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商业与理想与现实有关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一晃而过,今年已经是吴晓波从事商业写作的第21个年头了。21年的时间里,吴晓波的人生很精彩:24岁写专栏,30岁写书,出版了包括《大败局》(1、2部)、《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在内的多本财经畅销书,又创办了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以下简称蓝狮子)。在商业和写作的世界里,他笃定地定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北岛翻译了狄兰·托马斯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催开我的绿色年华。”读起来总有一种被诗句推动向前的力量。而吴晓波就是用文字作为“导火索”,“双腿悬空般”催开着中国的“商业之花”,同时成就着自己的“绿色年华”。
  
  与写作有关
  
  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吴晓波就是那种天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
  高中毕业前,他问自己的老师“哪种和文字有关的专业可以找到工作”,回答是“新闻”,于是吴晓波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开始了他和文字有关的人生。
  吴晓波是那种很有边界意识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为什么不写小说,他说因为自己“没有虚构能力”。他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写字的人’。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想当企业家,因为“企业家需要管理的事情很琐碎”,而他更愿意写作。
  多年来的企业采访对于吴晓波来说诱惑很多,但他仍然坚持做着“和写作有关”的事。“我从没想过进入企业,因为我知道那并不能使我快乐,也不能体现我的价值。写作的时候我更加自信,因为有很多时间理清思绪,无论一年、两年总会想清楚,或者得出某种阶段性的结论。但商业相对就很残酷,根本不会有时间思考,如果想清楚了有时会损失惨重。”
  作为一个文人,吴晓波被寄予了很多文人的商业理想。因为在“文人”和“商人”之间,他探求到了自己的路子。事实上,蓝狮子对于吴晓波来说只是一次“偶然事件”。
  “我从没想过我会做企业,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写书的。刚开始它只是一个平台,2005年后成为一家公司。现在的成功也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新的市场契机一出版行业逐渐向民间开放,所以蓝狮子发展到今天基本没有受到政治上的阻碍。其中最庆幸的就是我们能够出版一些自己想出版的书籍。”
  所以,如今蓝狮子的定位是:“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幸运的是,吴晓波将兴趣变成了职业,写作本身带给了他想要的生活,而这有时是“一个文人所有的理想”。
  
  与商业有关
  
  多年的商业写作过程中,吴晓波采访过很多企业家,他们有的风光,有的花钱如流水。然而,他印象最深的是湖南娄底一位姓廖的厂长。
  1989年大学临近毕业实习时,吴晓波和三位同学组成了一支“上海大学生南疆考察队”,由于缺少经费而无法成行。当时7000元是挺大的一个数目,而慷慨解囊的就是这个廖厂长。
  那次考察历时半年,吴晓波等人一口气走了长江以南的11个省。他说,这次考察对他影响深远,让他直面中国改革的艰难。“在此之前,我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城市青年,一直在城市里待着,根本不知道农村什么样,整日里就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地读书,认为这样就可以了解中国。而在半年的南方行走之后,我才真正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中国。”
  但这并未使他变得愤青、激进。相反,吴晓波从一个革命者变成了一个改良主义者,并趋于保守主义,因为“激进没有任何意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000年,吴晓波出版《大败局》,当时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失败并未表现出足够的包容性,一个企业的破产会对整体经济市场造成强大的冲击。吴晓波由此认识到,应该总结一些规律以应对市场变化。
  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要批评一个时代很容易,但是建造很难。我们不具备建设能力,或者说没有准备好。虽然变革的机遇已经来到,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准备好。”吴晓波坦言。
  
