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历史悠远流长,民族服饰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在服饰文化语境下,中国服饰文化正朝着世界方向快速地与国际化服饰接轨,而中国民族元素也已经成为世界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民族元素的地位、魅力体现、流行性、文化性与传统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服饰文化 民族元素 继承 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服饰发展也达到空前高涨的时期。服饰最初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要素,起到遮羞避寒的作用,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服装早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载体。服饰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是一个综合体,代表着一种语言、符号、表达方式和文化现象。
一 中国服饰文化的地位
中国服饰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在世界服装设计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令世界设计师所瞩目。
1 中国民族元素的魅力体现于形式美
服装设计学中的形式美,是服装设计作品审美形式的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一种综合因素。它依据一定的构成形式和美学原理,并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其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比、渐变、节奏、反复、平衡、调和、支配、从属及统一等。服装款式构成、服装色彩配置、服装材质的利用与开发构成服装形式美的三要素。服装形式美包括内形式美和外形式美:外形式美是指外在因素所具有的美感,是可视的,是直观的作品再现;内形式美是指服装设计作品、着装模特、穿衣环境等协调统一的和谐整体美,是一个综合因素。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造型,着装者的形体、气质内涵相统一时,审美价值才可以完整体现,即所谓的“和谐美”。著名的法国服装设计师纪梵希曾说过:“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与纪梵希的完美搭配,曾被称为是时装天才和超级明星的梦幻组合。赫本赋予纪梵希时装以生命和灵魂,使纪梵希设计的服装展现出让人窒息的、和谐的古典美和优雅美。
民族元素的形式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形成新的审美法则与标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形式美的感受既有继承性和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和变异性。
2 中国民族元素的流行
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上应用较广,早已突破国家和民族界线。而中国民族元素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服装款式结构和色彩面料等方面,主要形式则有:吉祥图案、汉字、书法、剪纸、陶瓷、中国结、中国红等一些文化形式和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运用的中国元素——祥云图案加传统刺绣,曾掀起一场强烈的“中国风”思潮。又如,2010年第8届香港国际时装周,郭培设计的《青花瓷系列》惊艳全场,轰动世界。在这个设计系列中,郭培将青花瓷纹刺绣与中国、俄罗斯、法国等许多地方工艺相融合,使服装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近看如一种雕塑面料,纹理疏密,细节丰富变化,体现的生动感令人叹为观止。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曾表示,“中国风”是部分西方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导向之一。例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在2007年的一场春夏服装发布会上,就曾以中国折纸元素为设计灵感,将平面与立体剪裁分割廓形,受到世界瞩目。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罗伯特·卡沃利(Robert Caval)在2005年设计的青花瓷图案鱼尾礼服,结合西化款式的束胸结构设计,将中国传统图案与西化时尚造型相结合,将中国文化再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文化融合交流后的辉煌杰作。又如,2012年法国传奇设计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成功发布了一场以中国元素为设计灵感的发布会。旗袍的廓形,盘扣,立领,锦缎、包肩、图案等等,结合着欧式晚礼服的裙摆,既表现出了浪漫丰富的视觉感受,又在整体上体现了简洁大方、清朗飘逸之美。此外,中国红、军绿做为经久不衰的设计体裁,也曾屡屡出现在世界时装秀场中:迪奥以军绿军装风格为灵感来源设计服装;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卡梅隆·迪亚兹背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而中国结,大红灯笼,立领中山装等元素,更因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先后成为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热点。由此可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使得中国元素频频得到世界设计师的青睐。
3 民族文化性
服装文化是时代的象征,它直接反映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创造性的本质力量。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如同其它文化一样,不是孤立的,是依附于物质为媒介的一种形态,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它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当代服装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作品日益成为一种挑战。在当代的服装设计中,题材和风格往往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它依据着一定的流行趋势,但这种重复不是原有再现,而是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甚至是政治思潮等的再次重新组合创作,体现了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是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的设计过程。
