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各类艺术作品中,“留白”是一种广为运用的表现手法。本文先简单阐述 “留白”的概念,从绘画、音乐、诗歌三种方面体会“留白”运用的意义,再结合李白诗中的“留白”的运用,进行理解,感受李白诗的意境。
【关键词】:留白;李白;诗歌;意境
一、“留白”的概念理解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把空白的部分留出来,以达到烘托想表达的东西的效果。“留白”这个概念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源于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有和无的关系,又是对比,又是相生,例如八卦,一黑一白,通过柔和的划分,互相撑托,互相彰显。这种艺术手法随着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它的运用也广泛起来。接下来简单谈几种“留白”的表现方式。
(一)绘画中的“留白”
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其文化悠远,内涵丰富,还有中国画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让它在中国文化长流中大放异彩。在中国画的绘画手法中,“留白”是独特、意味深长的一种。它能给整个画面带来更多的意境美,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要表现出的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在中国画中,最有名的运用了留白手法的作品,应该是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幅作品中间一艘摇摇小舟,一个潇洒渔翁,在舟上撑杆。整幅画面没有画一丝水,但是让人一看,就感受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只画小舟和渔夫,把水面的部分通过留白的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身处浩瀚烟波的感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
(二)音乐中的“留白”
“留白”这一表现手法并不单单存在于绘画领域中。在音乐领域里,留白同样有延展想象空间,营造深远气氛的作用。老子的“大音希声”说就含有音乐的虚实相生的哲理,这种说法就是源于“有无相生”。在中国古典的音乐中,运用“留白”手法比较出名的有《春江花月夜》曲,全曲分为江楼钟鼓、月山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矣乃归舟、尾声等十个部分。这首曲子的内容丰富,有山有水有云有人有舟有歌,给听者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听到的层层乐器演奏出的声音,经过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达到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境界。
(三)诗歌中的“留白”
中国古典的诗歌,也有很多很多运用“留白”表现手法写出的精彩作品。“中国画留白艺术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往往重意境的虚实相生,重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即通过诗写的实景,构筑出诗的意境,来表达隐含在诗中的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让读者的联想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延伸到无限的想象时空。
较出名的诗歌作品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未写雪,却让读者想象出大雪后空山无一人萧瑟孤寂的场景。后两句,在场景里出现一个渔翁,披着蓑衣,在一索寒江里静静的垂钓。“留白”,跟“意境”密不可分。虚实相生,在诗有限的文字中,寻得一丝韵味,在无限的想象中达到更深更远的境界。
二、李白诗中“留白”艺术的表现
李白的诗在中国诗歌中,成就也是极高的。李白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都是他饮酒作乐,人生洒脱的形象吧。作诗对李白来说,在文学功底上要再加上一壶酒,一轮清月,一份洒脱,一点不羁,还有那么一丝惆怅。
在李白诗中,“留白”这种艺术手法也不乏运用的例子。例如一首《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的题目,一个“闻”将读者也带入了夜晚听见悠扬笛曲的场景。诗的开头,写的“谁”,让人捉摸不透吹笛人,不知道是谁美妙的笛音在深夜的空中娓娓道来。读者开始想象,不知是谁,在哪个屋顶,落寞的吹响笛子,跟作者一样的愁思。“闻折柳”,是讲的《折柳曲》,这是一首代表离愁别绪的曲子,在夜晚这种环境里,伴随着有些潮湿的春风扑面而来,勾起了多少人的愁怨却不得而知。整首诗从听见的笛声入手,让人的想象随着笛声越飘越远,陷入深深的愁思。笛音婉转幽怨,情愫细腻哀伤,在这夜晚,让无数听笛者驻足,把他们的愁思寄托在笛声中,随着春风飞去远方。这种意境,只因为一个“闻”字,就瞬间营造出来,意味深远。
再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登上黄鹤楼,去送友人孟浩然。整首诗的实景有黄鹤楼、孤帆、长江,但是给读者带来的想象却不仅于此。登上黄鹤楼,目光放远,眺望远方的船儿渐行渐远。“孤帆远影碧空尽”,没有写水,却满眼皆水,“尽”一字,由静态的诗句给人动态的孤船远走的想象,从眼中能见的浩瀚江面,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海平面。“唯见长江天际流”,让人仿佛看见水天相连的场景,却唯独不见了载着友人,载着友情,载着不舍的船儿。整首诗没有写不舍,却字字不舍;没有写情,却字字饱含情,李白诗的“留白”艺术,给人带来的想象无穷无尽,酣畅淋漓。
三、“留白”在李白诗中的意义
