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中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知识应用素质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份,应用型问题有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多视角的横向联系,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其多功能的教育价值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一、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二、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应当成为数学应用教学目的中的“重中之重。”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三、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1、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它要符合学生可接受、有障礙、易产生探索欲望的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接受问题的挑战。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从观念和方法的层次上去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探求思路,克服困难,进行独立的探究,展开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解答过程,把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理性归纳”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反馈、归纳、小结,并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学法指导,而学生要通过理性归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会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培养进取心和创造精神。这样通过“问题解决”的形式和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必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益。
  2、可改造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为“问题解决”的形式
  我们可以改造课本上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只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等等。
  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中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其他文献
中国艺术家的抽象绘画的当下性在于他们作品的强烈的声音。这些作品找到了观念过程和形式结果之间的平衡。总的来说,强调对物件的非物质化的美国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在构思观
文章通过对三维数码动画师专业技能的研究,分析其复合性的特征,并对国内数码动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学科交叉技术融合是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趋向,我们在工作和
复发与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多药耐药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所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
摘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教师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关键字: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方法 创新学习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
摘要: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总觉得在语文学习上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跳跃,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成绩在下降,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如能适时调整心态,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就能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
摘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而且具有艺术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
1增加地温,延长小麦穗分化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小麦膜侧播种后,耕层的土壤温度比对照增加了4℃,早出苗4-6天,成熟期提前3-5天,延长了小麦的生育期,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据调查膜
近年来,绘本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巧妙的图文搭配及有趣的视觉体验受到儿童和家长的广泛关注.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克瑞斯和范勒文的视觉语法理论,以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
反复修辞在汤莎戏剧中均频繁出现.从汉英对比角度,考察《牡丹亭》和《奥赛罗》反复修辞的语言结构异同及其修辞效果,认为两种语言均可基于单词、短语或词组、句子反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