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摄影和艺术的关系是若即若离、不断变化的。随着科技进步、工商业繁荣,摄影的社会需求增大,摄影与艺术越来越分离,后来摄影撇开艺术独立发展了。摄影在欧洲诞生后,直接取代了绘画的实用功能,欧洲人把它看做绘画的附属品,当做绘画的补充手段。
大部分摄影分为两类: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新闻摄影被分在实用摄影里。但也有把新闻摄影列为第三类,还有的从艺术角度出发阐述新闻摄影。
【关键词】:摄影;艺术;本质;创作
前言:
人类社会需要图像艺术是摄影的启动力。人类传递信息手段有语言、文字、图像。语言文字均受地区,种族的限制,要先学习和掌握它之后才能进行信息交流;而图像则不然,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一看就懂,信息量又大,生动具体,受众面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图像艺术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如经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图像传递到人们的视觉中,毫不夸张的说,人们每天都被图像包围着,图像是现实生活与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一、“摄影”的本质
设“摄影”,本身指“摄影术”和所应用摄影术进行的摄影活动以及其作品,以及相关的一切。比如摄影的人我们称之“摄影家”,摄影的物质工具称“摄影器材”,等等。而对“摄影艺术”而言,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用“摄影术”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
“摄影艺术”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用语言角度说,主语是“艺术”,定于是“攝影”,其意义可解释为:“用摄影术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及作品”。它同“艺术摄影”是二名一实的概念。我们根据这样的哲学原理,讲摄影艺术看作是规定性,即形象性,摄影性,审美性,可塑性,逼真性的五性统一。
二、摄影艺术创作
摄影艺术创作是指摄影家由认识生活到艺术构思到表现生活的全部过程。摄影的艺术创作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精神活动是指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评价和情感抒发,而实践活动是指摄影家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和塑造艺术形象。可以看到摄影的艺术创作,是摄影家以客观的社会生活为创作的基础进行主观创作的艺术活动。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尽管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艺术品位,但是仍然有其共同的规律,这就是摄影艺术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认识生活,二是艺术构思,三是艺术表现。
1、认识生活
认识生活一般包括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个方面,直接的生活体验是摄影家亲身感受生活的经验,它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源头,只有摄影家亲身体验的生活经验,才是艺术创作中的“源头活水”,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把握住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使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确信不疑的真实性。
2、艺术构思
摄影艺术构思无固定模式,具体是因人而异。艺术构思会因为摄影家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艺术修养以及技术高低等方面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但是,摄影艺术构思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平凡变成崇高,将渺小变成伟大,将普通变成典型。在摄影艺术构思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艺术形象的典型化,以为内艺术构思的实质就是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改造,提炼,使现实美升华为艺术美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以艺术构思为基础,同时又是艺术构思的继续和深化。虽然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并无明显的分界,但是拍摄前没有艺术构思,摄影创作就很难进入艺术的表现阶段。艺术的表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摄影创作时摄影家的主观情感和技术水平与艺术表现息息相关。在摄影艺术的表现中,只有情感的渗透才能诱发人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使主体形象染上情感的色彩并产生某种情绪。因此,摄影艺术的变现过程必须饱蘸激情,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摄影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理智
人的高级就在于有思维,而思维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人的情感,就像春天一样“多情”,夏天一样“激动”。人的理智又具有秋天的“清醒”,冬天的“冷静”。情感常常会“兴风作浪”,理智却能“力挽狂澜”。人的感情复杂而理智转移,它们形影不离却又常常争执不休。由于很多的因素,人们在处理情感和理智的方法上不尽相同,科学家是逻辑思维,在理智上;而艺术家则是形象思維,以情感为主。但是情感在科学家的逻辑思维中也占有一席,因为离开富有激情的想象力,科学终究不能成为现实,而艺术家里开理智,艺术品也会失去光辉。
四、艺术作品情节的提炼
摄影艺术作品中的情节,由于摄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局限性。摄影的情节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瞬间的片段,来展示情节性,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这一典型的瞬间,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使情节潺潺流动,并对作品不断扩充。
参考文献:
[1] 顾铮,主编.中国摄影新锐[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
[2] 周光召,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3] 宿志刚等,编著.中国摄影史略[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4] 顾铮著.世界摄影史[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
