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第十五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因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基本途径。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上好实验课呢?为此,我把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十年来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 重视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演示活动。它不仅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感性认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1.1 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1)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实物投影仪的最大优点是能把较小的实物投影到大屏幕上,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实验效果.比如:刻度尺的读数,让学生能够详细、全面地观察到老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的方法;演示硬币魔术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就很自然地引入光的折射概念。例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利用普通投影仪就没有利用实物投影仪效果明显,效果好,因为学生能将N、S极看的很清楚,从而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
(2)利用课件并结合演示实验,对实验进行播放。对于一些实验,由于所用仪器多,操作过程复杂等特点,如果采用制作好的课件,利用计算机对该实验进行播放,也可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
如:在研究“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特点”等问题的演示实验中,实验仪器多,实验中既要改变电路的连接方法,又要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仅靠教师的实物演示可见度小,效果不明显,如果我们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在教师先演示,结合同内容的课件,使学生在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明显的演示实验的播放,可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还有“托盘天平的使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等问题的研究都可采用该方法。
(3)利用课件模拟演示实验。有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演示,而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模拟演示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分子运动的特点,纳米结构、分子、原子结构,神秘的宇宙中天体的运动等。
1.2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验器材配备情况,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一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便于理解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如“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中,自制冰块,分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规律。这样做,使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习效果。还有“小孔成像实验”、“光的传播情况”等。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学校的实验器材的限制,没有大小不同的铁块,也没有3组不同的同体积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把铁块2、3改成与铁块1同体积铜块和铁块;把塑料块1、2、3改成不同体积大小的橡皮来代替,这样就解决了实验室没有器材的缺陷,这个实验就由原来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2. 加强学生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知识就是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得出或总结出规律。所以物理课的教学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单纯的“看实验”“讲实验”的物理是不完善的物理,只有动手的物理才是丰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他们个体能力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故障分析和设计方案等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实验的分类。 ①练习使用物理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如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光现象中的“光的传播情况”“光的反射、折射”“透镜”、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②测定物理量:如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拉力、浮力等),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测量等。
③验证物理规律:如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牛顿第二定律等等。
(2)根据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不同要求的学生实验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就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上。我们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练习的方法,最后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如: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
②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这种方法主要是使学生在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中,能了解现象的发生条件,找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物理规律,并能解释物理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观察是关键,教师要事先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有目的的、全面的观察,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观察实验的方法、技巧、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物理现象解释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③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测哪些物理量,他们跟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如何测量?等等。如:如何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你应采用什么方法测会更方便、准确?如何测出一杯水的质量?是先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还是空烧杯的质量?在确定实验方法之后,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按要求测出有关数据。此时,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中有创造性的好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在一道思考 “你如何测出正好是100克的水?”的实验题中,我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后,一个学生回答出:“我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两侧,然后在右盘中加入100克砝码,再向左盘中的烧杯中慢慢倒入水,直到天平再次平衡。”这种方法对于新授课而言,他的方法很好。他的回答也得到了在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对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给予及时的纠正。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验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实验题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加强了与实验有关的考察,从考察范围上,既注重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又包括了许多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源与教材而高与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操作、处理数据、分析故障、设计实验等能力的全面考察,实验命题突出了对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的考察。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加强并突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造条件,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他们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的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如:给你天平、量筒和水大头针,请你设计三种方案测出一个正方体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器材和实验方案对实验进行验证,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开展课外实验,多做物理小实验。初中物理,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在新编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的课后小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家中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使他们不仅动手动脑,还加强了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想,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要想发挥课外小实验的作用,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指导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的理解、操作的要点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实验小组,进行集体的讨论与交流。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物理实验课,教师要扮演好“知识的创造者”,苦练“内功”,求实创新,以身示范。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每堂实验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得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因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基本途径。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上好实验课呢?为此,我把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十年来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 重视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演示活动。它不仅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感性认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1.1 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1)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实物投影仪的最大优点是能把较小的实物投影到大屏幕上,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实验效果.比如:刻度尺的读数,让学生能够详细、全面地观察到老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的方法;演示硬币魔术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就很自然地引入光的折射概念。例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利用普通投影仪就没有利用实物投影仪效果明显,效果好,因为学生能将N、S极看的很清楚,从而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
(2)利用课件并结合演示实验,对实验进行播放。对于一些实验,由于所用仪器多,操作过程复杂等特点,如果采用制作好的课件,利用计算机对该实验进行播放,也可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
如:在研究“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阻、电压的特点”等问题的演示实验中,实验仪器多,实验中既要改变电路的连接方法,又要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仅靠教师的实物演示可见度小,效果不明显,如果我们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在教师先演示,结合同内容的课件,使学生在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明显的演示实验的播放,可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还有“托盘天平的使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等问题的研究都可采用该方法。
(3)利用课件模拟演示实验。有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演示,而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模拟演示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分子运动的特点,纳米结构、分子、原子结构,神秘的宇宙中天体的运动等。
1.2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验器材配备情况,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一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便于理解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如“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中,自制冰块,分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规律。这样做,使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习效果。还有“小孔成像实验”、“光的传播情况”等。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学校的实验器材的限制,没有大小不同的铁块,也没有3组不同的同体积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把铁块2、3改成与铁块1同体积铜块和铁块;把塑料块1、2、3改成不同体积大小的橡皮来代替,这样就解决了实验室没有器材的缺陷,这个实验就由原来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2. 加强学生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知识就是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得出或总结出规律。所以物理课的教学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单纯的“看实验”“讲实验”的物理是不完善的物理,只有动手的物理才是丰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他们个体能力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故障分析和设计方案等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实验的分类。 ①练习使用物理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如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光现象中的“光的传播情况”“光的反射、折射”“透镜”、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②测定物理量:如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拉力、浮力等),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测量等。
③验证物理规律:如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牛顿第二定律等等。
(2)根据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不同要求的学生实验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就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上。我们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练习的方法,最后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如: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
②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这种方法主要是使学生在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中,能了解现象的发生条件,找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物理规律,并能解释物理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观察是关键,教师要事先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有目的的、全面的观察,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观察实验的方法、技巧、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物理现象解释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③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测哪些物理量,他们跟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如何测量?等等。如:如何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你应采用什么方法测会更方便、准确?如何测出一杯水的质量?是先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还是空烧杯的质量?在确定实验方法之后,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按要求测出有关数据。此时,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中有创造性的好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在一道思考 “你如何测出正好是100克的水?”的实验题中,我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后,一个学生回答出:“我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两侧,然后在右盘中加入100克砝码,再向左盘中的烧杯中慢慢倒入水,直到天平再次平衡。”这种方法对于新授课而言,他的方法很好。他的回答也得到了在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对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给予及时的纠正。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验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实验题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加强了与实验有关的考察,从考察范围上,既注重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又包括了许多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源与教材而高与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操作、处理数据、分析故障、设计实验等能力的全面考察,实验命题突出了对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的考察。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加强并突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造条件,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他们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的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如:给你天平、量筒和水大头针,请你设计三种方案测出一个正方体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器材和实验方案对实验进行验证,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开展课外实验,多做物理小实验。初中物理,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在新编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的课后小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家中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使他们不仅动手动脑,还加强了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想,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要想发挥课外小实验的作用,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指导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原理的理解、操作的要点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实验小组,进行集体的讨论与交流。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物理实验课,教师要扮演好“知识的创造者”,苦练“内功”,求实创新,以身示范。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每堂实验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得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