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的,那么高效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呢?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高效课堂教学”是指能够最有效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获得多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和过程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在独立自主和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收到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从教学的五个环节中也可证实:一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这五个教学环节怎样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堂呢?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品德与社会属于小学中高年级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代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展示目标的方法可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一课时“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师用书所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这个目标中的第二条中“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在数学课中解决,可以点出,但不必当做教学目标来完成。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級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了解自己所在县市区域在省级行政版图中的大体位置;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又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人人都应该懂的“道路语言”》可以将如下目标揭示在黑板上:1.通过自学课文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理解它们的含义。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知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根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涉及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的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开展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的活动。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中高年级具有收集社会信息多种途径的能力,可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收集,等等。
三、交流自学情况,生生合作学习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共享。如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秦汉一统》时,因为这是一篇历史知识题材极强的课文,我便提前一周布置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活动。通过小组个人搜集相关的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小组与小组间互动,知晓秦汉是怎样统一的,知道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也是千古一帝,他的功大于过。
在学生进行互动时,一定要注意“后进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活动的相关情况,如在教北师大版《秦汉一统》时,“后进生”本来平时就不是很注意搜集材料,对知识积累不重视。我在上课时就做了一些预案如“一统”与“统一”的区别,“公元前”与“公元”的界定,等等。
四、归纳互动结论,提高学习能力
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详解学生不会之处;二是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加以补充和更正;三是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是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话好好说》时,既要纠正学生对“父母大喊大叫”的做法,又要纠正“忍着”什么都不说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与父母交流,教给学生处事做人的方法。
五、当堂完成练习,进行综合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整个课堂。这里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也就是作业,时间在15分钟左右)。例如教学《人人都应该懂的“道路语言”》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从一城市到另一城市沿路所见的交通道路标志,请同学们识别。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实现进行检测,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把刚刚上过的课进行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当堂有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最后是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的情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必将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
从教学的五个环节中也可证实:一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这五个教学环节怎样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堂呢?
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品德与社会属于小学中高年级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教学目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代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展示目标的方法可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一课时“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师用书所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这个目标中的第二条中“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在数学课中解决,可以点出,但不必当做教学目标来完成。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級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了解自己所在县市区域在省级行政版图中的大体位置;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又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人人都应该懂的“道路语言”》可以将如下目标揭示在黑板上:1.通过自学课文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理解它们的含义。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知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根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涉及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的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开展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的活动。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中高年级具有收集社会信息多种途径的能力,可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收集,等等。
三、交流自学情况,生生合作学习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共享。如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秦汉一统》时,因为这是一篇历史知识题材极强的课文,我便提前一周布置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活动。通过小组个人搜集相关的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小组与小组间互动,知晓秦汉是怎样统一的,知道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也是千古一帝,他的功大于过。
在学生进行互动时,一定要注意“后进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活动的相关情况,如在教北师大版《秦汉一统》时,“后进生”本来平时就不是很注意搜集材料,对知识积累不重视。我在上课时就做了一些预案如“一统”与“统一”的区别,“公元前”与“公元”的界定,等等。
四、归纳互动结论,提高学习能力
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详解学生不会之处;二是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加以补充和更正;三是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是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话好好说》时,既要纠正学生对“父母大喊大叫”的做法,又要纠正“忍着”什么都不说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与父母交流,教给学生处事做人的方法。
五、当堂完成练习,进行综合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整个课堂。这里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也就是作业,时间在15分钟左右)。例如教学《人人都应该懂的“道路语言”》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从一城市到另一城市沿路所见的交通道路标志,请同学们识别。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实现进行检测,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把刚刚上过的课进行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当堂有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最后是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的情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必将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