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旅游是我国极具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新兴旅游类型,农村迷人的自然风光、清新的乡村气息、新鲜的瓜果蔬菜、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都对都市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如何提升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以期对我国在发展农业旅游中如何认识旅游者的需求,开发旅游者满意的农业旅游产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农业旅游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106-01
观光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它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通过消费者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去接触农业、参与农业,体会浓郁的乡土气息。目前,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文化内涵比较少。更好地发掘农业、农村文化遗产资源,增加旅游过程当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把传统农业、农村文化的精髓贯穿到旅游观光的过程中,是提升观光农业旅游品位的重要途径。
1提升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1.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对旅游者而言,经济在旅游活动中只是起保障作用,是物质条件,吃喝玩乐,是一种消费,不是旅游的真正动机。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人们青山绿水活的灵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目前已成为吸引众多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1.2文化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体验是旅游需求中最高和最深层次的愿望,这种愿望集中体现在旅游者的文化动机和文化倾向上,他们的终极目的是人在文化方面的发展。
1.3文化还是旅游最持久的记忆
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要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山山水水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地的特色文化,这些异域风情文化才是我们对去过的地方最深刻的回忆。旅游从某种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寻找对差异文化的感受的过程。旅游组织者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水平,往往成为旅游活动成败的关键。
2如何提升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内涵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2.1要对生态观光农业有个合理的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相互渗透。生态观光农业又是城乡文化差异的产物。城乡文化差异的实质是现代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差别。城市文化是“高楼大厦,汽车网络”。随着城市发展,已出现人员拥挤,环境污染,心理失衡,工作繁忙的状态,人们迫切需要在周末、假期走进农田,走进树林,溶入山川、涉进江河,其势已经风靡全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大众化趋势形成,人们首选人文景美、历史遗迹,但这些景点大多数存有“不可不去,不可再去”的情形,而生态观光农业则四季常新,情趣各异,文化多样,各得其乐。因此,人们则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农业、果园、猎场的观瞻和体验。生态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的基本属性,包括提供农副产品,保存和改良种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改造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又具有新的旅游特性,包括观娱性的奇趣、异趣、野趣、乐趣;参与型,夏令营型、健身型;文化性的农业、农家、农俗等文化。农游合一性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农业生产与观尝服务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观光农业吸引的对象是城里的“吃、住、心理三个不平衡”的人群,而不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司空见惯三农的人群。因此就要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如让游客春季亲手栽苗,夏季森林疗养,秋季摘果购物,冬季狩猎滑雪的同时体会到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气息。
2.2结合旅游资源重点加强农村农业文化建设
旅游是人类普遍性的精神需求,在旅游中,人类有独特的精神体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人民更需要用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去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去缓解精神压力,而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旅游往往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强调参与性是现代旅游的新特点,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而是希望能够深入到旅游的人文环境中,体验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文氛围。例如,大家知道在澳大利亚土着人是当地的原住民,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据最新的《澳洲当地旅游调查》结果显示:大约80%的外国游客对于参观以澳洲原住民为主题的风景名胜有很高的兴趣。另外,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学习澳洲原住民的文化。旅游的动机是寻找保留古老文化的民族或居民,以了解他们的文化、特殊的风俗和习惯。因此澳政府大打土着文化牌,推出了“土着人旅游业发展战略”,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继传统旅游之后,文化已逐步发展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很多省市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了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在保护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为各地旅游资源赋予全新的理念,让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更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从自然和人文等多方面,体验生活。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发研究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2.3乡村观光农业旅游文化要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乡村观光农业旅游文化要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而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必须吸取这些文化的精华,刻意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游客。这就要求旅游文化在创造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更加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农业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要将民风民俗的精华融入到观光农业中。五千年的耕织文明沉淀出的乡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将以前扔掉的简单农具比如磨、碾子、碓等又收集回来。有很多的民间文学、文艺已经在不经意中被遗忘,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旅游财富,待我们去抢救去挖掘。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乡村游戏一定能勾起几代人对流逝岁月的回忆。
