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路径,而探究式阅读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从探究者角度出发,分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这两种模式,终级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探索问题,发展能力。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在以教师为主的探究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探究的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这是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大的前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并设计让学生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选准用于探究阅读的文本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解决“高深”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了解得肤浅到理解得很深入,这本身就具备了探究的性质。因此,在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可以探究的文本。
高一的学生善于叙事抒情类的表达,适合选取《故都的秋》这类经典的美文。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和审美情趣,适合选择《项脊轩志》《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这类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高三时备考紧张,可以在适当时回读类似于《逍遥游》这类有哲理的文章,进行探究阅读。总之,探究式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不能人为地拔高。
(二)选准用于探究阅读的问题
可探究性的问题,是要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我参考高考考纲中对于文学类和实用类文章阅读的探究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这些要求去寻找有一定梯度的问题。
就《项脊轩志》一文,我设计了供学生探究的问题。
1.文中有一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来,并根据这句话划分文章的层次。
2.项脊轩,这个特殊的生活场所给归有光带来了哪些特殊的生活内容?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为文章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
3.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让我们想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虽然居室狭小,但陶渊明却怡然自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自由自在。陶、刘、归三人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陶渊明与刘禹锡能够忘情地陶醉于个人的小天地,归有光可以吗?他有没有完全超然于物外呢?
4.面对家道中落的现实,长期接受传统思想教育的归有光有何感受?年轻的归有光有没有复兴家族的实际行动?
这两个问题在于挖掘人物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且转入了对归有光怀念亲人和复兴家族的责任感的探究。
5.第3段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这句话可否删去?为什么?
6.事隔多年之后,归有光又补写了《项脊轩志》的后两段,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推断出后两段约补写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补写这两段?
这几个问题如果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7.文中提到“项脊轩”时,除了‘轩’这个名称,还有别的的名称吗?作者这样称呼,是随便使用,还是有所寄托?
这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高考探究题设计的问题,一方面符合高中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没有背离备考,也减轻学生的压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为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敢于发问的能力。所以在教师精心选择文本的情况下,可以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一)选定探究问题式的探究阅读
教师选择探究问题,分配给几个小组,由各组学习组长带头进行研讨,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别里科夫该不该谈恋爱?为什么?
2.别里科夫否认他与华连卡的恋爱关系,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为什么?
3.作者设计别里科夫恋爱并且最后失败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
4.如果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样?婚姻能否改变他的性格?
5.造成别里科夫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自身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
前三个问题属于对文本内容的探究,后两个问题属于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不必拘泥于固定答案。
(二)自由选定探究问题式的探究阅读
教师选择阅读文本,由规定的几个小组选定探究的问题,再由其他几组进行探究式阅读,并进行轮流选话题和解答,这种方式的探究阅读可以视为语文活动,课下进行,课上展示成果。一般教师选择的文本是学生喜欢的小说或者是戏剧。
《雷雨》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相逢的对话极其精彩。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感情?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少女时的鲁侍萍、生了儿子时的鲁侍萍以及眼前的鲁侍萍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很有见地。
总之,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我更多地把它视为一种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研讨探究的能力为主,坚持渗透到每天的课堂中。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在以教师为主的探究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探究的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这是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大的前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并设计让学生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选准用于探究阅读的文本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解决“高深”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了解得肤浅到理解得很深入,这本身就具备了探究的性质。因此,在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可以探究的文本。
高一的学生善于叙事抒情类的表达,适合选取《故都的秋》这类经典的美文。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和审美情趣,适合选择《项脊轩志》《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这类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高三时备考紧张,可以在适当时回读类似于《逍遥游》这类有哲理的文章,进行探究阅读。总之,探究式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不能人为地拔高。
(二)选准用于探究阅读的问题
可探究性的问题,是要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我参考高考考纲中对于文学类和实用类文章阅读的探究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这些要求去寻找有一定梯度的问题。
就《项脊轩志》一文,我设计了供学生探究的问题。
1.文中有一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来,并根据这句话划分文章的层次。
2.项脊轩,这个特殊的生活场所给归有光带来了哪些特殊的生活内容?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为文章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
3.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让我们想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虽然居室狭小,但陶渊明却怡然自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自由自在。陶、刘、归三人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陶渊明与刘禹锡能够忘情地陶醉于个人的小天地,归有光可以吗?他有没有完全超然于物外呢?
4.面对家道中落的现实,长期接受传统思想教育的归有光有何感受?年轻的归有光有没有复兴家族的实际行动?
这两个问题在于挖掘人物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且转入了对归有光怀念亲人和复兴家族的责任感的探究。
5.第3段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这句话可否删去?为什么?
6.事隔多年之后,归有光又补写了《项脊轩志》的后两段,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推断出后两段约补写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补写这两段?
这几个问题如果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7.文中提到“项脊轩”时,除了‘轩’这个名称,还有别的的名称吗?作者这样称呼,是随便使用,还是有所寄托?
这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高考探究题设计的问题,一方面符合高中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没有背离备考,也减轻学生的压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为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敢于发问的能力。所以在教师精心选择文本的情况下,可以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
(一)选定探究问题式的探究阅读
教师选择探究问题,分配给几个小组,由各组学习组长带头进行研讨,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别里科夫该不该谈恋爱?为什么?
2.别里科夫否认他与华连卡的恋爱关系,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为什么?
3.作者设计别里科夫恋爱并且最后失败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
4.如果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样?婚姻能否改变他的性格?
5.造成别里科夫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是自身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
前三个问题属于对文本内容的探究,后两个问题属于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不必拘泥于固定答案。
(二)自由选定探究问题式的探究阅读
教师选择阅读文本,由规定的几个小组选定探究的问题,再由其他几组进行探究式阅读,并进行轮流选话题和解答,这种方式的探究阅读可以视为语文活动,课下进行,课上展示成果。一般教师选择的文本是学生喜欢的小说或者是戏剧。
《雷雨》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相逢的对话极其精彩。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感情?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少女时的鲁侍萍、生了儿子时的鲁侍萍以及眼前的鲁侍萍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很有见地。
总之,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我更多地把它视为一种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研讨探究的能力为主,坚持渗透到每天的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