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汕头汽车后市场企业的实际,对“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高实训质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办好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密切合作。我国作为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需要培养大量与汽车后市场密切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事汽车的销售、维修保养等行业的工作,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我院是粤东唯一一所开办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汕头地区,辐射粤东、全省及临近省份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近几年,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地尝试、改进,取得一定的经验,也碰到不少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顾客消费观念的转变及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服务理念等赋予新的内涵。社会对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的要求向技艺精、会管理、懂经营的层次转变。要培养适应现代汽车服务行业要求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达到:(1)促进专业课程建设,便于依据企业专业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训计划进行改革,使专业课程设置能更好地适合市场的要求。(2)改善办学条件,利用企业的设备、工作环境、“能工巧匠”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祢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3)促进学校的“教与学”,便于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学生带回的新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便于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学生。(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
1.明确培养学生的“定位”。
据调查,汕头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有150多个,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企业的一线员工学历低,中层干部学历能达到“大专”层次的寥寥无几,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稀缺。随着我院办学经验的丰富、社会可利用资源的增多,历届毕业生在企业展示的才干得到社会的承认。我院有责任、有信心培养适合现代汽车后市场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我院把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定位”为企业的技术主管或业务经理。
2.选择企业风气好的企业。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等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影响。传统的维修企业由于消费费用低廉等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但部分企业的管理、服务理念等已不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要求。如果学生到这些企业实训,由于要求低、 马虎应付,甚至蒙骗车主,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旦形成,不止是学生受到伤害,还会危及社会。因此,我院对于合作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和技术条件上提出较高要求。
3.选择适合的实训单位。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要求企业具有“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资格以上,而且在企业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应该选择社会口碑比较好,有人才需求及热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如东风本田汽车聚兴特约销售服务店等本地知名汽车企业作为我院学生的实训基地。通过把学生引入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模式中,在先进企业文化的环境中接受熏陶,领略先进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生命力;领略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和被激发出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领略服务理念向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操作、优质服务对赢得客户支持重要性,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外合作”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建设、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等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实训基地的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文化氛围、企业的规模与数量以及学校的影响力等。汕头地处粤东的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潮汕文化内涵,90后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等使我院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在“校企合作”问题上,讲得最多的是对学校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激励措施尚未彻底落实。但在现实生活中,汽车后市场企业和学院属于不同部门主管。企业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经营、生存与发展等问题。与学校的合作,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甚至因激烈市场竞争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而不感兴趣。
2.实训地点多,管理难度大,实训质量考核标准不统一。
本地的汽车服务企业规模小,每家企业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参与实训。学院组织一次学生的实训,要在市区的不同区域的近十个单位进行,给学生的管理、指导带来不便;另各提供实训的厂家分属于不同品牌的汽车“4S”店或传统维修企业,它们各有一套管理模式,企业不能因学生的实训而改变他们有序的生产活动,只能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参与其中,导致学生的实训质量考核标准难于统一。
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难度大。
能否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双赢”。企业同意接收学生参与实训,也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为企业发展做人才储备。学院也想利用企业的资源,祢补教学过程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由于学生生活在物质比较充裕、生活节奏快、价值趋向偏向功利性的时代。有些学生,对参与企业的生产缺乏心理准备、缺乏主动性等,在实训中的表现不尽人意;另一些毕业生被招进企业,由于缺乏认同感,一旦受点委屈或其它诱惑等,随意流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使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大支持。
4.安全责任问题。
由于实训地点分散,实训厂家多不能提供住宿,我院到实训企业有几十分钟的车程,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因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实际工作参与的机会少。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和学校等方面利益。由于本地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规模不大,且受独特的潮汕文化影响,为生存与发展寻求最大的利益;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对本地企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不足等。学校在政府对“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前,应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否则企业将不积极合作,使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重视软件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除了相应的费用支持,还要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制度,用于规范教师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行为;学校平时应与企业多联系,关注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必要时给予企业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取得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部门现场管理者的配合,与企业员工建立富有“人情味”的合作关系,使实训工作能如期开展;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为人诚恳、办事主动认真等取得师傅们的认可,在师傅的“带、帮、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对问题处理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实训的目的。
2.选择适合的时机。
