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语习得并非是与一语习得完全不同的体系,它同样是人类学习的一部分,涉及到与人格要素紧密相关的认知变化,同时也与第二文化习得交织。它其中包含干扰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还包括一个全新的语言系统的学习和对这种语言中语言交流和语篇构成的能力的学习。所有以上要素和他们的子分类形成了构建融合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个领域中并不缺乏能够解释复杂现象的有竞争力的理论,也有不少科学合理,有极高可信度的模型和理论。它们既反映了学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也体现出了习得者和习得环境的变化性。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构建;二语习得理论
作者简介:聂鹂莹(1994-),女,汉族,山东东营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1.二语习得理论中常见的框架构成
语言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在了解到它复杂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复杂的个体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且独立的要素组成的。将使这个整体整理进一个简洁,有序的理论中并不简单。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追寻对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和模型的建立。
著名二语习得研究者由约里奥于二十年前提出来了一个二语学习变量分类法。在这个分类法中,他简要地将学习者变量分为六个大类,分别为年龄,认知,母语,输入因素,情感领域,教育背景。每一个大项目中包含数个子类,数目众多。这个分类法看上去繁复,庞大,在其中的有些分类标准已经不在应用。但是它所呈现出的二语习得的复杂性仍然有十分大的参考价值。据布朗的理论,一个二语习得的框架应该包含下列要素:
I.應该对什二语习得,什么是在教室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什么是教学做出概要解释;
II.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为他们的二语习得和二语理解提供基础;
III.但必须意识到,成年人学习者和青少年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之之间存在差异;
IV.第二语言习得是对人类普遍学习和智慧发展的继续并与他们紧密联系;
V.二语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和学习策略选择上都有其巨大的区别;
VI.学习者人格,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方式影响二语学习的质和量;
VII.学习所学语言的相应文化也是二语习得的一部分;
VIII.一语和二语之间的对比是二语学习中的一种困难来源。但是中介语的形成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过程,它使学习者主动应用周边可以加速语言学习的有利资源。在此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新的学习灵感;
IX.交流能力和他所有的子类属是二语学习者的最终目标。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在人际交流中话语,语域和非言语行等相关知识;
X.如果我们不能设计出一个能够测试出学习者语言能力,提供有意义可分析数据的测试,最终我们将无法知道被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假说是否有效;
XI.最终,一个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应是全面的。它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相关要素,并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有实践意义。
这些构成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我们在考察这些要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比如,我们在进行对比分析并作要素分析推断的时候不能忽视影响人类普遍学习的要素。在对一语和二语作对照分析时,应在同时考虑情感文化因素和成年人和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差异。决定语言学习错误源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认知策略,学习风格,群体动力学甚至数据收集的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体系。所以在构思理论构成时,同时将各个要素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纳入考虑是十分重要的。
2.莱特布朗的二语习得理论要素
莱特布朗总和了近十年来的二语研究发现,并将其列成要素。她对影响成人二语言学习要素的总结如下:
I.成年人和青少年可以“习得”第二语言;
II.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产生一个系统的中介语。这个中介语中的语言错误有以下特性:有部分错误与以本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所犯错误相同;另一部分错误是由学习者本身的母语偏移导致;
III.存在可以预测的学习顺序。所以某些特定结构在其他结构学习,融合之前无法习得;
IV.并不是练习越多学习越有效;
V.习得所学语言的语言规则不代表学习者可以在真实交流语境中使用这些规则;
VI.独立于使用场景的外置的错误改正对改变语言习惯效率不高;
VII.对大部分成年人语言学习者语在达到本地人水平之前学习过程就停止-僵化了;
VIII.短期的学习无法让学习者达到本地人水准或接近本地人水平的语言控制能力;
IX.因为语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语言学习者的任务十分艰巨;
X.在同样的复杂度和准确性相同时,学习者在有意义的语境下理解语言的能力超越了他在脱离语境下语言理解和产生的能力。
