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影响。方法为31名危重烧伤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干预,另取以往收治的62个接受常规治疗的病例作为参照。对照2 组伤后3-10 d液体出入量差值,ARDS在烧伤后2周内的发生率、感染及其他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液体出入量观察期期间,在伤后4-6d期间,临床组液体出入量差值低于参照组。伤后2 周内两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FMS可促进体液回收及体液平衡的恢复,让患者尽早脱离机械通气及肺功能改善,间接提高救治率。
  【关键词】烧伤;水电解质平衡;肺水肿;肺氧合功能;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2-01
  在严重烧伤后的早期,肺脏最易发生水肿。肺水肿可使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呼吸功能障碍陆续发生,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导致死亡[1]。严重烧伤引发肺水肿是因为烧伤后肺内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可引发细胞内液外渗、在组织间隙中过多滞留,蓄积大量体液所致。在整体上讲,这是由于患者在发生烧伤休克时其体液发生入多出少的失衡所致。目前,临床上对此缺乏成熟的应对方案。我院采用了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严重烧伤后的患者进行肺水肿干预及肺功能保护研究,即在科学控制患者液体输入的同时,采用利尿剂增加患者的体液排出量,这样可使患者在特定时段内处于一个相对的体液负平衡状态。该临床干预疗法可有效改善急性肺损伤、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长大大缩短,术后并发症几率大大降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31个病例样本均为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年龄在17-63岁之间,平均41±6岁。所有患者体表烧伤面积均大于50%,且休克期治疗成功,血液循环状态稳定,尿量在05-10mL/h·kg之间。同时,所有患者均排除以下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疾病史。②合并骨折、路脑外伤等复合伤。③发生重度吸入性损伤。将上述所有病例归入临床组,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进行治疗。另以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2个病例其综合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作为参照组,进行两组1:2比例配对比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临床组患者若是其血液循环状态良好,应在进入休克期后7日内开始控制其液体入量。同时,输注胶体后需静推呋塞米5-10mg,每日4-6次。日总剂量为20-35mg,促进体液排出。输注胶体剂量如下:白蛋白30-40g/日,血浆400-800mL/日。参照组患者输液剂量类似临床组,但基本不使用呋塞米。
  13观察指标患者在烧伤后的第3天开始,每日为其记录其液体出入量差值,并根据其病情每日或每2日进行血培养统计其血液感染情况,采用肺部听诊+痰培养+胸部X线联合检查来确定其肺部感染情况。烧伤2周后统计ARDS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治愈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获取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液体出入量差值比对在液体出入量观察期期间,参照组患者液体出入量差逐渐下降,而在伤后10d该值达到最低点。临床组液体出入量差值在伤后3-6d逐渐下降,在6d达到最低点后,便开始略微回升。而在伤后4-6d期间,临床组液体出入量差值与参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最新引入的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采用利尿疗法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为患者加速体液排出,使患者体液呈负平衡状态,可以使肺部毛细血管血液降低,使肺间质液体在液压作用下进入到血管内,改善肺水肿,有益于肺顺应性及肺内气体交换(主要指氧合指数)[2]。虽然该疗法无法明显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亦无法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但由于患者肺功能得以有效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长明显缩短,且患者的死亡率间接得到了遏制[3]。烧伤早期的剧烈应激及验证可引发细胞内液外渗,再加上静脉补液,会加剧脏器水肿。一旦患者进入细胞内液的回吸收期,使水肿迅速加剧,引发生命危险。故本次研究在回收期采用RFMS干预,加快回收的进程、促进肺水肿消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且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晋丽,王芙蓉呼吸功能训练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09):2014
  [2]徐鹏,方勇,俞为荣,倪涛,顾钏,李晓光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肺组织的保护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2):1474-1476
  [3]王晓伟,吕振宇呼吸机辅助治疗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8(S1):78-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与不同。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5月期间,功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月经状态、血清FSH等指标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之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相近。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与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均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e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栓塞术(PaniM splenicembolization,PSE)后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38例均为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IPS术后一周再行PSE术。术后监测肝功能及血象变化,两周左右行手助式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与临床诊治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进行入院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集,通过对于病症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情况的检测,与血液常规检查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血白细胞以及血糖的升高变化越多,预后就越差,并且病死率也就相应会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表示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效果比较差,在对患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痴呆和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迅速增加。许多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对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老年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82文章编号: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新生儿血糖筛查的临床意义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于住院的人群400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筛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新生儿窒息易引起低血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低血糖治疗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糖。结论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因而常被忽视,如低血糖未及时
【摘要】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单纯西医治疗及西医结合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使用临床常规西医治疗,抗感染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