目前,企业没有“义务”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因而,学校对实训时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情况,使实训取得最大效果。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避免在企业的安全服务月或维修的淡季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这样一线的师傅处于一种比较好心态下工作,学生有更多的动手与咨询的机会;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安排最好是在“金九银十”或“假日”促销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摩营销员与顾客之间为谋取各自最大利益而采取的不同策略。
3.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现代汽车服务企业对员工的协作能力、吃苦精神和工作规范等有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生力军,学校更应该注重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因为他们生活在节奏快、物质丰富的时代,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纪律约束缺乏“耐性”,对工作缺乏“吃苦”的精神,看问题更注重表象。如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汕头开埠史展览;邀请本地知名职业经理人许红伟总经理为学生开讲“汽车行业市场营销和励志分享”讲座;邀请历届的毕业生回校传授大学生活和就业经验;邀请企业到学院开办汽车模拟销售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理解,明确行业的要求和自己的任务,要做一个有理想、有益社会的人。
4.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企业都是采用“效益”工资,学生的实训往往会妨碍师傅的工作,因而师傅不大乐意接收实习生。而长期的学校生活形成的被动学习思维惯性,使学生难于主动与师傅沟通。另外,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有责任“苦口婆心”教育学生,师傅则没有这个“义务”。因此,在实训前,应教育学生主动向师傅请教,主动当师傅的“助手”,在协助过程中获取一些工作经验。
5.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监管。
实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涉及到实训的时间与目的要求制定,实训企业的选择,学生的安全及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的实训质量考核与应急处理方案等。为保证实训的顺利完成,我院主要实行三个“早”、两个“强调”、两个“要求”和两个“建议”。
(1)早计划、早联系落实、早安排。在学期初计划实训开展时间,根据实训项目的要求联系合适的实训单位,根据实训单位的规模及要求确定参与实训的学生人数;每组物色一名小组长,并安排一位会讲潮汕话的学生便于沟通,落实指导老师等。
(2)强调学生的责任,强调安全意识。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强调“校外实训”是学院对外联系的一个“窗口”,学生的表现关系到以后的实训能否开展,关系到学院的“牌子”能否发扬光大,杜绝有损学院与学生现象的发生;强调实训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范,避免酿成机损和人伤的意外事故。
(3)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参与实训的学生,要求严格遵守请假与报告制度,进厂佩带胸卡;按要求完成实训日记和实训总结;请企业的部门主管给予鉴定,指导老师根据实训日记的完成情况、实训表现给予实训成绩的评定;每个小组写一封感谢信,让学生学会常怀“感恩”之心。要求指导老师、学生代表与企业的领导、师傅交流,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4)建议完善学院的实训条件,建议为参与实训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具备较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是保证学生有一定专业理论、故障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初步职业能力的基础,让实训基地在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安排学生实训任务时,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如我院为参加实训的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可解决合作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实训学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力度,提高实训质量。
[本文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改教研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界忠.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教程》编写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3]栾琪文.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李镇杰.浅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J].职业,2010,(1).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办好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密切合作。我国作为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需要培养大量与汽车后市场密切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事汽车的销售、维修保养等行业的工作,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我院是粤东唯一一所开办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汕头地区,辐射粤东、全省及临近省份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近几年,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地尝试、改进,取得一定的经验,也碰到不少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顾客消费观念的转变及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服务理念等赋予新的内涵。社会对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的要求向技艺精、会管理、懂经营的层次转变。要培养适应现代汽车服务行业要求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达到:(1)促进专业课程建设,便于依据企业专业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训计划进行改革,使专业课程设置能更好地适合市场的要求。(2)改善办学条件,利用企业的设备、工作环境、“能工巧匠”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祢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3)促进学校的“教与学”,便于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学生带回的新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便于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学生。(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
1.明确培养学生的“定位”。
据调查,汕头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有150多个,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企业的一线员工学历低,中层干部学历能达到“大专”层次的寥寥无几,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稀缺。随着我院办学经验的丰富、社会可利用资源的增多,历届毕业生在企业展示的才干得到社会的承认。我院有责任、有信心培养适合现代汽车后市场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我院把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定位”为企业的技术主管或业务经理。
2.选择企业风气好的企业。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等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影响。传统的维修企业由于消费费用低廉等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但部分企业的管理、服务理念等已不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要求。如果学生到这些企业实训,由于要求低、 马虎应付,甚至蒙骗车主,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旦形成,不止是学生受到伤害,还会危及社会。因此,我院对于合作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和技术条件上提出较高要求。
3.选择适合的实训单位。
