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民间中,春雨一直都有着丰富的艺术形象,从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的春雨意象逐渐丰富,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成为了别具意味的抒情载体。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春雨意象;分析
一、春雨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形象
春雨一直以来在我国民间都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形象的,它润物无声,催化大地,象征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蓬勃的生机。春雨像一个母亲一样温暖了冰冻一冬的天地万物。虽然说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春雨只是一个客观的气候现象,但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将春雨拟人化、生动化就使得其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我国古代来讲,由于没有发达的现代科技,一切都只能遵照自然规律来获得农业上的丰收,所以春雨一直以来在古代社会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从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的春雨意象逐渐丰富,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成为了别具意味的抒情载体。在古代的农耕文化中,风调雨顺意味着丰收有望,而在这其中春雨作为春天的象征,意义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农耕大国,而古代一直以来也都是靠“天”生活的,无论是春耕秋收还是春耕夏收,春天都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生机的出现。所以人们将所有对这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春雨的身上,指望着春雨能够滋润土膏,促进五谷繁茂,等到秋收的季节能够颗粒饱满。其实顺着时间轴从现代往上追溯,越古老的年代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以来也就越强烈,甚至于在甲骨文中也有祈祷春雨的到来,感念自然上苍的厚待。后来有巫师、道士卜天求雨,都是希望能够让上天降下甘露,滋润农田,以保证这一年的幸福安康。而这其中的甘露所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春雨。而在文学作品中对春雨的记载早在《诗经》中就有陈述,《小雅·甫田》中“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这句诗清楚的表达出人们祈求上天降下甘霖的情景。而这种描述在《诗经》中还有许多,不过在这个时候春雨尚未作为一种意象而出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客观陈述而存在的。表明了春雨对于黎民百姓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祈求上天降下雨水的种种场景。
时至魏晋,虽然此时对于春雨仍旧称之为甘雨,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于春雨的描述已经增添了许多艺术性,而且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春雨的形象也有所不同,赋予了其许多情感元素。其实直到唐代春雨意象才真正的成为了文学艺术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到宋代之后,对于春雨的描写更加细腻多彩,而且角度纷繁多样。春雨多姿。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内,春雨被赋予了许多全新的形象,以细雨为首。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细雨的出现,迷蒙的细雨飘然而落,天地之间迷茫一片,雨势不大,但是连绵不绝,淅淅沥沥,如丝如缕,非常有情调和美感。即便是当今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将细雨视为渲染气氛的绝佳道具。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中就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这样的描写。而细雨作为春雨的独特“品种”继承了春雨的柔与美,细雨翩然不仅仅实在抚摸我们的脸颊,还在温暖我们的心灵,传递春天的到来。而且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细雨的形象给予了许多形象的场景描述,不仅生动的刻画出细雨所带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让整个世界洋溢着清新明丽的春意。
除了细雨之外,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烟雨、酥雨等形象。烟雨轻细,飘渺朦胧,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美感,同时也让人沉浸在雨的魅力中无法自拔。在谢良辅的《状江南·仲春》中,一句“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清晰的将雨的模样以及其所形成的那种朦胧的美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其实熟读我国传统文学会发现,烟雨一般往往会与江南水乡联系在一起,由于江南所特有的地理位置,所以其春雨呈现出一种如烟如醉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其他地方的雨所没有的。细雨如烟,朦胧不见,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许多文学作品中将这春雨刻画的惟妙惟肖。
而酥雨其实不同于细雨和烟雨,它是一种情感性质的雨。从雨与人之间的联系来看,不同时节的雨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意识,这是雨这种客观现象与人之间的特殊的联系,而酥雨是一种能够让人温暖的,如酥如醉的感觉。它不同于冬雨的冰冷,也不同于梅雨的烦躁,就像是一双温暖的手从你的心上拂过,温暖浸润,一如春天所带给人的感觉一样,清新鲜明。
