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集团,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分析了可能造成民营企业集团资金流断裂的三个原因:融资难、资金流管控的失效以及发展现状的缺陷,并提出了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建立资金流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对资金管理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金流 资本结构 预警机制 动态监控
民营企业集团是民间资产的投资主题,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当民营企业一旦规模增大之后,财务风险也加大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概率就会增加了。而且,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还缺乏救助和保护商业利益的保障机制,那么在资金流存在较大风险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自救,进而做大做强呢?这种资金流风险在房地产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来进行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近期,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报告,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平均下来,每家内资开发商资金缺口达1201万元。在房地产行业导致民营企业集团资金流风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价格过高,一旦跌落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入减少;房地产资产负债率高,一旦负债偿还出现困难,就会存在倒闭的风险;地产企业的过度扩展,圈地太多,高成本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大。
一、资金流风险的原因分析
所谓资金流,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流风险是指导致企业资金流断裂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控制资金流风险十分重要。
(一)融资难
民营企业的融资,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且融资成本较高,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使得融资成本增加,二是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和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都主要是为国有企业和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这些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三是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借贷存在“心理障碍”,不能快速借款或者不愿意借款,使得中小企业陷入无法借款的困境,无奈之下进而寻求高利率的民间融资。
(二)资金流管控的失效
民营企业资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实质是围绕企业生产和投资流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本运营有效规避资金流管控的失效。资本运营是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多样化为手段,以企业并购、股份制改造、无形资产运营、强强联合及战略联盟等为使用方式,是中小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推进组织和制度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民营企业资金流管控的失效的症结不仅在于融资的难易程度,还在于资本的运营和投资。房地产作为具有金融投资属性的特殊产品,具有资金量巨大、投资周期长以及市场流动性差的特点,我们认为,一般来说,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把资金合理配置、资金效率以及资金的安全作为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了严格控制资金运用的方向,需事前编制全面的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加强预算约束意识,对超支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在确保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
(三)发展现状的缺陷
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集团是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够雄厚,底子较薄,造成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抵御来自诸如1998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之类的破产风险的能力相应较差;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较差,具有资金的需要不大、需求频繁以及随机性强的特点,使得融资的复杂性和融资成本的增加;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大部份不尽完善,财务报表不规范,不能及时给企业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过于冲动可能导致资金压力重现,银行借款和民间融资等使得房地产普遍资产负债较高,企业资金风险较大。对于房地产,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影响也能成为导致该类民营企业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金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比如,2003年出台“121文件”,规定房地产企业申请国家贷款,自有资金不得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2004年这一比率增加到了35%。在税收政策上,比如2012年我国在重庆和上海进行了房产税的试点,并逐渐推向全国,这类税收政策从房地产的短期效益而言,是非常不利,它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销售量,因此可能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紧缩状态,从而造成部分民营集团企业出现资金流的短缺,甚至倒闭。
二、资金流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良好的资本结构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在资金流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运营的重要性相当,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仅能影响到到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影响到该企业的筹资活动。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越高,则财务风险越高,当企业遭遇金融危机等原因导致经济状况变差的时期,便容易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另外,负债比率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企业新的筹资能力减弱,在银行等融资机构进行审核时难以通过或者增加融资成本。因此民营企业应当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资本结构相匹配。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除了检查资产负债的比率,还应关注短期资产、负债以及长期资产、负债的比率,相得益彰才好,避免因资金能力和公司发展规模不相匹配,从而导致企业负债的增多和资金流风险的增大。另一方面,实施稳健股利分配政策,即在实施股利分配政策时,更偏向于将企业的税后利润多留少分,增加企业的资金量。在企业盈利能力弱、业务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较多的企业自有资产可以增强举债等的融资能力,在盈利能力较强、业务稳定的情况下,适度举债并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资金成本。
(二)建立资金流风险预警机制
资金流风险导致企业破产的资金流风险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具有长期的潜伏期。我们说需要建立一个资金流风险防范的预警系统,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民营房地产企业应以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为依据,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的土地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的特点等,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以及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等指标,结合房地产公司的建造进度、开工面积、保守的房屋销售率等实际情况,对处于警戒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预计该业务需要的资金数量和资金的时间安排,做出合理安排,一旦发现某些异常征兆,要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因资金流不足引起的风险和损失,比如为防止资金流不足,提前与银行等融资机构签订一定限额借款的承诺书等。
(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民营企业集团,尤其是房地产公司,它的投资受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状况、国家宏观政策法规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资金流的断裂容易发生且可能危害巨大。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是控制资金流风险重要工具,这主要包括加强资金来源的管理、对资金实施动态监控以及对资金集中的管理。对资金来源的管理,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和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资金动态的监控,需要定期收集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表,严格对项目资金的领用和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在制度上对各个环节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资金拨付程序;资金集中的管理,主要是应当调查客户的资信记录,保证按揭贷款能及时收回,对于回笼的资金,除了用于日常开支和支付项目款外,都应集中在企业总部以便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叶贵、唐建立、周明顺,房地产投资过程中资金流的形成及其作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李娟,民营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8期
