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储备、学生学习、教材建设五个方面浅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方面出现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推动两者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提高综合英语的应用能力,适应行业需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大学英语 专业英语 衔接对策
  本论文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内容衔接的对策”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515166。
  一、总论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大学英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两者是相互衔接的关系。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不足,专业英语教学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何使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由外语系的教师进行授教,而专业英语则交给各个系/部的老师负责。由于不同系/部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区别,而有些老师互相不认识无法交流教学心得,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脱节。其次,学校在观念上对专业英语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院校对于各个系/部的专业英语教学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包括教学课时、教案设计、考试方式等,并没有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设计,造成专业英语课程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脱节。
  2.学校管理的革新对策
  首先,学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在教师的分配上应该做一些调整。教学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学历、专业、年龄、资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其次,学校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对专业英语教学足够重视,对所有专业都做出统一的规定。要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特点,有效地分配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时间,改革考核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我院大学第一年的英语学习与行业联系几乎为零,到二年级,专业英语较之其他专业课而言,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语言能力有所下滑,导致英语课程整体教学效果下降,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4.课程设置方面的对策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整合,不仅要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与其他专业课相融合。此外,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必须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 比如, 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对语言的需求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对于将来可能从事物流、营销、管理类工作的学生,应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除了对本专业常用术语有所了解, 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阅读和撰写商务文件能力,需要讲解商务谈判技巧、对外贸易实务等知识。理工科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以熟悉本专业术语、学会阅读外文科技文献、能与专业人士进行基本交流为目标。
  5. 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内要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而后转入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在修完大学英语后应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时再转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经过这一学年的英语学习后,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主要有两种理由: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到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刚进入大学时学习大学英语相当吃力,因而从心理上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排斥。再者,我校学生二年级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授课内容多为科技论文的选读,讲授方式为翻译讲解法,缺少必要的语言实践,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下降,专业英语知识不足。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且违背国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
  6.学生学习方面的对策
  蔡基刚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一文中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以发展专业英语为方向。一方面缘于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缘于社会对于外语能力专业化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有必要探索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之路。2002 年,章振邦教授在《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一文中指出,应当将普通语言学习下放到中学阶段完成,而大学阶段应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虽然英语教学存在着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由于高职学生语言基础总体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直接对学生开展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不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的真正中心和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被传授知识的一方,也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学好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语言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的要求,英语教学可以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这样一定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开辟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7.师资方面的问题
  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一般由外语系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而专业英语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则交由各个专业的教师负责。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来自于英语专业的本科、 硕士毕业生,有良好的英语知识,他们的语音、语调、口语等均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没有进入企业实际运用语言特长的经历, 而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语言运用脱离生活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则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其语音、语调、口语等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给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结合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8.师资方面的对策
  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门或几门专业进行初步学习,与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互相学习,进行良好的沟通;也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到外语系或大学英语教学部学习,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学基础和语言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按专业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成立课程教学组,并由有经验的教师出任组长,负责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组织协调和教材开发,然后将教学任务分解,由课程组成员各显其能,发挥特长,分别担任其中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整体协调下的分步实施,既保证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使教师扬长避短,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两支英语教学力量的沟通和交流也将有助于双方专业素质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9.英语教材方面的问题
  实行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结合, 必须重建科学合理的教材新体系。目前的情况是基础英语教材较好地满足了打好语言基础、培养语言能力的目的。专业英语教学选用的各专业英语教材,多为科技文章的选读,内容单调枯燥,实用性较差。原因是专门为高职院校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还十分匮乏。这首先是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成立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高职院校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或本世纪初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或职业学校发展而来,而此类学校过去很少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其次,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领域的细分,很多新的行业和职业应运而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许多新兴专业,而这些专业不可能有现成的专业英语教材可用。
  10.英语教材方面的对策
  面对这样的现实,要重建教材新体系,在保留优秀英语教材的基础上,以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 与行业相结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能力层次的专业英语教材。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系统性。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是英语技能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体现专业特点,还要注意其在词汇、句法、语用等知识点上与大学英语教材的衔接,尽量在难度上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二是实用性。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且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英语的时间有限。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材不能像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那样高深,只要能满足学生对涉及其专业领域一般难度英语材料的翻译和理解就可以了。
  三、结语
  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只要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构建大学英语阶段通往专业英语阶段的桥梁,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不足。更进一步地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满足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5).
  [2] 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3] 谢桂花.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1,(8).
  [4] 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5] 钟运生.大学英语与化工类专业英语衔接的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8,(8):90.
  [6] 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外语界,2005,(5):81.
  [7] 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对策毕业论文[J].教育与职业,2010,(2):121.
  [8] 谭小娜.对加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
  学习衔接的深思[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147.
  [9] 王锋,董小瑞.论基础英语和专业外语的衔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5.
  作者简介:
  张俪馨(1981-),女,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英语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1. 描述经历交通事故者创伤后及事故发生6个月后的心理应激状况。2.初步探讨交通事故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及PTSD患者的血浆脑源性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目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 数控加工  通过对数控加工几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虽然不能培养出“完人”,但可以培养出“全人”及全面发展的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注重聋生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预防和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扬起自信的风帆。  关键词:聋生 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每个人成长和成才道路上重要心理品质。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而导致的语言缺失,他们感觉自己和身边的健全人不一样,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生活中周围一些陌生人会对他们投去
摘 要:新课改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新课改中出现的诸如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将自主探究理解为自由学习、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点认识不足等问题也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对此,作者提出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个体差异实施探究学习、确立学生主体观等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个体差异,主体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会欣喜地发现,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同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以实现顺利就业,在新的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观教育 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到目前为止,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已经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