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互动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班级的环境应与当前的教育内容相结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有发现和表达的机会,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发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国内关于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上海、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都进行了环境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上海中山幼儿园通过研究总发现,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存在模式化现象,教师们也都知道到要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但是在幼儿的参与过程中却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补缺式”,还有一种是“填空式”,其实这两种参与模式,都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并没有把这一过程创设视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课程,幼儿从中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南京师大幼儿园在《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课题中提出,教师要重视家长的参与价值,对幼儿的帮助并没有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环境:环境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2.互动:所谓“互动”,其基本含义便是两个不同主体间相互的行动、行为。3.幼儿园互动式环境:幼儿园互动式环境就是引入“互动”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重视幼儿的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倡导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重视幼儿作为“互动体”的价值,通过集中和分组、集体和个人、室内与室外、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等多方位的互动教学和互动实践,引导幼儿体验大自然中的情感互动、生活中的行为互动,初步萌发良好的环境意识和态度,形成全新的、立体式的互动式环境。4.主动发展:不靠外力促进,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自愿地发育、进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二)《幼儿园安全管理与环境创设》。(三)福禄贝尔的环境理论。(四)蒙特梭利环境理论。(五)瑞吉欧环境理论。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互动的环境创设,启迪幼儿心灵,增长智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参与创设环境的活动中体验到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获得直接经验。
  (二)通过互动的环境创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利用家访、家长讲座、日常沟通等形式指导、鼓励家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活动,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可以互动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目的。
  四、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如何引发孩子主动提出创设主题环境的意愿和动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主题墙面(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動)。
  (二)研究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选择相关的、合理的、有趣的内容,开展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活动(师幼互动)。
  (三)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如何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
  五、遵循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二)渗透性原则。(三)整合性原则。(四)育人性的原则。(五)安全卫生性原则。
  六、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文献法。
  (二)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计划用2—3年时间完成,在20122014学年度用四个学期时间开展研究,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将全部研究结果汇总、分类、整理、撰写成果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主观条件:第三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一级一类公办幼儿园,设有大、中、小11个教学班,收托300多名幼儿。拥有一支教育经验丰富、年轻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占9096。幼儿园组织机构健全,科学管理规范,实施科学育儿,社会声誉好。近年来,多次受到教委上级领导机关嘉奖,是我县“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幼儿园之一。
  (二)客观条件:幼儿园领导科研意识强,坚持科研兴园的指导思想,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幼儿园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设备设施及活动经费各方面能够提供有利保障。
  八、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报告
  (二)园本教科研成果集《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集》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下的环境创设照片集》
  (四)《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下的环境创设论文、案例、反思集》
  (五)《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下的环境创设录像集锦》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幼儿园)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知”是基础,“行”是目的,而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把学习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形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期刊
针对开卷板单向原始曲率过大的特点,结合矫直原理介绍了预矫直机设置的必要性及其辊系参数、矫直方案的选择方法。通过预矫直降低过大的原始曲率,最终达到矫平精度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人才的观念已悄然变化,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提到创新教育,人们更多地把它和智力因素联系到一起,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它的影响。其实,创新还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拓展学习时空,实现自主合作
期刊
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边远山区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针对山区孩子胆小、方言重、见识少等问题,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他们认真听话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小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不随便插话。”因此,提高他们辨话语的能力就要从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说话入手。一旦学生养成了认真听记别人说话的习惯,他们
期刊
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历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教学要求。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将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