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质量;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契机,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以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抓手,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教育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an Guan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 were analyzed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al platform;graduates’employment information quality was improved;taking career plan being as a main line, vareer guidance of students was strengthened;taking business education as an opportunity,students’self-business abilities were promoted;based on the social research and graduates’follow-up survey,direction and practic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was improved. With four sides of the above,we coul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situ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Studen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2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高职学生就业逐步进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时代,这种崭新的就业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系统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获得的就业信息不充分,且人才市场信息有待进一步挖掘[1]
就业市场是实行双向选择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都需要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最及时、最全面和最真实的信息,目前,由于经费、条件和手段的限制,高职院校很难把握最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还没有完全实现从“单位找学校”到“学校找单位”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同时,信息发布手段较单一,就业指导部门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更新速度慢,板块内容陈旧,与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不贴近,内容不够充实,未设立信息交流平台,致使与毕业生的交流是单向而被动的。
1.2 学生的就业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
(1)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和专家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都配备了相应的辅导员,但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导员人数有限,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不协调,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这些辅导员还有其他纷繁复杂的学生具体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难对在校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不可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更不可能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的配备上虽然注重了专业配制,优先选择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形成人才资源互补,但是在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和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于就业指导和咨询这样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和岗位来说,指导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外,还必须要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资格证书,而我们的辅导员们显然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
(2)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纳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强化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但是与香港以及国外相比较,我们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我们的就业指导主要围绕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仅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介绍,针对学生个体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指导”还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挖掘。
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承担,他们大多刚从学校毕业,较年轻,往往缺乏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养,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并且部分辅导员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求职过程,无法体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他们也只能从书本、新闻等渠道,了解掌握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地职业生活规划指导。
1.3 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渗透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业也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其影响力在学生中逐步提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创业园、创业实体的孵化等方式开展了创业实践;虽然部门高职院校培训了创业教育培训师,奠定了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队伍基础,但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还在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1.4 社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有待进一步深入
搞好就业指导,必须深入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动向。同时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可以找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院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虽然不少高职院校一直坚持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但是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一直不高、可信度较低,问卷设计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调研的反馈较慢,滞后于市场的变化,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2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及举措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改进:
2.1 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质量
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推荐网络,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质量。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网上宣传力度,为学生广泛寻找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建设,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信息。要有专人负责学生就业信息收集并及时公布在就业信息网站上;在往届毕业生中设立信息员,动员他们经常为学院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毕业生-企业信息互动平台,加强企业与毕业生的联系、互动,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从而指导学院专业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1)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服务质量。要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选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得他们能真正胜任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而真正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职业指导。要邀请经验丰富有企业经验的工程师、教授、企业领导、成功校友与学生交流,开展就业指导,使得学生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2)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采用有效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法,给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要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形成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如在一年级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着重讲授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使学生初步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属行业的特征;二年级着重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主要侧重求职择业技巧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等。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等测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或小范围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再次,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如女生、家庭贫困、学业压力较大的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就业。
2.3 以创业教育为契机,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必修课0和公共选修课,编写《创业实务》等相关教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构建课堂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集普惠性教育教学为基础、团队培训为重点、精英扶植为突破的创业教育模式。
2.4 以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抓手,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校友回访等多种手段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并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增强学院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学生就业单位等的联系,积极开拓学生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以提高学生“就业力”为契机,逐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 结语
高职院校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关键就是能否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的高职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深入挖掘就业市场,加强学生的就业辅导,逐步渗透创业教育,强化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当前乃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 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6,8(2),50-53.
[2] 张瑾.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6),80-82.
[3] 高安京,郑碧楠.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1.
[4] 李菽林.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问题追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教育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an Guan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 were analyzed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al platform;graduates’employment information quality was improved;taking career plan being as a main line, vareer guidance of students was strengthened;taking business education as an opportunity,students’self-business abilities were promoted;based on the social research and graduates’follow-up survey,direction and practic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was improved. With four sides of the above,we coul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situ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areer guidance and service;Studen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2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高职学生就业逐步进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时代,这种崭新的就业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系统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获得的就业信息不充分,且人才市场信息有待进一步挖掘[1]
就业市场是实行双向选择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都需要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最及时、最全面和最真实的信息,目前,由于经费、条件和手段的限制,高职院校很难把握最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还没有完全实现从“单位找学校”到“学校找单位”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同时,信息发布手段较单一,就业指导部门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更新速度慢,板块内容陈旧,与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不贴近,内容不够充实,未设立信息交流平台,致使与毕业生的交流是单向而被动的。
1.2 学生的就业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
(1)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和专家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都配备了相应的辅导员,但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导员人数有限,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人数不协调,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这些辅导员还有其他纷繁复杂的学生具体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难对在校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不可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更不可能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时全面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的配备上虽然注重了专业配制,优先选择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形成人才资源互补,但是在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和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于就业指导和咨询这样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和岗位来说,指导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外,还必须要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资格证书,而我们的辅导员们显然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
(2)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纳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强化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但是与香港以及国外相比较,我们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我们的就业指导主要围绕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仅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介绍,针对学生个体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指导”还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挖掘。
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承担,他们大多刚从学校毕业,较年轻,往往缺乏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养,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并且部分辅导员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求职过程,无法体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他们也只能从书本、新闻等渠道,了解掌握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地职业生活规划指导。
1.3 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渗透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业也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其影响力在学生中逐步提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创业园、创业实体的孵化等方式开展了创业实践;虽然部门高职院校培训了创业教育培训师,奠定了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队伍基础,但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还在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1.4 社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有待进一步深入
搞好就业指导,必须深入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动向。同时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可以找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院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虽然不少高职院校一直坚持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但是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一直不高、可信度较低,问卷设计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调研的反馈较慢,滞后于市场的变化,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2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及举措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改进:
2.1 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质量
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推荐网络,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质量。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网上宣传力度,为学生广泛寻找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建设,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信息。要有专人负责学生就业信息收集并及时公布在就业信息网站上;在往届毕业生中设立信息员,动员他们经常为学院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毕业生-企业信息互动平台,加强企业与毕业生的联系、互动,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从而指导学院专业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1)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服务质量。要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选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得他们能真正胜任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而真正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职业指导。要邀请经验丰富有企业经验的工程师、教授、企业领导、成功校友与学生交流,开展就业指导,使得学生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2)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采用有效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法,给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要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形成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如在一年级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着重讲授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使学生初步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所属行业的特征;二年级着重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主要侧重求职择业技巧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等。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等测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或小范围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再次,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如女生、家庭贫困、学业压力较大的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就业。
2.3 以创业教育为契机,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必修课0和公共选修课,编写《创业实务》等相关教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构建课堂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集普惠性教育教学为基础、团队培训为重点、精英扶植为突破的创业教育模式。
2.4 以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抓手,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校友回访等多种手段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并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增强学院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学生就业单位等的联系,积极开拓学生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以提高学生“就业力”为契机,逐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 结语
高职院校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关键就是能否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的高职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深入挖掘就业市场,加强学生的就业辅导,逐步渗透创业教育,强化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当前乃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 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6,8(2),50-53.
[2] 张瑾.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6),80-82.
[3] 高安京,郑碧楠.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1.
[4] 李菽林.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问题追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