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育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网络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还需要深度进行改革,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培养学生必须同时既是合格建设者又是可靠接班人,实现其统一性和同一性,不可割裂的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体系来自于西方确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相关知识的贡献主要还是西方的科学家;对于这个事实,科学界有着“科学没有国界,知识服务世界”的普惠理念,但是随着近年来东方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使得西方很多政治人士甚至包括部分科学家对人口庞大的东方人抱有强烈的警惕,最大担忧在于害怕东方人会学习他们粗放优渥的生活方式,因而担心全球资源的普遍匮乏,也担心从此失去对世界统治的话语权。由此而来的掌握着先进技术和世界话语权的西方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中国的敌意与日俱增,近年来的华为事件、封杀华为为首的33家中国企业、限制甚至禁止中国学校使用科学软件等限制科学知识向我国传播的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来自中国或东亚族裔学者进行无端打击以至于拘禁亚裔科学家的事件也屡见报章。这些现象使得早已通过互联网观察学习世界的大学生很是迷惑,对我们提倡科学“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或者“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传统道德观念产生怀疑,让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负面影响,逐渐缺乏道德规范,进而对社会失去道德信心,成为大家都不齿又无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学习。《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因此,有必要结合其知识原理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地改革。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一)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一是理解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技术与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二是发掘知识内涵的价值观,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广度延伸、深度解读。由单点到多点,最后形成线和面,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2)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如博弈论、信息论、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的启发和建立。例如计算机网络领域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的经历等。多维度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方法,挖掘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挖掘实验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是思政元素丰富、项目多、频度大的承载体,涵盖制度敬畏与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实行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结合。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主动性,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
为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积极运用案例、讨论、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
1.问题式讲解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富含教学知识点且理论性较强,在授课时要采取一般讲授法。在讲授时,要用问题式讲解即边提问边教学,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题问题,引出思政内容,再转化为思政教学专题。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在德育视角下,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社情等选择新颖热点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同章节的内容,很多知识点都能与现实中的案例结合。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不能生拉硬推强说我好他差,而是引导思考,让学生产生我应该怎么做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国计民生。
3.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构建情境时就是引入思政元素的好的时机,比如多路访问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好处;无线通信中的冲突避免是教育学生共享资源要一起遵守规则、敬畏纪律才能做到共用、高效等。
4.项目教学法。到了课程或章节的后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师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企业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选用企业或实践项目的时候,最容易引入思政元素,比如对比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专利情况等等,都是思政元素丰富多彩的“金矿“。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要有体现其“思政”属性的“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改革
1.过程性评价。专业课程“思政考查“是指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能力之外,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需有平时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环节。比如常见的过程考核环节:学生“课内”答问、小组讨论和“课外”项目实践、实验报告等形成性培养环节进行测评,既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虑学生对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领会程度。
2.期末总结性评价。期末总结性评价一般是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来进行。在试卷内容的设置上,也要适当增加主观题,以开放式、场景式题型为主,让学生站在一定我国现实环境和有利于全人类立场上分析计算机网络现象或问题,比如黑客、隐私、专利流氓等既关联技术又关联社会现实等场景,并用所学计算机网络加以解释说明。试卷评分标准赋予弹性,灵活给分,以体现课程考核“思政”属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必须坚持“不离思政的专业课”。《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思路体现了专业课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既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也要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行为素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计算机网络》课程还需要深度进行改革,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培养学生必须同时既是合格建设者又是可靠接班人,实现其统一性和同一性,不可割裂。”[3]的要求。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汪一心,张明.“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86-90.
[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20.6.5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体系来自于西方确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相关知识的贡献主要还是西方的科学家;对于这个事实,科学界有着“科学没有国界,知识服务世界”的普惠理念,但是随着近年来东方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使得西方很多政治人士甚至包括部分科学家对人口庞大的东方人抱有强烈的警惕,最大担忧在于害怕东方人会学习他们粗放优渥的生活方式,因而担心全球资源的普遍匮乏,也担心从此失去对世界统治的话语权。由此而来的掌握着先进技术和世界话语权的西方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中国的敌意与日俱增,近年来的华为事件、封杀华为为首的33家中国企业、限制甚至禁止中国学校使用科学软件等限制科学知识向我国传播的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来自中国或东亚族裔学者进行无端打击以至于拘禁亚裔科学家的事件也屡见报章。这些现象使得早已通过互联网观察学习世界的大学生很是迷惑,对我们提倡科学“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或者“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传统道德观念产生怀疑,让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负面影响,逐渐缺乏道德规范,进而对社会失去道德信心,成为大家都不齿又无奈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学习。《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因此,有必要结合其知识原理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地改革。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一)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一是理解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技术与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二是发掘知识内涵的价值观,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广度延伸、深度解读。由单点到多点,最后形成线和面,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2)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如博弈论、信息论、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的启发和建立。例如计算机网络领域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的经历等。多维度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方法,挖掘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挖掘实验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是思政元素丰富、项目多、频度大的承载体,涵盖制度敬畏与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实行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结合。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主动性,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
为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积极运用案例、讨论、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
1.问题式讲解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富含教学知识点且理论性较强,在授课时要采取一般讲授法。在讲授时,要用问题式讲解即边提问边教学,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题问题,引出思政内容,再转化为思政教学专题。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在德育视角下,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社情等选择新颖热点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同章节的内容,很多知识点都能与现实中的案例结合。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不能生拉硬推强说我好他差,而是引导思考,让学生产生我应该怎么做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国计民生。
3.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构建情境时就是引入思政元素的好的时机,比如多路访问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好处;无线通信中的冲突避免是教育学生共享资源要一起遵守规则、敬畏纪律才能做到共用、高效等。
4.项目教学法。到了课程或章节的后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师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所选企业相关情形和背景状况;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选用企业或实践项目的时候,最容易引入思政元素,比如对比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专利情况等等,都是思政元素丰富多彩的“金矿“。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要有体现其“思政”属性的“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改革
1.过程性评价。专业课程“思政考查“是指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能力之外,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需有平时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环节。比如常见的过程考核环节:学生“课内”答问、小组讨论和“课外”项目实践、实验报告等形成性培养环节进行测评,既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虑学生对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领会程度。
2.期末总结性评价。期末总结性评价一般是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来进行。在试卷内容的设置上,也要适当增加主观题,以开放式、场景式题型为主,让学生站在一定我国现实环境和有利于全人类立场上分析计算机网络现象或问题,比如黑客、隐私、专利流氓等既关联技术又关联社会现实等场景,并用所学计算机网络加以解释说明。试卷评分标准赋予弹性,灵活给分,以体现课程考核“思政”属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必须坚持“不离思政的专业课”。《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思路体现了专业课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既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也要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行为素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计算机网络》课程还需要深度进行改革,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培养学生必须同时既是合格建设者又是可靠接班人,实现其统一性和同一性,不可割裂。”[3]的要求。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汪一心,张明.“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86-90.
[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