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一位普通的归国科研人员,普通就是我的特色。”吴长新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如此的言语,让人觉得吴长新很谦虚,且透着一种亲切感。在他看来,他只是一个做科学的普通科技工作者,远还没有达到科学家的高度。尽管,吴长新已身为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头顶众多荣誉光环,但他行事仍然十分低调。
1.困境造才子
吴长新生长在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古镇的一户普通家庭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976年参加中考时,取得了全县第4名的好成绩。但由于家庭原因,直到3年后,他才进入高中就读。
参加高考时,吴长新发挥失常,但成绩还是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然而,命运又一次让他遭遇尴尬。“当时没能被我心仪的重点大学录取,而是被江苏农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录取。这个专业让我产生了复读的念头,但是父亲不同意,没有更多选择,我只好到江苏农学院报到。”说到当时的情况,吴长新脸上充满遗憾。
尽管学校和专业并非吴长新意愿,但他还是很珍惜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年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决定考研,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留美归国学者刘秀梵教授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从导师刘秀梵院士和师兄师姐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一种精神,他们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敬业、创业、立业和成业等优秀传统和品行,时时鞭策着我。”吴长新说。
毕业后,吴长新留校任教,并且先后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数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奖,担任一届五年制本科生班主任,所带班级还获得省级优秀奖,这些小的进步和成绩使吴长新更加热爱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
2.海外练技艺
获得成功的吴长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1999年,他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在英国皇家院士指导下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期间,吴长新感受颇深。在他看来,大家对科学产生兴趣、进而开展科学研究并不难,但要成长为科学家,以及具备科学精神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暗下决心,不仅要会做科学研究,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具备科学家精神。
在剑桥读取博士学位后,吴长新获得了稳定的职位。他还获得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并和英国皇家学院的博士组建剑桥大学人类疾病遗传学实验室,在全球招聘最优秀青年科研俊才,启动人类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生物学机制探索性研究。科学研究进展很顺利,课题组先后在《美国科学学报》《自然—遗传》和《科学》上发表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
在剑桥的几年,经常有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邀请吴长新回国任职。他的亲朋好友也常常建议他尽快考虑回国。“我一直都有回国工作的打算,但觉得自己功底不够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吴长新说。
2014年是吴长新处于个人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当时,时任山西大学校长、物理学家贾锁堂率团访问英国,在剑桥大学女王学院隆重举行山西大学专场推介与招聘会,邀請专家学者回国发展,建设山西大学,共创美好未来。“虽然当时我已被剑桥大学医学系聘为终身高级研究员,处于科研成果收获阶段,但是贾校长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求贤若渴的诚意感动了我,我也被百年老校山西大学新的大发展机遇所吸引,决定加入山西大学。”谈到当时的情况,吴长新认为这是最正确的决定。就这样,他离开了学习和工作17年的剑桥大学,开始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创业——主持建设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3.归乡育人才
初到山西大学,学校还没有一栋属于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大楼,在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吴长新参考剑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实验室,根据研究院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按照生命科学实验室国际标准对一栋宿舍楼进行改造。与此同时,科研设备的采购也紧锣密鼓地展开,进行论证、确定参数与配置、商业谈判、外贸招标……通过夜以继日地工作,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仪器设备从国外采购到山西大学,随后又进行安装与调试。经过一年的建设,一所仪器高端、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院机构基本建成。
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是生物医学研究院建设的核心。在校领导和人力资源处的大力帮助下,吴长新先后从美国加州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和凯斯西储等大学引进海外人才16名,从国内协和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引进9名博士。目前,研究院全职科学研究人员达到25位,海外兼职著名科学家3位。团队中有山西省“百人计划”人才8位、“三晋英才”23位,是山西省乃至中国中西部人才水平层次最高的科学研究团队。
“过去的3年里,我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因为劳碌休克过4次。我身在太原,家人远在英格兰,妻子患有癌症,女儿又发生了意外,我的内心很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这几年的成绩让我信心百倍,对自己的选择也释怀了。”吴长新说。
如今,吴长新的科研工作已经步入了蒸蒸日上的轨道,即便如此,在他看来距离建成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依然艰巨。而他,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创业者,愿意尽其所能,鞠躬尽瘁。吴长新表示,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科学技术强国的关键时期,必须向当代优秀的科学家前辈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如此的言语,让人觉得吴长新很谦虚,且透着一种亲切感。在他看来,他只是一个做科学的普通科技工作者,远还没有达到科学家的高度。尽管,吴长新已身为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头顶众多荣誉光环,但他行事仍然十分低调。