莱特布朗的对二语习得要素的整理十分有趣并对教学情境下的语言教学有实践意义。但是这个清单永远都是未完待续。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其中使用的一些要点应放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下使用。在构建教学理论时,我们应该完善补全学习理论分枝中的子项目,多多联系最新的二语习得理论成就,才能构建出科学,系统的二语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H. 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构建;二语习得理论
作者简介:聂鹂莹(1994-),女,汉族,山东东营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1.二语习得理论中常见的框架构成
语言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在了解到它复杂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复杂的个体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且独立的要素组成的。将使这个整体整理进一个简洁,有序的理论中并不简单。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追寻对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和模型的建立。
著名二语习得研究者由约里奥于二十年前提出来了一个二语学习变量分类法。在这个分类法中,他简要地将学习者变量分为六个大类,分别为年龄,认知,母语,输入因素,情感领域,教育背景。每一个大项目中包含数个子类,数目众多。这个分类法看上去繁复,庞大,在其中的有些分类标准已经不在应用。但是它所呈现出的二语习得的复杂性仍然有十分大的参考价值。据布朗的理论,一个二语习得的框架应该包含下列要素:
I.應该对什二语习得,什么是在教室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什么是教学做出概要解释;
II.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为他们的二语习得和二语理解提供基础;
III.但必须意识到,成年人学习者和青少年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之之间存在差异;
IV.第二语言习得是对人类普遍学习和智慧发展的继续并与他们紧密联系;
V.二语学习者在认知风格上和学习策略选择上都有其巨大的区别;
VI.学习者人格,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方式影响二语学习的质和量;
VII.学习所学语言的相应文化也是二语习得的一部分;
VIII.一语和二语之间的对比是二语学习中的一种困难来源。但是中介语的形成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过程,它使学习者主动应用周边可以加速语言学习的有利资源。在此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新的学习灵感;
IX.交流能力和他所有的子类属是二语学习者的最终目标。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在人际交流中话语,语域和非言语行等相关知识;
X.如果我们不能设计出一个能够测试出学习者语言能力,提供有意义可分析数据的测试,最终我们将无法知道被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假说是否有效;
XI.最终,一个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应是全面的。它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相关要素,并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有实践意义。
这些构成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我们在考察这些要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比如,我们在进行对比分析并作要素分析推断的时候不能忽视影响人类普遍学习的要素。在对一语和二语作对照分析时,应在同时考虑情感文化因素和成年人和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差异。决定语言学习错误源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认知策略,学习风格,群体动力学甚至数据收集的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体系。所以在构思理论构成时,同时将各个要素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纳入考虑是十分重要的。
2.莱特布朗的二语习得理论要素
莱特布朗总和了近十年来的二语研究发现,并将其列成要素。她对影响成人二语言学习要素的总结如下:
I.成年人和青少年可以“习得”第二语言;
II.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产生一个系统的中介语。这个中介语中的语言错误有以下特性:有部分错误与以本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所犯错误相同;另一部分错误是由学习者本身的母语偏移导致;
III.存在可以预测的学习顺序。所以某些特定结构在其他结构学习,融合之前无法习得;
IV.并不是练习越多学习越有效;
V.习得所学语言的语言规则不代表学习者可以在真实交流语境中使用这些规则;
VI.独立于使用场景的外置的错误改正对改变语言习惯效率不高;
VII.对大部分成年人语言学习者语在达到本地人水平之前学习过程就停止-僵化了;
VIII.短期的学习无法让学习者达到本地人水准或接近本地人水平的语言控制能力;
IX.因为语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语言学习者的任务十分艰巨;
X.在同样的复杂度和准确性相同时,学习者在有意义的语境下理解语言的能力超越了他在脱离语境下语言理解和产生的能力。
莱特布朗的对二语习得要素的整理十分有趣并对教学情境下的语言教学有实践意义。但是这个清单永远都是未完待续。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其中使用的一些要点应放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下使用。在构建教学理论时,我们应该完善补全学习理论分枝中的子项目,多多联系最新的二语习得理论成就,才能构建出科学,系统的二语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H. 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