关键词:资金流 资本结构 预警机制 动态监控
民营企业集团是民间资产的投资主题,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当民营企业一旦规模增大之后,财务风险也加大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概率就会增加了。而且,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还缺乏救助和保护商业利益的保障机制,那么在资金流存在较大风险的前提下,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自救,进而做大做强呢?这种资金流风险在房地产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来进行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近期,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报告,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平均下来,每家内资开发商资金缺口达1201万元。在房地产行业导致民营企业集团资金流风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价格过高,一旦跌落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入减少;房地产资产负债率高,一旦负债偿还出现困难,就会存在倒闭的风险;地产企业的过度扩展,圈地太多,高成本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大。
一、资金流风险的原因分析
所谓资金流,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流风险是指导致企业资金流断裂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控制资金流风险十分重要。
(一)融资难
民营企业的融资,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且融资成本较高,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使得融资成本增加,二是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和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都主要是为国有企业和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这些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三是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借贷存在“心理障碍”,不能快速借款或者不愿意借款,使得中小企业陷入无法借款的困境,无奈之下进而寻求高利率的民间融资。
(二)资金流管控的失效
民营企业资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实质是围绕企业生产和投资流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本运营有效规避资金流管控的失效。资本运营是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多样化为手段,以企业并购、股份制改造、无形资产运营、强强联合及战略联盟等为使用方式,是中小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推进组织和制度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民营企业资金流管控的失效的症结不仅在于融资的难易程度,还在于资本的运营和投资。房地产作为具有金融投资属性的特殊产品,具有资金量巨大、投资周期长以及市场流动性差的特点,我们认为,一般来说,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把资金合理配置、资金效率以及资金的安全作为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了严格控制资金运用的方向,需事前编制全面的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加强预算约束意识,对超支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在确保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
(三)发展现状的缺陷
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集团是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够雄厚,底子较薄,造成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抵御来自诸如1998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之类的破产风险的能力相应较差;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较差,具有资金的需要不大、需求频繁以及随机性强的特点,使得融资的复杂性和融资成本的增加;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大部份不尽完善,财务报表不规范,不能及时给企业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过于冲动可能导致资金压力重现,银行借款和民间融资等使得房地产普遍资产负债较高,企业资金风险较大。对于房地产,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影响也能成为导致该类民营企业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金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比如,2003年出台“121文件”,规定房地产企业申请国家贷款,自有资金不得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2004年这一比率增加到了35%。在税收政策上,比如2012年我国在重庆和上海进行了房产税的试点,并逐渐推向全国,这类税收政策从房地产的短期效益而言,是非常不利,它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销售量,因此可能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紧缩状态,从而造成部分民营集团企业出现资金流的短缺,甚至倒闭。
二、资金流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良好的资本结构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在资金流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运营的重要性相当,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仅能影响到到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影响到该企业的筹资活动。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越高,则财务风险越高,当企业遭遇金融危机等原因导致经济状况变差的时期,便容易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另外,负债比率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企业新的筹资能力减弱,在银行等融资机构进行审核时难以通过或者增加融资成本。因此民营企业应当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资本结构相匹配。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除了检查资产负债的比率,还应关注短期资产、负债以及长期资产、负债的比率,相得益彰才好,避免因资金能力和公司发展规模不相匹配,从而导致企业负债的增多和资金流风险的增大。另一方面,实施稳健股利分配政策,即在实施股利分配政策时,更偏向于将企业的税后利润多留少分,增加企业的资金量。在企业盈利能力弱、业务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较多的企业自有资产可以增强举债等的融资能力,在盈利能力较强、业务稳定的情况下,适度举债并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资金成本。
(二)建立资金流风险预警机制
资金流风险导致企业破产的资金流风险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具有长期的潜伏期。我们说需要建立一个资金流风险防范的预警系统,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民营房地产企业应以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为依据,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的土地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的特点等,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以及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等指标,结合房地产公司的建造进度、开工面积、保守的房屋销售率等实际情况,对处于警戒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预计该业务需要的资金数量和资金的时间安排,做出合理安排,一旦发现某些异常征兆,要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因资金流不足引起的风险和损失,比如为防止资金流不足,提前与银行等融资机构签订一定限额借款的承诺书等。
(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民营企业集团,尤其是房地产公司,它的投资受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状况、国家宏观政策法规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资金流的断裂容易发生且可能危害巨大。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是控制资金流风险重要工具,这主要包括加强资金来源的管理、对资金实施动态监控以及对资金集中的管理。对资金来源的管理,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和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资金动态的监控,需要定期收集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表,严格对项目资金的领用和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在制度上对各个环节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资金拨付程序;资金集中的管理,主要是应当调查客户的资信记录,保证按揭贷款能及时收回,对于回笼的资金,除了用于日常开支和支付项目款外,都应集中在企业总部以便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叶贵、唐建立、周明顺,房地产投资过程中资金流的形成及其作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李娟,民营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