李白在诗歌上的造诣是极高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流传至今的诗歌大约有990首,在他的诗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李白的思维大胆,跳跃,他的想象丰富,天马行空,写出的诗风格瑰丽,变幻莫测。李白有很多寻仙求道的诗都赋有这些大胆夸张的想象。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他见到仙人缓缓下来,怎样天崩地裂,山门打开,一片金碧辉煌。李白对“得道”的向往,让他的作品受到很大的影响。他的很多诗写的遇仙,求丹,悟道等。这些诗的字句往往用夸张大胆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真的看见进入忘我的仙境,即将得道入仙的感觉。
二是豪放不羁。说到李白很多人就想到他与“酒”。李白的性子狂放洒脱,不拘于朝廷的条条框框,向往自由。《将进酒》把他这种性子写得淋漓尽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人生在酒中愈渐开放、洒脱。一壶酒下肚,不为朝政条框所拘束,不为功名利禄所蒙蔽,呼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感叹出“明朝散發弄扁舟”,表现出李白“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得快意潇洒”的人生观。
三是情感丰富,婉转含蓄。一般的李白诗,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前两点,而第三点,是要细心体会的。李白的诗中,“留白”的表现手法都用于他写的律诗中,尤其体现于他的九十三首绝句里。绝句字句少,所以字字凝练,每个字都值得推敲,每个字都能把蕴含的感情、要描绘的意境推向不一样的方向。李白诗中的“留白”,饱含他的感情,不同于豪放的爱国诗,不同于不羁的感喟人生的诗,不同于天马行空的游仙诗等等,则表现出李白刚毅豪放、不羁洒脱的外表下,含蓄惆怅的一面。
李白诗中的“留白”,全是表现的他的个人情感。例如思乡诗,送别诗,都广泛运用“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这样的感情不能写得轰轰烈烈,却被李白写得委婉动人。每一个字构造的景象,都在颂出李白内心深处不露于表的人性之美。而李白对字句的凝练,和写实景的结合,让读者体会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清李白运用的“留白”艺术手法,更能道出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让人读到其作品只觉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美艳,艾泽银.论文学创作中的“留白艺术”[J].理论与创作.2004(2)
[3]郑红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J].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5(4)
作者简介:和小渝(1992--),女,白族,四川省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學文学院;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诗歌方向。
【关键词】:留白;李白;诗歌;意境
一、“留白”的概念理解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把空白的部分留出来,以达到烘托想表达的东西的效果。“留白”这个概念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源于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有和无的关系,又是对比,又是相生,例如八卦,一黑一白,通过柔和的划分,互相撑托,互相彰显。这种艺术手法随着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它的运用也广泛起来。接下来简单谈几种“留白”的表现方式。
(一)绘画中的“留白”
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其文化悠远,内涵丰富,还有中国画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让它在中国文化长流中大放异彩。在中国画的绘画手法中,“留白”是独特、意味深长的一种。它能给整个画面带来更多的意境美,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要表现出的事物更加突出,明显。在中国画中,最有名的运用了留白手法的作品,应该是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幅作品中间一艘摇摇小舟,一个潇洒渔翁,在舟上撑杆。整幅画面没有画一丝水,但是让人一看,就感受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只画小舟和渔夫,把水面的部分通过留白的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身处浩瀚烟波的感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意境深远。
(二)音乐中的“留白”
“留白”这一表现手法并不单单存在于绘画领域中。在音乐领域里,留白同样有延展想象空间,营造深远气氛的作用。老子的“大音希声”说就含有音乐的虚实相生的哲理,这种说法就是源于“有无相生”。在中国古典的音乐中,运用“留白”手法比较出名的有《春江花月夜》曲,全曲分为江楼钟鼓、月山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矣乃归舟、尾声等十个部分。这首曲子的内容丰富,有山有水有云有人有舟有歌,给听者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听到的层层乐器演奏出的声音,经过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达到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境界。
(三)诗歌中的“留白”