通过最具民族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发展历史可知,中国民族服饰经过历代设计师多年的继承、改革创新、补充、完善设计,最终仍保留了原有的造型,却又有新的变化。比如,不仅在款式上与西方礼服立体剪裁结合,采用蕾丝及各种现代技术材质面料等,还在款式长短、松紧、袖子宽松长短等加以变化,同时又加进时尚元素和材质,使服装更能彰显曲线美和丰富的细节及趣味性。时至今日,旗袍仍受世界人们的青睐。丰富的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是经久不衰的设计灵感来源,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可抱残守缺,要取其精华,深刻地反映民族文化的精髓;不应模仿现实,而是创造现实,也就是不能生搬硬套复古,更不能盲目仿效西方,而是应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用新的形式来传达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设计,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 中国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创新
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有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外因是社会环境,内因是民族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即服饰元素本身特有的流行趋势,它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发展变化。人类审美意识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对民族艺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一个领域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尽管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总的来说,一定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评判审美的标准。丑的事物永远不会变成美的事物。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它依据一定的环境向前发展,它不会突然戛然而止、消失,它是一个慢慢认识的过程,是的确存在的,是可意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具有特定技术和技巧的设计作品的形式当中。学习前人的技巧,继承前人的经验和精华,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才会是永恒的。久远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据可依。
服装设计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它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技巧、内容等,但形式既变化又稳定。形式变化,内容不变是一种表达方式;另一种就是形式无论怎么变,它都有它的构成法则,能否运用好这些法则,决定了能否创作出惊人震撼的设计作品。
1 民族元素的继承性
民族服饰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演变性,服饰文化的发展就像一个生命过程,既有遗传又有变异,这种遗传规律既是形成了服饰文化发展历史的继承性,也就是上一代影响下一代、下一代保留和吸收以前时代的民族艺术成果的过程。只有在保留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新艺术品。这种继承性反映了艺术发展的连续性,使各个时代民族元素发展处在一个稳定而向前发展的联系中。民族服饰文化也有演变性,这种演变性是受社会文化思潮和现阶段人们审美意识所制约的。演变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继承必须坚持批判地吸收的原则,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抛弃被动的态度。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图案,虽经过现代设计师无数次创新变形设计,但精华就是精华,是不可取代和消灭的,它仍保留了原有形状、精神面貌和内涵。例如,古代八宝立水纹、江崖纹、团花图案、祥云纹等,这些民族元素仍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仍是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换言之,精华的东西需要保留、继承、传承下去。现代服装设计应在结合当下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服装市场,从而推动服装业向前发展。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纵观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服制度——冕服制。而等级森严的“分上下,明贵贱”的服装制度直至清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代服装除用颜色、材质、图案、腰带等来区分等级外,还成立了司服机构,来专门管理服装等级和穿戴等。这种服饰等级制度便于人们通过服饰确定身份,直至今日演变成各种职业装,使服装呈现职业化、规范化。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一种优点的创新基础上的继承。
2 民族元素的创新性
在民族文化领域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服装艺术领域同其它艺术一样,每一个时代的服装都有自己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说,服装艺术的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仍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创新是艺术存在的生命,没有创新的继承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创新是服装设计艺术置身于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基本方位,因此,艺术设计的继承必须坚持批判地吸收的原则,在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资源中,主动地接受继承。服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浓缩了人类的社会文化观念和民族文化风貌;它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它的文化内涵渗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材质和先进技术、技法上。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时装领域研制出很多高科技面料,加上设备更新,各种先进缝纫设备应用到服装设计上,使得很多设计想法通过科技可以实现。可以说,只要有想法就能够实现设计,达到可行性设计。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进而展现出新的设计作品。这是能力的体现和时代文化及设计作品的需求。例如,现代著名设计师郭培在其设计中,将中国传统的民间刺绣手法结合现代雕塑元素和实施技法,将她所设计的服装的每一小局部、每一小绣片都做成艺术品一样,无论是近看还是远看,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她的设计是创新设计,而不是复制、复古设计。
三 结语
综上可见,中国服饰文化的继承性,既表现在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汲取和接受,又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成果的吸收。中国民族元素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当代设计师的灵感源泉,而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则是中国设计师的历史使命和职业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元风:《服装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4] 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吴春艳,吉林大学讲师;许蓝冰,吉林大学实验师)