[5] 李树榕,葛丽英著.艺术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5
大部分摄影分为两类: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新闻摄影被分在实用摄影里。但也有把新闻摄影列为第三类,还有的从艺术角度出发阐述新闻摄影。
【关键词】:摄影;艺术;本质;创作
前言:
人类社会需要图像艺术是摄影的启动力。人类传递信息手段有语言、文字、图像。语言文字均受地区,种族的限制,要先学习和掌握它之后才能进行信息交流;而图像则不然,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一看就懂,信息量又大,生动具体,受众面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图像艺术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如经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图像传递到人们的视觉中,毫不夸张的说,人们每天都被图像包围着,图像是现实生活与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一、“摄影”的本质
设“摄影”,本身指“摄影术”和所应用摄影术进行的摄影活动以及其作品,以及相关的一切。比如摄影的人我们称之“摄影家”,摄影的物质工具称“摄影器材”,等等。而对“摄影艺术”而言,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用“摄影术”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
“摄影艺术”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用语言角度说,主语是“艺术”,定于是“攝影”,其意义可解释为:“用摄影术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及作品”。它同“艺术摄影”是二名一实的概念。我们根据这样的哲学原理,讲摄影艺术看作是规定性,即形象性,摄影性,审美性,可塑性,逼真性的五性统一。
二、摄影艺术创作
摄影艺术创作是指摄影家由认识生活到艺术构思到表现生活的全部过程。摄影的艺术创作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精神活动是指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评价和情感抒发,而实践活动是指摄影家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和塑造艺术形象。可以看到摄影的艺术创作,是摄影家以客观的社会生活为创作的基础进行主观创作的艺术活动。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尽管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艺术品位,但是仍然有其共同的规律,这就是摄影艺术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认识生活,二是艺术构思,三是艺术表现。
1、认识生活
认识生活一般包括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个方面,直接的生活体验是摄影家亲身感受生活的经验,它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源头,只有摄影家亲身体验的生活经验,才是艺术创作中的“源头活水”,才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把握住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使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确信不疑的真实性。
2、艺术构思
摄影艺术构思无固定模式,具体是因人而异。艺术构思会因为摄影家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艺术修养以及技术高低等方面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但是,摄影艺术构思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平凡变成崇高,将渺小变成伟大,将普通变成典型。在摄影艺术构思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艺术形象的典型化,以为内艺术构思的实质就是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改造,提炼,使现实美升华为艺术美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以艺术构思为基础,同时又是艺术构思的继续和深化。虽然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并无明显的分界,但是拍摄前没有艺术构思,摄影创作就很难进入艺术的表现阶段。艺术的表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摄影创作时摄影家的主观情感和技术水平与艺术表现息息相关。在摄影艺术的表现中,只有情感的渗透才能诱发人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使主体形象染上情感的色彩并产生某种情绪。因此,摄影艺术的变现过程必须饱蘸激情,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摄影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理智
人的高级就在于有思维,而思维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人的情感,就像春天一样“多情”,夏天一样“激动”。人的理智又具有秋天的“清醒”,冬天的“冷静”。情感常常会“兴风作浪”,理智却能“力挽狂澜”。人的感情复杂而理智转移,它们形影不离却又常常争执不休。由于很多的因素,人们在处理情感和理智的方法上不尽相同,科学家是逻辑思维,在理智上;而艺术家则是形象思維,以情感为主。但是情感在科学家的逻辑思维中也占有一席,因为离开富有激情的想象力,科学终究不能成为现实,而艺术家里开理智,艺术品也会失去光辉。
四、艺术作品情节的提炼
摄影艺术作品中的情节,由于摄影艺术的自身特点,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局限性。摄影的情节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瞬间的片段,来展示情节性,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这一典型的瞬间,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使情节潺潺流动,并对作品不断扩充。
参考文献:
[1] 顾铮,主编.中国摄影新锐[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
[2] 周光召,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3] 宿志刚等,编著.中国摄影史略[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4] 顾铮著.世界摄影史[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
[5] 李树榕,葛丽英著.艺术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