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 凸显生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因此,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最要核心理念——动态与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把课堂教学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与智慧的和谐构建过程。
   “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预设基础上根据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捕捉在课堂中即时突发的新信息,合理取舍,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
  
   一、激活“亮点”资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不同,对文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而在课堂上,时时会有不同的声音响起,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过程中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基于自己实际的发现,超越文本。
   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成的亮点,调整自己设计的预案,顺水推舟,推波助澜,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闪现出了锦上添花的魅力。
  
   二、活用“尴尬”资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尴尬的答案,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一些课堂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某教师遇到 “尴尬”事,她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略带兴奋地说:“请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同学举一下手。”结果全班竟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是啊,学生有书,他们已经预习了。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从书上看来的?”“那么你知道书上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不知道。”这时这位教师即时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肯定,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天老师就请你们自己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这些圆片,以及刚才讨论的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来证明你们刚才说的这个规律吗?”“能!”“好!下面就开始,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周长计算公式与方法。
   教师随机应变,以及改变预设的程序,临时生成新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不失为做到课堂的动态生成的一种好策略。这样的教学真正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闪现出了人性的魅力。
  
   三、呈现“错误”资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白学生的知识缺陷,沿着他们的缺陷点,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即时生成的教学过程,弥补学生的缺陷,课堂便会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判断时的一个错误,有效的组织学生对本课的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到结论,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就应该找到这个着火点。
  
   四、引发“辩论”资源——“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老师应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价值观,还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非常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这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真是教学艺术。教师的辅助语言只起到渲染气氛、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啊!真是让人佩服至极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处处都蕴含着动态因素: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火山断陷盆地是构造-岩浆-地热体系的最活跃场所。大中型热液矿床往往赋存于盆地边缘。高渗透构造破碎带、基底和火山盖层建造的相应组合、多阶段次火山岩的侵入、配套的水文
幼儿园的环境创造,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题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在主题环境创造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以致出现了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造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
试验选用168头平均35d断奶的种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的酸化日粮,以酸结合力(BC)和pH表示。其中基础日粮组(第3组)的BC/pH为23.3/611,2个试验组(第2组和第1组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必须借助于具体形象的观察和操作来进行的,这需要幼儿主动参与才能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引导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新疆阿尔泰地区多拉纳萨依、萨尔布拉克和赛都等成型金矿床的包体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并对其成矿温压场、盐度、密度、逸度、pH值、Eh值、还原参数和矿化度作了研究;从
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幼儿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争做教育的有心人、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此,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使自身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性化、素质化教育形势不断深化,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攀升,学前教育
德育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想要取得长足而有效的成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教育策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我园从“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的确定、“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的运用和“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的反思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安徽月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成岩-成在放区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和阐明了月山地区闪长岩类的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源区特征
马热勒铁金矿床产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安山岩和安山质凝灰岩间的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呈脉状,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矿石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
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了美国对地球科学的首次国家级学科调查报告-《固体地球科学与社会》。报告的中心思想是建议大力支持对整个地球体系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