1.困境造才子
吴长新生长在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古镇的一户普通家庭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976年参加中考时,取得了全县第4名的好成绩。但由于家庭原因,直到3年后,他才进入高中就读。
参加高考时,吴长新发挥失常,但成绩还是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然而,命运又一次让他遭遇尴尬。“当时没能被我心仪的重点大学录取,而是被江苏农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录取。这个专业让我产生了复读的念头,但是父亲不同意,没有更多选择,我只好到江苏农学院报到。”说到当时的情况,吴长新脸上充满遗憾。
尽管学校和专业并非吴长新意愿,但他还是很珍惜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年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决定考研,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留美归国学者刘秀梵教授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从导师刘秀梵院士和师兄师姐那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一种精神,他们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敬业、创业、立业和成业等优秀传统和品行,时时鞭策着我。”吴长新说。
毕业后,吴长新留校任教,并且先后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数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奖,担任一届五年制本科生班主任,所带班级还获得省级优秀奖,这些小的进步和成绩使吴长新更加热爱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
2.海外练技艺
获得成功的吴长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1999年,他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在英国皇家院士指导下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期间,吴长新感受颇深。在他看来,大家对科学产生兴趣、进而开展科学研究并不难,但要成长为科学家,以及具备科学精神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暗下决心,不仅要会做科学研究,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具备科学家精神。
在剑桥读取博士学位后,吴长新获得了稳定的职位。他还获得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并和英国皇家学院的博士组建剑桥大学人类疾病遗传学实验室,在全球招聘最优秀青年科研俊才,启动人类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生物学机制探索性研究。科学研究进展很顺利,课题组先后在《美国科学学报》《自然—遗传》和《科学》上发表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
在剑桥的几年,经常有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邀请吴长新回国任职。他的亲朋好友也常常建议他尽快考虑回国。“我一直都有回国工作的打算,但觉得自己功底不够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吴长新说。
2014年是吴长新处于个人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当时,时任山西大学校长、物理学家贾锁堂率团访问英国,在剑桥大学女王学院隆重举行山西大学专场推介与招聘会,邀請专家学者回国发展,建设山西大学,共创美好未来。“虽然当时我已被剑桥大学医学系聘为终身高级研究员,处于科研成果收获阶段,但是贾校长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求贤若渴的诚意感动了我,我也被百年老校山西大学新的大发展机遇所吸引,决定加入山西大学。”谈到当时的情况,吴长新认为这是最正确的决定。就这样,他离开了学习和工作17年的剑桥大学,开始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创业——主持建设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3.归乡育人才
初到山西大学,学校还没有一栋属于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大楼,在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吴长新参考剑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实验室,根据研究院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按照生命科学实验室国际标准对一栋宿舍楼进行改造。与此同时,科研设备的采购也紧锣密鼓地展开,进行论证、确定参数与配置、商业谈判、外贸招标……通过夜以继日地工作,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仪器设备从国外采购到山西大学,随后又进行安装与调试。经过一年的建设,一所仪器高端、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院机构基本建成。
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是生物医学研究院建设的核心。在校领导和人力资源处的大力帮助下,吴长新先后从美国加州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和凯斯西储等大学引进海外人才16名,从国内协和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引进9名博士。目前,研究院全职科学研究人员达到25位,海外兼职著名科学家3位。团队中有山西省“百人计划”人才8位、“三晋英才”23位,是山西省乃至中国中西部人才水平层次最高的科学研究团队。
“过去的3年里,我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因为劳碌休克过4次。我身在太原,家人远在英格兰,妻子患有癌症,女儿又发生了意外,我的内心很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这几年的成绩让我信心百倍,对自己的选择也释怀了。”吴长新说。
如今,吴长新的科研工作已经步入了蒸蒸日上的轨道,即便如此,在他看来距离建成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院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依然艰巨。而他,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创业者,愿意尽其所能,鞠躬尽瘁。吴长新表示,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科学技术强国的关键时期,必须向当代优秀的科学家前辈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