  与理想与现实有关
  
  “在那么一个瞬间,理想主义的光芒使这个平常人通体透明。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经济社会里,我有时会对周围的一切乃至对自己非常失望。但在我的心灵角落,我总愿意留出一点记忆的空间给廖厂长这样的‘例外’。我甚至愿意相信,在那条无情流淌的岁月大河里,一切的财富、繁华和虚名,都将随风而去、不留痕迹,只有廖厂长例外。”吴晓波在博客中说。
  吴晓波定义自己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文人都是理想主义的,吴晓波也不例外。至今,每到五四青年节,他总是会举行一个心灵的仪式,以“纪念的方式,让自己不要失去愤怒、怀疑和前进的破坏力”。
  吴晓波喜欢李普曼和凯恩斯那样的人生,希望“在最短的人生中,做尽可能长的事情”。所以他定义的幸福人生是“在25岁时写出海子那样的诗,然后像诗人米沃什那样起码活到90岁”。
  吴晓波曾说过自己会在40岁退休,他形容自己如今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中写作,晚上8点以后不工作,一个月去一到两趟蓝狮子,偶尔做做演讲,剩下的时间陪伴家人,打打麻将,看看韩剧,每天快乐地呼吸和生活。
  现在的状态,正是他想要的。
  
  对话:商业之美
  
  《新营销》:你的书籍涉及近代企业史乃至古代商业思想,贯穿其中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吴晓波:我比较关注的是国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的政治体制造成了国家资本非常强大,这就给民间商业形成一种压迫,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推动力量。而我要做的就是理清这些历史。事实上,我现在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体制角度切入,但其实真正的推动力是一种文化传统,或者说是一种国家治理制度,这个领域规律性的东西是最需要总结的,也是必须要打破的。因为中国的商业阶层一直很难壮大,这就要把国家资本瓦解掉,或者设定其边界。
  《新营销》:你的写作涉及很多企业案例,但你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那么在观察企业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否会有偏差?
  吴晓波:的确会有一些,但在我20年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存在致命的弊端。当研究面很宽泛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导致某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并非研究所得。但无论成功或失败,企业的发展结果都是多元化的,不可能只由一种原因导致。因此,每一个观察者都做不到穷尽真相,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各自从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经过研究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供当代人思考的同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企业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同时集合营销、财务、人力等资源的组织。我们观察的行业有其特殊性,所以不存在非常严重的弊端。
  《新营销》:站在商业写作的角度,你是一个旁观者;而从蓝狮子的角度,你参与了商业实践。从双重角色的角度,你 如何看待商业之美?
  吴晓波:如果仅仅把商业作为一种赚钱方式的话,其实是很浅薄的,它所能带来的快乐也是递减的,因为再多的享受也是有边界的。但如果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看的话,就会完全不同。人活着是为了挑战一种东西,我的写作也是一样。很多年来,我的写作已经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只是想解决我心里的问题,或者对世界说出我的心声,销量对我来说没有影响也没有意义。我经常和蓝狮子的年轻同市说,不要忘了你出发的目的是什么:2005年蓝狮子成立时我确立了一个理念: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无论谁是领导者都不能违背这句话,蓝狮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和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这样才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新营销》:在你看来,中国企业的营销有哪些特点?
  吴晓波:中国企业在营销上的创新跟欧美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在未来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其中包括概念、模式、渠道上的创新。但是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对营销的依赖度过高,这多半是因为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几个大的行业,食品、服装、家电,很多成功者都是营销成功的典范,而非产品本身具有优势一这是中国的现状,一直以来流通行业的利润远远大于制造业,营销所能带来的利润很有吸引力。因此,当产品和营销产生冲突时,企业都会选择营销,但真正成功、长寿的企业最终是因为产品技高一筹。当然,企业的营销是必须的,但企业在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必须回归到关注产品本身。
  《新营销》:你接触过很多中国企业家,曾经以“下落不明”的阶层形容中国企业家。你怎么看待他们?如何评判他们的商业成就?
  吴晓波:其实这个阶层在1956年曾被彻底消灭掉,1978年后随着中国的商业崛起才逐渐显现。他们没有任何历史传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草莽气质的一群人,有的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他们是革命的创造者,但同时也有早期企业家的一些局限性,当然这种弊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他们还在进化中。不过中国企业家还是比较有共性的,集中表现在他们的妥协能力很强、家国情怀很重、核心技术的创造能力非常弱、和政府的关系也最微妙。然而这是一种历史传统,中国企业家都是靠庞大的人口基数赚钱的,不太需要创新。但总体来说,他们是这个社会上非常进步的一股力量。
  
