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联系生活教数学、学数学”的重要性。
那么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本人通过近几年反复地实践、摸索,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既然是生活中的问题,要真正理解,形成某种能力就不是听一听、看一看、做几道练习就能解决的,需要不断的积累。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的,再经过归纳抽象形成概念。因此,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我就会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思考各知识点与生活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数学概念。如教学“11——20数的认识”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教学“分类”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分类,超市、菜市场、书店、医院等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又如“人民币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购物活动就是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基础,可以让孩子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走进超市,去看柜台上物品的标价,猜测它的价钱。知识在于积累,当然数学知识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到上课时,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及相关知识,学习数学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二、联系生活教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便于儿童理解,并从中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的很多问题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如《钟面的认识》、《统计》、《人民币的认识》等就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摈弃陈旧的、陌生的材料,选取实用性、愉悦性、新奇性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第四册“锐角与钝角”一课,教材中的主题图画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同安标志性建筑的同安银湖大桥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更为了解。因此,教学时用同安银湖大桥替代教材中所提供的主题图,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时,在这座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银湖大桥中抽出图形一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角就是其中的一种。又如,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经历的“选举”(评选“好孩子”、“班干部”“三好生”等),学生都有亲身体验。教学统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评选活动,从中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日常的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揭示出统计的概念的过程。像这样的教学,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后,我就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做一做,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如:教学“上下”后,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学习“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可以说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开办一间“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我有20颗牙齿,坏的有3 颗,好的有几颗?答:20-3=17;我们班长头发的女生有3人,短头发的女生有13人?我们班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答:3+13=16。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联系生活教数学、学数学”的重要性。
那么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本人通过近几年反复地实践、摸索,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既然是生活中的问题,要真正理解,形成某种能力就不是听一听、看一看、做几道练习就能解决的,需要不断的积累。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的,再经过归纳抽象形成概念。因此,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我就会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思考各知识点与生活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数学概念。如教学“11——20数的认识”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教学“分类”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分类,超市、菜市场、书店、医院等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又如“人民币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购物活动就是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基础,可以让孩子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走进超市,去看柜台上物品的标价,猜测它的价钱。知识在于积累,当然数学知识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到上课时,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及相关知识,学习数学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二、联系生活教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便于儿童理解,并从中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的很多问题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如《钟面的认识》、《统计》、《人民币的认识》等就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摈弃陈旧的、陌生的材料,选取实用性、愉悦性、新奇性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第四册“锐角与钝角”一课,教材中的主题图画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同安标志性建筑的同安银湖大桥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更为了解。因此,教学时用同安银湖大桥替代教材中所提供的主题图,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时,在这座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的银湖大桥中抽出图形一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角就是其中的一种。又如,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经历的“选举”(评选“好孩子”、“班干部”“三好生”等),学生都有亲身体验。教学统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评选活动,从中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日常的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揭示出统计的概念的过程。像这样的教学,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后,我就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做一做,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如:教学“上下”后,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学习“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可以说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开办一间“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我有20颗牙齿,坏的有3 颗,好的有几颗?答:20-3=17;我们班长头发的女生有3人,短头发的女生有13人?我们班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答:3+13=16。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