对于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要求企业具有“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资格以上,而且在企业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应该选择社会口碑比较好,有人才需求及热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如东风本田汽车聚兴特约销售服务店等本地知名汽车企业作为我院学生的实训基地。通过把学生引入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模式中,在先进企业文化的环境中接受熏陶,领略先进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生命力;领略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和被激发出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领略服务理念向诚信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操作、优质服务对赢得客户支持重要性,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外合作”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建设、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等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实训基地的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文化氛围、企业的规模与数量以及学校的影响力等。汕头地处粤东的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潮汕文化内涵,90后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等使我院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在“校企合作”问题上,讲得最多的是对学校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激励措施尚未彻底落实。但在现实生活中,汽车后市场企业和学院属于不同部门主管。企业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经营、生存与发展等问题。与学校的合作,由于缺乏政策扶持,甚至因激烈市场竞争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而不感兴趣。
2.实训地点多,管理难度大,实训质量考核标准不统一。
本地的汽车服务企业规模小,每家企业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参与实训。学院组织一次学生的实训,要在市区的不同区域的近十个单位进行,给学生的管理、指导带来不便;另各提供实训的厂家分属于不同品牌的汽车“4S”店或传统维修企业,它们各有一套管理模式,企业不能因学生的实训而改变他们有序的生产活动,只能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参与其中,导致学生的实训质量考核标准难于统一。
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难度大。
能否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双赢”。企业同意接收学生参与实训,也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为企业发展做人才储备。学院也想利用企业的资源,祢补教学过程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由于学生生活在物质比较充裕、生活节奏快、价值趋向偏向功利性的时代。有些学生,对参与企业的生产缺乏心理准备、缺乏主动性等,在实训中的表现不尽人意;另一些毕业生被招进企业,由于缺乏认同感,一旦受点委屈或其它诱惑等,随意流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使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大支持。
4.安全责任问题。
由于实训地点分散,实训厂家多不能提供住宿,我院到实训企业有几十分钟的车程,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因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实际工作参与的机会少。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和学校等方面利益。由于本地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规模不大,且受独特的潮汕文化影响,为生存与发展寻求最大的利益;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对本地企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不足等。学校在政府对“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前,应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否则企业将不积极合作,使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重视软件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除了相应的费用支持,还要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制度,用于规范教师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行为;学校平时应与企业多联系,关注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必要时给予企业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取得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部门现场管理者的配合,与企业员工建立富有“人情味”的合作关系,使实训工作能如期开展;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为人诚恳、办事主动认真等取得师傅们的认可,在师傅的“带、帮、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对问题处理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实训的目的。
2.选择适合的时机。
目前,企业没有“义务”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因而,学校对实训时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情况,使实训取得最大效果。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避免在企业的安全服务月或维修的淡季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这样一线的师傅处于一种比较好心态下工作,学生有更多的动手与咨询的机会;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安排最好是在“金九银十”或“假日”促销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摩营销员与顾客之间为谋取各自最大利益而采取的不同策略。
3.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现代汽车服务企业对员工的协作能力、吃苦精神和工作规范等有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生力军,学校更应该注重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因为他们生活在节奏快、物质丰富的时代,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纪律约束缺乏“耐性”,对工作缺乏“吃苦”的精神,看问题更注重表象。如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汕头开埠史展览;邀请本地知名职业经理人许红伟总经理为学生开讲“汽车行业市场营销和励志分享”讲座;邀请历届的毕业生回校传授大学生活和就业经验;邀请企业到学院开办汽车模拟销售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理解,明确行业的要求和自己的任务,要做一个有理想、有益社会的人。
4.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企业都是采用“效益”工资,学生的实训往往会妨碍师傅的工作,因而师傅不大乐意接收实习生。而长期的学校生活形成的被动学习思维惯性,使学生难于主动与师傅沟通。另外,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有责任“苦口婆心”教育学生,师傅则没有这个“义务”。因此,在实训前,应教育学生主动向师傅请教,主动当师傅的“助手”,在协助过程中获取一些工作经验。
5.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监管。
实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涉及到实训的时间与目的要求制定,实训企业的选择,学生的安全及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的实训质量考核与应急处理方案等。为保证实训的顺利完成,我院主要实行三个“早”、两个“强调”、两个“要求”和两个“建议”。
(1)早计划、早联系落实、早安排。在学期初计划实训开展时间,根据实训项目的要求联系合适的实训单位,根据实训单位的规模及要求确定参与实训的学生人数;每组物色一名小组长,并安排一位会讲潮汕话的学生便于沟通,落实指导老师等。
(2)强调学生的责任,强调安全意识。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强调“校外实训”是学院对外联系的一个“窗口”,学生的表现关系到以后的实训能否开展,关系到学院的“牌子”能否发扬光大,杜绝有损学院与学生现象的发生;强调实训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范,避免酿成机损和人伤的意外事故。
(3)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参与实训的学生,要求严格遵守请假与报告制度,进厂佩带胸卡;按要求完成实训日记和实训总结;请企业的部门主管给予鉴定,指导老师根据实训日记的完成情况、实训表现给予实训成绩的评定;每个小组写一封感谢信,让学生学会常怀“感恩”之心。要求指导老师、学生代表与企业的领导、师傅交流,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4)建议完善学院的实训条件,建议为参与实训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具备较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是保证学生有一定专业理论、故障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初步职业能力的基础,让实训基地在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安排学生实训任务时,学生能尽快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如我院为参加实训的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可解决合作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实训学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力度,提高实训质量。
[本文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改教研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界忠.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教程》编写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3]栾琪文.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李镇杰.浅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J].职业,2010,(1).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