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个大难题。一是往往学生无话可写。二是对练习习作的写作目标不大明确。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介于以上原因,因此学生是望“文”生畏,谈“作”色变。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再如教学生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训练思维注重想象。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写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时,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4—6人),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實、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培养想象训练能力。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积累语言丰富想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
观察、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无真话可写,就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一定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体验生活。
阅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元评价,增加评改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习作分享不仅扩大了学生作文的读者,让更多的人读到他们的作品,使之拥有广大的读者,这无疑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学生朗读,师生共评
学生写完作文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作文,查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实现自改、自查、自纠的阶段。然后,教师出示评价内容:①观题目、看开头;②用事例、说具体;③善用好词好句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④真情实感,结尾升华。结构包括:①文章切题、中心突出;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③首尾呼应、结构明了。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予修改方法。在这一过程,教师要将规范的修改符号演示给学生,并主要进行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
(二)小组互改,推荐佳作
同桌或者四人小组根据修改方法,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交叉修改作文,在文章后面写上评语。这种由传统的教师批改转变为同伴评议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最后小组内推荐优秀佳作,可以粘贴在教师公布栏,也可以放到QQ班群上共享,为学生创设了习作交流与体验成功的舞台。
四、从阅读到“悦读”,充实心灵体验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其实是阅读。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对课文阅读进行了有选择的拓展与链接,并以交流、朗诵、评价等形使学生走进“悦读”。这样才更有利学生走进阅读,使阅读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有效情境,才能唤醒学生写作冲动,丰富表象,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再如教学生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训练思维注重想象。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写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时,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4—6人),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實、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培养想象训练能力。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积累语言丰富想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
观察、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无真话可写,就根本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一定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体验生活。
阅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元评价,增加评改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习作分享不仅扩大了学生作文的读者,让更多的人读到他们的作品,使之拥有广大的读者,这无疑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学生朗读,师生共评
学生写完作文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作文,查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实现自改、自查、自纠的阶段。然后,教师出示评价内容:①观题目、看开头;②用事例、说具体;③善用好词好句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④真情实感,结尾升华。结构包括:①文章切题、中心突出;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③首尾呼应、结构明了。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予修改方法。在这一过程,教师要将规范的修改符号演示给学生,并主要进行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
(二)小组互改,推荐佳作
同桌或者四人小组根据修改方法,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交叉修改作文,在文章后面写上评语。这种由传统的教师批改转变为同伴评议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最后小组内推荐优秀佳作,可以粘贴在教师公布栏,也可以放到QQ班群上共享,为学生创设了习作交流与体验成功的舞台。
四、从阅读到“悦读”,充实心灵体验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其实是阅读。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对课文阅读进行了有选择的拓展与链接,并以交流、朗诵、评价等形使学生走进“悦读”。这样才更有利学生走进阅读,使阅读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有效情境,才能唤醒学生写作冲动,丰富表象,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