三、结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春雨这个意象确实在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与渴望,这是其他的意象所不能相比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春雨意象;分析
一、春雨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形象
春雨一直以来在我国民间都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形象的,它润物无声,催化大地,象征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蓬勃的生机。春雨像一个母亲一样温暖了冰冻一冬的天地万物。虽然说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春雨只是一个客观的气候现象,但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将春雨拟人化、生动化就使得其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我国古代来讲,由于没有发达的现代科技,一切都只能遵照自然规律来获得农业上的丰收,所以春雨一直以来在古代社会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从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的春雨意象逐渐丰富,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成为了别具意味的抒情载体。在古代的农耕文化中,风调雨顺意味着丰收有望,而在这其中春雨作为春天的象征,意义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农耕大国,而古代一直以来也都是靠“天”生活的,无论是春耕秋收还是春耕夏收,春天都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生机的出现。所以人们将所有对这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春雨的身上,指望着春雨能够滋润土膏,促进五谷繁茂,等到秋收的季节能够颗粒饱满。其实顺着时间轴从现代往上追溯,越古老的年代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以来也就越强烈,甚至于在甲骨文中也有祈祷春雨的到来,感念自然上苍的厚待。后来有巫师、道士卜天求雨,都是希望能够让上天降下甘露,滋润农田,以保证这一年的幸福安康。而这其中的甘露所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春雨。而在文学作品中对春雨的记载早在《诗经》中就有陈述,《小雅·甫田》中“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这句诗清楚的表达出人们祈求上天降下甘霖的情景。而这种描述在《诗经》中还有许多,不过在这个时候春雨尚未作为一种意象而出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客观陈述而存在的。表明了春雨对于黎民百姓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祈求上天降下雨水的种种场景。
时至魏晋,虽然此时对于春雨仍旧称之为甘雨,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于春雨的描述已经增添了许多艺术性,而且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春雨的形象也有所不同,赋予了其许多情感元素。其实直到唐代春雨意象才真正的成为了文学艺术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到宋代之后,对于春雨的描写更加细腻多彩,而且角度纷繁多样。春雨多姿。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内,春雨被赋予了许多全新的形象,以细雨为首。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细雨的出现,迷蒙的细雨飘然而落,天地之间迷茫一片,雨势不大,但是连绵不绝,淅淅沥沥,如丝如缕,非常有情调和美感。即便是当今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将细雨视为渲染气氛的绝佳道具。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中就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这样的描写。而细雨作为春雨的独特“品种”继承了春雨的柔与美,细雨翩然不仅仅实在抚摸我们的脸颊,还在温暖我们的心灵,传递春天的到来。而且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细雨的形象给予了许多形象的场景描述,不仅生动的刻画出细雨所带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让整个世界洋溢着清新明丽的春意。
除了细雨之外,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烟雨、酥雨等形象。烟雨轻细,飘渺朦胧,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美感,同时也让人沉浸在雨的魅力中无法自拔。在谢良辅的《状江南·仲春》中,一句“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清晰的将雨的模样以及其所形成的那种朦胧的美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其实熟读我国传统文学会发现,烟雨一般往往会与江南水乡联系在一起,由于江南所特有的地理位置,所以其春雨呈现出一种如烟如醉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其他地方的雨所没有的。细雨如烟,朦胧不见,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许多文学作品中将这春雨刻画的惟妙惟肖。
而酥雨其实不同于细雨和烟雨,它是一种情感性质的雨。从雨与人之间的联系来看,不同时节的雨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意识,这是雨这种客观现象与人之间的特殊的联系,而酥雨是一种能够让人温暖的,如酥如醉的感觉。它不同于冬雨的冰冷,也不同于梅雨的烦躁,就像是一双温暖的手从你的心上拂过,温暖浸润,一如春天所带给人的感觉一样,清新鲜明。
三、结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春雨这个意象确实在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与渴望,这是其他的意象所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