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娃娃”的早期阅读新形式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时代:阅读步入“云端”


  十几年前,国外就有专家提出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将大有裨益,甚至有学者建议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然而,现如今的幼儿作为数字原住民,一出生就身处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已然成为当今幼儿的生存方式。无论在家里或是餐厅、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孩子们拿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画面,阅读早已不再局限于图画书等印刷媒介以及静态的图文,甚至突破了传统电视单向的影像呈现,手机、平板电脑等各式各样可交互的科技产品极大地改写了当代儿童早期阅读的体验和方式,通过交互式电子媒介进行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孩子们早期阅读的新形式,儿童已经进入了借由视觉机器和科学技术来“阅读”的图像时代。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认真观察或思考过,当今孩子的阅读到底悄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阅读时空的开放性 不论是手机或是其他各类电子产品,外形通常小巧,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孩子可以隨时随地阅览到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和信息,数字阅读的超文本性使得孩子的阅读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
  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云端就像一个知识与信息的浩瀚宇宙,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新奇多元的视角全方位刺激了孩子的感官体验,多彩、丰富、动态的形象让屏幕前的孩子激动不已,丰富的资源为孩子拓宽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阅读方式的多样性 电梯、商场、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电子屏,移动电子设备上各式各样的App、订阅号,从“电子阅读”到“有声阅读”,科技的演进为今天的阅读方式提供了更为多彩的方式,网络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把孩子的阅读拓展为一种能够全身心投入体验为主导的联觉(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融合)。

图像时代电子媒介对孩子阅读的挑战


  沉浸于享受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父母也需要理性地思考数字阅读在孩子成长道路中带来的种种挑战:
  阅读质量难以把控 这一点可以说是大多数家长最为担心的一点。许多孩子玩起电子产品无师自通,由于现在的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监管,大量超越孩子年龄接受范围的信息不请自来,从而使得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动画片的新闻让不少家长惴惴不安,一些内容阴暗血腥暴力的视频披着经典动画的外衣,以卡通人物名为关键词,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各大视频App的儿童专栏中,当一些小朋友无意间点到其中一个视频后,系统便会自动推送大量相关视频。这些视频的背景音乐通常是欢快的儿歌和孩子的笑声,如果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父母怎么会知道孩子到底看到了些什么。
  阅读习惯发生转变 过于丰富的感官刺激使得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阈值不断提高,饱和的信息致使孩子产生了思维的技术依赖,孩子一旦习惯于碎片化、快餐式、多感官刺激的阅读形式,便难以养成平静和专注思考的能力。
  亲戚家的孩子荣荣,从小比较调皮,荣荣的妈妈发现iPad能够让荣荣安静下来,并且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所以荣荣在家大半的时间都是与iPad共同度过。可是后来到了一年级,荣荣却无法做到安静地听课写作业,现在小学快毕业了,荣荣仍旧难以适应“枯单调燥”的学习过程。

如何正确对待阅读新形式


  图像时代的阅读对孩子的影响让家长既爱又恨,一方面享受网络世界带给孩子逼真直观的视听审美与积极参与的快乐体验,另一方面又担心虚拟世界的种种陷阱。于是便有走到哪里给孩子玩手机玩到哪里的家长,也有从来不让孩子去看电视、玩手机的家长。
  事实上,无论从技术层面或者文化层面,我们都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和理念界定阅读。孩子已处于一个无时不读、无处不读的开放阅读时代。一味地让孩子拒绝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反而会加深孩子的好奇心,一旦逮住机会,孩子反倒更容易上瘾。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图像时代数字阅读的新形式呢?
  合理地限定时间 进入图像时代,科技让我们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孩子存在于一个同在、同构、交融、互动的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对待数字阅读的新形式,父母大可不必过分紧张,不妨跟孩子约定好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告诉孩子每隔一段时间需适时的休息和调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陪伴孩子共同阅读 无论何时,电子媒介不应成为孩子思想的主宰者和代替父母的陪伴者。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孩子沉溺于网络是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的陪伴。父母应始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忠实的陪伴者和最坚实的守门员。当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父母应做到耐心陪伴,唯其如此,才能确保纷繁复杂的网络在孩子阅读时呈现的是一个健康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
  引导孩子有效使用电子媒介 当今社会,数字阅读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适当的时机为孩子介绍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获取有效信息才是关键。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学会辨识信息,有效阅读,合理使用工具,让孩子学会成为工具的主人而非让工具禁锢孩子的发展。
  数字阅读虽为大势所趋,但没有一种媒介会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需要时刻冷静清醒,既要让数字阅读成为对于孩子而言真正受欢迎、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早期阅读新形式,又不忘让孩子在触摸纸质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享受阅读的喜悦。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的梳理与归纳,对渐进式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以便引起体育训练界的关注,以使这一运动训练方法在我国体育训练领域得到广泛的合理运用。为我国的体育训练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渐进式功能训练;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员损伤  渐进性功能训练在运动训练中不仅对体能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是应用于伤后运动康复实践中的一项非常理想的康复手段。它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运动员或
摘要: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其对学生进行艺术培养,从精神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高校舞蹈教学当中需要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艺术素养及文化素养等角度来提升学生在舞台行的表现能力,让学生经过教学训练以后,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更熟练,自身舞蹈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更加融洽。本次主要研究培养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路径,了解高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我国绘画史上,明末清初的四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被称为清初'四王'。在追求标新立异的社会中,不少美术文艺评论者将'四王'的绘画看作墨守
自古圣人先賢都对眼睛极为重视,这可以从经典的记载中看出。《黄帝内经》上说,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睛之所以能够看见万物。辨别颜色,全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预防青少年近视,除了国家部门的推动外,家长也要担负起在家庭环境中的监督责任,不妨用眼部按摩的方法帮助孩子防治近视。老师在孩子身边时  孩子日常在学校里,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好,让老师监督孩子做眼保健操,并且每个手法应找准穴位,做
摘要:洪洞通背拳自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力量挽救洪洞通背拳的发展劣势。  关键词:通背拳;传承;保护  一、起源、发展及现状  (一)洪洞通背拳广泛流传,成为至今洪洞通背拳  明洪武年间,陈卜在洪洞习练拳法,1372年间官府移民时,陈卜携全家迁至河南温县一小村定居,人称
通过种植蘑菇这件小事让我感悟到:有时候,“静待花开”或许是教育最美好的姿态。令人失望的蘑菇  一觉醒来,我又习惯性地走到阳台,第一件事便是掀开裹在菌棒上的棉布,看看蘑菇有没有长出来。可是,一连六天了,菌棒的生长似乎毫无进展,看起来和初来乍到时没有什么分别。看着朋友圈里,与我同时购买菌棒的几个同事晒出的照片,我心里顿时有些按捺不住:首次种植便出师不利,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不由地想:既然出蘑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