中国古典的诗歌,也有很多很多运用“留白”表现手法写出的精彩作品。“中国画留白艺术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往往重意境的虚实相生,重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即通过诗写的实景,构筑出诗的意境,来表达隐含在诗中的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让读者的联想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延伸到无限的想象时空。
较出名的诗歌作品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未写雪,却让读者想象出大雪后空山无一人萧瑟孤寂的场景。后两句,在场景里出现一个渔翁,披着蓑衣,在一索寒江里静静的垂钓。“留白”,跟“意境”密不可分。虚实相生,在诗有限的文字中,寻得一丝韵味,在无限的想象中达到更深更远的境界。
二、李白诗中“留白”艺术的表现
李白的诗在中国诗歌中,成就也是极高的。李白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都是他饮酒作乐,人生洒脱的形象吧。作诗对李白来说,在文学功底上要再加上一壶酒,一轮清月,一份洒脱,一点不羁,还有那么一丝惆怅。
在李白诗中,“留白”这种艺术手法也不乏运用的例子。例如一首《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的题目,一个“闻”将读者也带入了夜晚听见悠扬笛曲的场景。诗的开头,写的“谁”,让人捉摸不透吹笛人,不知道是谁美妙的笛音在深夜的空中娓娓道来。读者开始想象,不知是谁,在哪个屋顶,落寞的吹响笛子,跟作者一样的愁思。“闻折柳”,是讲的《折柳曲》,这是一首代表离愁别绪的曲子,在夜晚这种环境里,伴随着有些潮湿的春风扑面而来,勾起了多少人的愁怨却不得而知。整首诗从听见的笛声入手,让人的想象随着笛声越飘越远,陷入深深的愁思。笛音婉转幽怨,情愫细腻哀伤,在这夜晚,让无数听笛者驻足,把他们的愁思寄托在笛声中,随着春风飞去远方。这种意境,只因为一个“闻”字,就瞬间营造出来,意味深远。
再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登上黄鹤楼,去送友人孟浩然。整首诗的实景有黄鹤楼、孤帆、长江,但是给读者带来的想象却不仅于此。登上黄鹤楼,目光放远,眺望远方的船儿渐行渐远。“孤帆远影碧空尽”,没有写水,却满眼皆水,“尽”一字,由静态的诗句给人动态的孤船远走的想象,从眼中能见的浩瀚江面,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海平面。“唯见长江天际流”,让人仿佛看见水天相连的场景,却唯独不见了载着友人,载着友情,载着不舍的船儿。整首诗没有写不舍,却字字不舍;没有写情,却字字饱含情,李白诗的“留白”艺术,给人带来的想象无穷无尽,酣畅淋漓。
三、“留白”在李白诗中的意义
李白在诗歌上的造诣是极高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流传至今的诗歌大约有990首,在他的诗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李白的思维大胆,跳跃,他的想象丰富,天马行空,写出的诗风格瑰丽,变幻莫测。李白有很多寻仙求道的诗都赋有这些大胆夸张的想象。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他见到仙人缓缓下来,怎样天崩地裂,山门打开,一片金碧辉煌。李白对“得道”的向往,让他的作品受到很大的影响。他的很多诗写的遇仙,求丹,悟道等。这些诗的字句往往用夸张大胆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真的看见进入忘我的仙境,即将得道入仙的感觉。
二是豪放不羁。说到李白很多人就想到他与“酒”。李白的性子狂放洒脱,不拘于朝廷的条条框框,向往自由。《将进酒》把他这种性子写得淋漓尽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人生在酒中愈渐开放、洒脱。一壶酒下肚,不为朝政条框所拘束,不为功名利禄所蒙蔽,呼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感叹出“明朝散發弄扁舟”,表现出李白“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得快意潇洒”的人生观。
三是情感丰富,婉转含蓄。一般的李白诗,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前两点,而第三点,是要细心体会的。李白的诗中,“留白”的表现手法都用于他写的律诗中,尤其体现于他的九十三首绝句里。绝句字句少,所以字字凝练,每个字都值得推敲,每个字都能把蕴含的感情、要描绘的意境推向不一样的方向。李白诗中的“留白”,饱含他的感情,不同于豪放的爱国诗,不同于不羁的感喟人生的诗,不同于天马行空的游仙诗等等,则表现出李白刚毅豪放、不羁洒脱的外表下,含蓄惆怅的一面。
李白诗中的“留白”,全是表现的他的个人情感。例如思乡诗,送别诗,都广泛运用“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这样的感情不能写得轰轰烈烈,却被李白写得委婉动人。每一个字构造的景象,都在颂出李白内心深处不露于表的人性之美。而李白对字句的凝练,和写实景的结合,让读者体会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清李白运用的“留白”艺术手法,更能道出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让人读到其作品只觉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美艳,艾泽银.论文学创作中的“留白艺术”[J].理论与创作.2004(2)
[3]郑红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J].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5(4)
作者简介:和小渝(1992--),女,白族,四川省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云南师范大學文学院;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诗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