视。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文化是实践的结果。文化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2014年底,邹碧华,这位年仅47岁的上海最高法院副院长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征途中。此后半个月间,网上网下,对邹碧华的追忆怀念连绵不绝。有4万余人在网络上献花、点烛,超过10万人参与留言讨论,有关“邹碧华辞世”的新闻3000多篇,相关微博微信10万余条……形成了罕见的“邹碧华现象”。  一个法官的逝去为何能凝聚起如此强大的舆论认同?这固然与其专业学识、人格魅力有关。他那句“为什么
<正> 罗瑟琳·鲍嫪(Roslyn Wallach Bologh)任教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较年轻的一代学者之一。她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感兴趣。1979年,她在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写成并发表了《辩证现象学:马克思的方法》一书,对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作了现象学的解释。鲍嫪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典型的现象学的立论方式,因此,她称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辩证现象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石大哥是我选择的人民陪审员,我相信自己的选择。”10月15日,陈某在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石某的调解下,与对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一样全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