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经典与探究文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而作为一个语文人,需要有的素养是:对世界有好奇心,对自己有信心,对文化有探求心,对社会有关怀心。阅读经典是充实心灵的过程,阅读的不仅是文化,更是人格,是理智,是信仰。教会学生阅读,是当前教育形势下最迫切的需求。
  苏教版《必修五》中“心连广宇”专题选入了庄子的《逍遥游》,旨在让学生体验文化经典中宇宙论和人生论的精华,认识到人和宇宙的关系,思考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可以着眼于庄子这位哲人,引领学生去探討庄子的精神世界,品味庄子的人格魅力,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

一、专注阅读,与经典对话


  周淑兰所著《狂与狷》第一个专题有四篇文章专门探讨庄子的精神世界,分析得较为全面详尽。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的意义不外乎于此。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在阅读中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大师对话,才有自己的鉴别力。充分发挥语文阅读课的功效,让学生惜时阅读,敢于评析,形成自己独到而理性的见解。

二、学生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其思想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称赞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庄子,“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但老庄哲学思维性很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晦涩深奥的,所以光靠课堂这点时间是难以读懂庄子的。因此,课前要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广泛搜集资料,从三个方向去研究庄子:
  1.“谈谈你心中的庄子。”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来概括庄子的形象,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肯定会接触到庄子的寓言故事,再结合之前学过的《秋水》,会有自我感触。有部分学生用散文或诗化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庄子,能准确概括庄子无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特点,呈现的散文诗反响也很不错。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表现很有可能让教师赞叹不绝。
  2.“庄子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对后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庄子的名利观、生死观、价值观、物我观等角度去分析庄子的精神内核。余秋雨说:“文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寓言。庄子的寓言与一般童话中的寓言不同,一上来就表现出一种仰天俯地的哲学规模。”读寓言是亲近庄子的必经之路,《庄子钓于濮水》《鼓盆而歌》《浑沌之死》《濠梁观鱼》《庄周梦蝶》等,这些经典的寓言故事都折射出庄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学生结合寓言故事和庄子的生平,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价值体系,这对于课堂庄子文化的探讨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3.“庄子的思想精神对于喧嚣社会中的人们有无意义?”
  让文化走近生活,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文化的生存境况和人们精神的指向,分析经典文化在现实中的价值。社会越来越冷漠,正是因为贪婪的人性一次次地伤害着人们,人们才不得已学会冷漠保护自身的柔软,世风日下。社会需要庄子的豁达精神,人们期盼这一泓清流,能冲散些空气中的黏腻的铜臭味。
  对庄子文化的探讨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其他的拓展延伸也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

三、尊重个体,多向解读


  有语曰,“庄子如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而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生本课堂以生为主,以真为诚,鼓励学生主动解读庄子的“无为”思想,允许多样性个性化的存在。有的学生认为庄子思想消极避世,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是一种虚无主义,而这种虚无影响到后世很多的隐逸之人,尤其是魏晋时期玄学派的“清谈”之风,“鲜实效,无经济大略”。有的学生结合《逍遥游》和相关资料,认为庄子的“无为”是对君主提出的要求,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纯净,于喧嚣的环境中淡然处世。这些虽没有超出学术界解读庄子结论的范围,但也是学生平衡外在与内心的结果,有自我的思考,值得称赞。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因此,对于庄子这样贴满文化符号的哲人,差异性的理解必然存在。对于“多愁善感”而又“敢说敢想”的青少年来说,文化的意味是不一样的,教育的多样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读庄子的文,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 这是庄子的魅力,可又何尝不是语文的魅力呢?感性地思考,理性地阅读,文化的探究之路永无止境。
其他文献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温暖的词——暖心。你是一个暖心的人吗?对待工作你是有温度的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观看了电影《知心法官》,全片塑造了黄志丽法官扎根基层审判一线,始终秉承“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是有温度的”信念,心系百姓,忠诚敬业,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有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动感人事迹,体现了基层党员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寻觅着榜样的足迹,我认为担当,是一种精神,它根植于
期刊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文教学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之一,在高考语文的考查中,古文所占的分值也较高。因此,把握好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也肩负着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获得高考成功的重要职责。所以,做好古文教学已成为高中教师不断探究的重点和关键。现在就结合《赤壁赋》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古文,做到平中见奇,彰显个性。 一、躬身力行,率先垂范 
期刊
在小学语文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思维能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深入思考掌握课文内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自主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开放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
期刊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网络逐渐覆盖千家万户,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微课程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外对课堂内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作为资源保存下来,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看。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快进、后退、暂停、重复播放,使用便捷,有利于学生专门学习自己不会不懂的东西。那么,微课程对语文教学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一、充分体现语言妙处  
期刊
我游览过美若仙境的黄山,攀登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欣赏过连绵起伏的华山,但最让我梦寐以求的是享有“五岳独尊”的泰山。五一假期,在爸妈的陪伴下,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站在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它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换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衫。围绕在山腰的白云,就好似它飘逸的白纱腰带。山顶上修建的亭台楼阁,就好似它那精美的头饰。  我们从泰山入口之一的天外村,乘上环山中巴大概十分钟后来到中天门。从中天
期刊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是《论语》第十二篇第七章里的一段话,蕴涵着孔子令人惊叹的德政思想。“民无信不立”指的是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站不住。所以孔子认为,民信是国家之本,不可废弃。  可是单单只有百姓的信任就足够了吗?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给民
期刊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仅有两首诗传世,即《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而《春江花月夜》居然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他就是张若虚(约660-约720),大约生活在大唐王朝由建立到走向强盛的过渡时期。  初唐时期,即便有“初唐四杰”,但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逝、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而把大唐由初唐诗歌的绮艳单薄引进到盛唐的
期刊
城里鸡场的母鸡,居所豪华,饮食无忧,还可以享受“添加剂”,产的蛋比乡下母鸡的个头大、分量重,算起来可谓“贵族”。和这些“贵族”比起来,乡下的母鸡并不尊贵,乡下的母鸡没有这份排场和荣耀,从来都是过着平民化的日子,最好的食物也就是主人施舍的一捧玉米籽。不过,它们安于清贫,生活却也有滋有味。  下蛋时,只需主人为它们准备一个垫着干麦秸或破棉絮的纸箱,乡下的母鸡便会老老实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产了蛋,“咯咯
期刊
凡事应有度,万事不可过。过则无益、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或是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掌握好平衡点,班主任工作更是这样。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人,是要对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人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不仅要突出科学性,更要有艺术性。  作为班主任,工作中务必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缺乏了度,就会有违我们的初衷。 一、师生关系的尺度  虽说老师在学生面
期刊
初中生逐渐走向青春叛逆期,思想不稳定、性格不成熟,家长不好管,老师不好教,班级管理难度大;初中班干部心理世界要比小学时复杂的多,他们责任心和执行力往往不足,但班级管理仅依赖班主任是不行的。怎样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怎样提升初中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让他们成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得力助手?结合我二十年来做初中班主任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来浅谈提升初中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一、让想做的人做班干部,真正发挥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