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引擎作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引擎,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支撑作用。江苏省淮安市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智慧淮安建设整体布局加以推进,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问题导向;目标引领;机制优化;重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6-0030-02
  【作者简介】张元贵,江苏省淮安市委教育工委(江苏淮安,223001)书记、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战略。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均衡、提升质量,“学在淮安”品牌内涵不断丰富。淮安在苏北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八个实验区之一,受到国务院表彰。
  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淮安始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引擎抓紧抓实,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智慧淮安建设整体布局加以推进,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突出问题导向,切实做好统筹规划
  近年来,我们立足淮安实际,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短板和瓶颈问题,出台系列文件,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一是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淮安启动“智慧淮安”建设,智慧教育被列为重点项目先期启动并建设。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举措。二是县区层面立足整体推进。各县区按照“先试点、树标杆、再推广”的思路,制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搭建统一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与建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教育部门实施、学校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初步形成。淮阴区、洪泽区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在解决区域平台建设的资金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学校层面注重融合应用。市教育局对各学校提出统一要求,要求校长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上做文章,在智慧课堂打造、“人人通”空间使用、资源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激励制度,开展特色空间应用评比,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师生切切实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二、突出目标引领,从严落实工作责任
  在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教育信息化建设责任状,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一是责任更加明确。市政府明确提出县区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统筹规划,制定支持政策,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实施主体,要把握需求,因地因校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二是要求更加具体。市政府对各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并强调进一步做好资金统筹,要求县区将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运营维护保障经费的机制,每年教師培训经费不低于25%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确保“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等建设任务高水平达标。三是评价更加细致。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加大督查指导力度,确保有责任部门抓推进、有专门人员抓落实、有严格标准保质量、有各方资源作保障。修订完善考核评价办法,不仅评价显性的建设成果,更要评价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不仅评价在育人环境和手段层面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更要评价在育人目标上的贡献,努力形成应用驱动的鲜明导向。
  三、突出机制优化,深入推进融合创新
  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在完善发展机制上动脑筋、想办法,大力推进“三项融合”。一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我们坚持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维护公平、促进均衡、提升质量、联系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以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变革,推动教学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模式重建和质量提升。近两年举办以“互联网 ”、远程同步互动等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30余次,吸引线上线下3万多人次参与。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用好大数据分析、信息化校园管理等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高教育管理精细化与教育服务精准化水平,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四、突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建设成效
  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重点加强“四大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市政府将教育云平台建设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予以推进,全市中小学目前基本实现百兆宽带到校,多媒体教室基本满足使用需求。未来几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教育城域网升级,在2018年底前实现60%以上的校园无线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千兆光纤进校、百兆到班,“三通两平台”覆盖率达到90%,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泛在学习环境。二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以实施“淮安十大教学模式”数字化工程为抓手,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400多所学校、3万余名教师参与晒课,获评部优321节、省优647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连续两年优课数量居全省小学组第一。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开发、扩充,力争到2020年资源建设总量达到100T。三是加强应用能力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专项培训,组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近三年,全市有600余名师生在省“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有8个集体、260余名教师在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比赛中获奖。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努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四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全市已经建成智慧校园50所,省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80%。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智慧教育实施水平,做到重抓标准完善、重抓过程管理、重抓能力提升、重抓教企合作“四个重抓”,探索智慧校园创建的淮安范式,确保到2020年全市60%的中小学创成智慧校园,将智慧校园打造成淮安教育信息化的亮丽窗口。
  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将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径,坚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导向、应用导向、融合导向和创新导向,让信息技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的内涵品质插上腾飞的翅膀,为进一步彰显淮安教育“人人学有其所,人人学有所获,人人学遂其愿”的个性特色提供不竭的动力。
其他文献
商周遗址天目山下,秦汉古漕通扬河畔,矗立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学校诞生于1943年,五迁校址,六易校名。校园内景色宜人,松竹梅石、楼台亭阁交相辉
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引力”?可从几个途径入手:整合资源,发掘内在联系;模拟情境,贴合实际经验;巧妙切入,推进理解深度;补充史料,消化现成结论;关注时政,分析国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