关键词:服饰文化 民族元素 继承 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服饰发展也达到空前高涨的时期。服饰最初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要素,起到遮羞避寒的作用,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服装早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载体。服饰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是一个综合体,代表着一种语言、符号、表达方式和文化现象。
一 中国服饰文化的地位
中国服饰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并在世界服装设计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令世界设计师所瞩目。
1 中国民族元素的魅力体现于形式美
服装设计学中的形式美,是服装设计作品审美形式的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一种综合因素。它依据一定的构成形式和美学原理,并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其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比、渐变、节奏、反复、平衡、调和、支配、从属及统一等。服装款式构成、服装色彩配置、服装材质的利用与开发构成服装形式美的三要素。服装形式美包括内形式美和外形式美:外形式美是指外在因素所具有的美感,是可视的,是直观的作品再现;内形式美是指服装设计作品、着装模特、穿衣环境等协调统一的和谐整体美,是一个综合因素。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造型,着装者的形体、气质内涵相统一时,审美价值才可以完整体现,即所谓的“和谐美”。著名的法国服装设计师纪梵希曾说过:“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与纪梵希的完美搭配,曾被称为是时装天才和超级明星的梦幻组合。赫本赋予纪梵希时装以生命和灵魂,使纪梵希设计的服装展现出让人窒息的、和谐的古典美和优雅美。
民族元素的形式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形成新的审美法则与标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形式美的感受既有继承性和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和变异性。
2 中国民族元素的流行
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上应用较广,早已突破国家和民族界线。而中国民族元素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服装款式结构和色彩面料等方面,主要形式则有:吉祥图案、汉字、书法、剪纸、陶瓷、中国结、中国红等一些文化形式和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运用的中国元素——祥云图案加传统刺绣,曾掀起一场强烈的“中国风”思潮。又如,2010年第8届香港国际时装周,郭培设计的《青花瓷系列》惊艳全场,轰动世界。在这个设计系列中,郭培将青花瓷纹刺绣与中国、俄罗斯、法国等许多地方工艺相融合,使服装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近看如一种雕塑面料,纹理疏密,细节丰富变化,体现的生动感令人叹为观止。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曾表示,“中国风”是部分西方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导向之一。例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在2007年的一场春夏服装发布会上,就曾以中国折纸元素为设计灵感,将平面与立体剪裁分割廓形,受到世界瞩目。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罗伯特·卡沃利(Robert Caval)在2005年设计的青花瓷图案鱼尾礼服,结合西化款式的束胸结构设计,将中国传统图案与西化时尚造型相结合,将中国文化再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文化融合交流后的辉煌杰作。又如,2012年法国传奇设计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成功发布了一场以中国元素为设计灵感的发布会。旗袍的廓形,盘扣,立领,锦缎、包肩、图案等等,结合着欧式晚礼服的裙摆,既表现出了浪漫丰富的视觉感受,又在整体上体现了简洁大方、清朗飘逸之美。此外,中国红、军绿做为经久不衰的设计体裁,也曾屡屡出现在世界时装秀场中:迪奥以军绿军装风格为灵感来源设计服装;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卡梅隆·迪亚兹背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而中国结,大红灯笼,立领中山装等元素,更因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先后成为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热点。由此可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使得中国元素频频得到世界设计师的青睐。
3 民族文化性
服装文化是时代的象征,它直接反映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创造性的本质力量。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如同其它文化一样,不是孤立的,是依附于物质为媒介的一种形态,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它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当代服装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作品日益成为一种挑战。在当代的服装设计中,题材和风格往往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它依据着一定的流行趋势,但这种重复不是原有再现,而是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甚至是政治思潮等的再次重新组合创作,体现了继承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是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的设计过程。
通过最具民族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发展历史可知,中国民族服饰经过历代设计师多年的继承、改革创新、补充、完善设计,最终仍保留了原有的造型,却又有新的变化。比如,不仅在款式上与西方礼服立体剪裁结合,采用蕾丝及各种现代技术材质面料等,还在款式长短、松紧、袖子宽松长短等加以变化,同时又加进时尚元素和材质,使服装更能彰显曲线美和丰富的细节及趣味性。时至今日,旗袍仍受世界人们的青睐。丰富的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是经久不衰的设计灵感来源,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可抱残守缺,要取其精华,深刻地反映民族文化的精髓;不应模仿现实,而是创造现实,也就是不能生搬硬套复古,更不能盲目仿效西方,而是应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用新的形式来传达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设计,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 中国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创新