  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营销》:你接触过很多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相关结论是否会影响蓝狮子的运作?
  吴晓波:当然。观察了这么多企业的成功、失败,让我学会运作中要考虑几个最核心的问题。第一,作为一个出版机构,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有别于其他企业。蓝狮子一直坚持做原创财经,五六年一直都没变过,因为只有专业的企业才能生存,蓝狮子也是这样做的。第二,一个企业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目前蓝狮子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三,现金流,任何一个企业,现金流不能断裂,我们十分关注这一点。
  《新营销》:蓝狮子未来的定位是服务导向型企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吴晓波:所有的制造型企业都要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如果不转型的话其利润空间就会被客户端挤压。未来的人可能会放弃纸质图书,但是不会放弃阅读。至于读书形式就非常多样化了,比如纸质、手机、PC、平板电脑,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阅读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因此,如果图书出版业不转型的话,发展就会非常僵硬。未来的读书形式很可能发生巨变,例如在书中某一段的阐述中加入视频、音频。现在台湾的一些杂志已经出现这种变化,记者外出采访时要携带摄影机。这方面反应最敏锐的是一些家居、旅游类杂志,因为这种类型的杂志需要一种体验的快感。这就要求我们的组织体系必须跟上这种服务导向的变化趋势。而一旦定位于服务,一定要做好很多细节,比如现在的读书会对于会员有定制服务,但由于人为的主观因素,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配比最科学、最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新营销》:在这个过程中,蓝狮子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
  吴晓波:目前主要是业务整合。从出版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其实面临着巨大的网难,这并不是体制或理念的问题,而是一种模式问题。在中国没有人这样做出版,因此我们要探索、创新,而这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外虽然有这种模式,比如贝塔斯曼,但它不是付费模式的。蓝狮子虽然因预付费在生产链上不存在资金压力,但依然有很多困难,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的后台管理很复杂,其中包括客户端管理、读书选择、客户满意度(配送度、地面活动有效率),整个产业链需要我们重新围绕阅读需求进行整合。
  《新营销》:蓝狮子主要负责图书出版的前期策划,选择目标时有什么衡量标准?有时图书策划会为市场做一些妥协,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吴晓波:我们现在划分很细,比如企业史选择那些标杆企业。从哪个角度涉入、请谁写都是我们这些年来正在解决的问题,很多企业把书交给我们写,就是相信我们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我们有一个部门是企业出版部,实际上就是与商业运作有关。我对这个部门只有两个要求:如果能够选择好的企业,就不要给那些不应该出书的企业出书;一旦接受委托,图书的品相一定要有保证。同时,对于企业我们也有底线,就是要对作者开放,而且企业只能修改文字,不能修改观点。任何事情都要有边界,没有对错,但一定有边界,不能越界。
  我们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企业,这一点很重要。存活至今的企业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些企业未必是其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但却是最有尊严的,到最后这种企业其实会活得很轻松,也更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清徐县作为葡萄四大产地之一,有着对葡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的环境。作者通过分析葡萄的品质对其生长环境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响应,发现微量元素中的硼和钼、常量元素中的钾和钙、土壤性质及所含的元素以及耕种方式都在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这些发现对于提高地区葡萄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清徐葡萄;微量元素;主量元素;土壤;培育方式  1.引言  清徐位于太原市的郊区,具有着悠久的历
中国式情人节—七夕刚过去不久。在这次七夕大促销中,我又闻到浓烈的价格战的硝烟味。  激烈的价格战并不是我们的营销团队愿意看到的。在我看来,电子商务在初期可以依靠价格战获取一席之地。而在当前,产品的情感营销、试用营销、细节包装等内容比价格更为重要,我把这些内容归结为“信息营销”。  这个“信息”指的是除产品价格之外,展示给消费者的其他所有内容,比如高质量、多角度的产品图片,比如产品设计理念等。我想表
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是指导大面积防治的重要手段,肩负着为领导决策防治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目前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当喝咖啡成为一种都市时尚时,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的竞争才真正开始。国际化与本土化如何融合?如何定义个性化体验?市场如何切分?已知的是市场会有赢家,未知的是谁会成为赢家。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用他们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演绎自己的咖啡文化,咖啡正在成为评价城市现代化和时尚化的一个新指标,也成为了中国小资、时尚一族们的精神依赖。  在中国市场,星巴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南部庆城县强冰雹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探讨此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