3结语
总之,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观光农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注重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观光农业;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106-01
观光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它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通过消费者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去接触农业、参与农业,体会浓郁的乡土气息。目前,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文化内涵比较少。更好地发掘农业、农村文化遗产资源,增加旅游过程当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把传统农业、农村文化的精髓贯穿到旅游观光的过程中,是提升观光农业旅游品位的重要途径。
1提升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1.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对旅游者而言,经济在旅游活动中只是起保障作用,是物质条件,吃喝玩乐,是一种消费,不是旅游的真正动机。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人们青山绿水活的灵魂。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目前已成为吸引众多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1.2文化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体验是旅游需求中最高和最深层次的愿望,这种愿望集中体现在旅游者的文化动机和文化倾向上,他们的终极目的是人在文化方面的发展。
1.3文化还是旅游最持久的记忆
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要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山山水水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地的特色文化,这些异域风情文化才是我们对去过的地方最深刻的回忆。旅游从某种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寻找对差异文化的感受的过程。旅游组织者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水平,往往成为旅游活动成败的关键。
2如何提升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内涵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2.1要对生态观光农业有个合理的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相互渗透。生态观光农业又是城乡文化差异的产物。城乡文化差异的实质是现代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差别。城市文化是“高楼大厦,汽车网络”。随着城市发展,已出现人员拥挤,环境污染,心理失衡,工作繁忙的状态,人们迫切需要在周末、假期走进农田,走进树林,溶入山川、涉进江河,其势已经风靡全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大众化趋势形成,人们首选人文景美、历史遗迹,但这些景点大多数存有“不可不去,不可再去”的情形,而生态观光农业则四季常新,情趣各异,文化多样,各得其乐。因此,人们则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农业、果园、猎场的观瞻和体验。生态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的基本属性,包括提供农副产品,保存和改良种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改造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又具有新的旅游特性,包括观娱性的奇趣、异趣、野趣、乐趣;参与型,夏令营型、健身型;文化性的农业、农家、农俗等文化。农游合一性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农业生产与观尝服务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观光农业吸引的对象是城里的“吃、住、心理三个不平衡”的人群,而不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司空见惯三农的人群。因此就要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如让游客春季亲手栽苗,夏季森林疗养,秋季摘果购物,冬季狩猎滑雪的同时体会到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气息。
2.2结合旅游资源重点加强农村农业文化建设
旅游是人类普遍性的精神需求,在旅游中,人类有独特的精神体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人民更需要用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去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去缓解精神压力,而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旅游往往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强调参与性是现代旅游的新特点,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而是希望能够深入到旅游的人文环境中,体验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文氛围。例如,大家知道在澳大利亚土着人是当地的原住民,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据最新的《澳洲当地旅游调查》结果显示:大约80%的外国游客对于参观以澳洲原住民为主题的风景名胜有很高的兴趣。另外,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学习澳洲原住民的文化。旅游的动机是寻找保留古老文化的民族或居民,以了解他们的文化、特殊的风俗和习惯。因此澳政府大打土着文化牌,推出了“土着人旅游业发展战略”,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继传统旅游之后,文化已逐步发展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很多省市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了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在保护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为各地旅游资源赋予全新的理念,让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更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从自然和人文等多方面,体验生活。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发研究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2.3乡村观光农业旅游文化要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乡村观光农业旅游文化要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而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必须吸取这些文化的精华,刻意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游客。这就要求旅游文化在创造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更加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农业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要将民风民俗的精华融入到观光农业中。五千年的耕织文明沉淀出的乡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将以前扔掉的简单农具比如磨、碾子、碓等又收集回来。有很多的民间文学、文艺已经在不经意中被遗忘,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旅游财富,待我们去抢救去挖掘。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乡村游戏一定能勾起几代人对流逝岁月的回忆。
3结语
总之,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观光农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注重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