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有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外因是社会环境,内因是民族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即服饰元素本身特有的流行趋势,它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发展变化。人类审美意识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对民族艺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一个领域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尽管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总的来说,一定会有一个最基本的评判审美的标准。丑的事物永远不会变成美的事物。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它依据一定的环境向前发展,它不会突然戛然而止、消失,它是一个慢慢认识的过程,是的确存在的,是可意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具有特定技术和技巧的设计作品的形式当中。学习前人的技巧,继承前人的经验和精华,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才会是永恒的。久远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据可依。
服装设计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它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技巧、内容等,但形式既变化又稳定。形式变化,内容不变是一种表达方式;另一种就是形式无论怎么变,它都有它的构成法则,能否运用好这些法则,决定了能否创作出惊人震撼的设计作品。
1 民族元素的继承性
民族服饰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演变性,服饰文化的发展就像一个生命过程,既有遗传又有变异,这种遗传规律既是形成了服饰文化发展历史的继承性,也就是上一代影响下一代、下一代保留和吸收以前时代的民族艺术成果的过程。只有在保留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新艺术品。这种继承性反映了艺术发展的连续性,使各个时代民族元素发展处在一个稳定而向前发展的联系中。民族服饰文化也有演变性,这种演变性是受社会文化思潮和现阶段人们审美意识所制约的。演变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继承必须坚持批判地吸收的原则,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抛弃被动的态度。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图案,虽经过现代设计师无数次创新变形设计,但精华就是精华,是不可取代和消灭的,它仍保留了原有形状、精神面貌和内涵。例如,古代八宝立水纹、江崖纹、团花图案、祥云纹等,这些民族元素仍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仍是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换言之,精华的东西需要保留、继承、传承下去。现代服装设计应在结合当下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服装市场,从而推动服装业向前发展。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纵观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服制度——冕服制。而等级森严的“分上下,明贵贱”的服装制度直至清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代服装除用颜色、材质、图案、腰带等来区分等级外,还成立了司服机构,来专门管理服装等级和穿戴等。这种服饰等级制度便于人们通过服饰确定身份,直至今日演变成各种职业装,使服装呈现职业化、规范化。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一种优点的创新基础上的继承。
2 民族元素的创新性
在民族文化领域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服装艺术领域同其它艺术一样,每一个时代的服装都有自己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说,服装艺术的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仍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创新是艺术存在的生命,没有创新的继承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创新是服装设计艺术置身于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基本方位,因此,艺术设计的继承必须坚持批判地吸收的原则,在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资源中,主动地接受继承。服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浓缩了人类的社会文化观念和民族文化风貌;它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它的文化内涵渗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材质和先进技术、技法上。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时装领域研制出很多高科技面料,加上设备更新,各种先进缝纫设备应用到服装设计上,使得很多设计想法通过科技可以实现。可以说,只要有想法就能够实现设计,达到可行性设计。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进而展现出新的设计作品。这是能力的体现和时代文化及设计作品的需求。例如,现代著名设计师郭培在其设计中,将中国传统的民间刺绣手法结合现代雕塑元素和实施技法,将她所设计的服装的每一小局部、每一小绣片都做成艺术品一样,无论是近看还是远看,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她的设计是创新设计,而不是复制、复古设计。
三 结语
综上可见,中国服饰文化的继承性,既表现在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汲取和接受,又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成果的吸收。中国民族元素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当代设计师的灵感源泉,而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则是中国设计师的历史使命和职业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元风:《服装设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4] 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吴春艳,吉林大学讲师;许蓝冰,吉林大学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