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些年,我常常会想起复读时的一个画面,它像刻在我心底的一枚抹不去的印记,会突然出现在我的梦里。更神奇的是,每次深陷困境之时,一想到它,我犹豫和脆弱的意志便能寻觅到支撑。
复读的九个月里,我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住,每天清晨都会骑车路过一片小小的湖。远远看见一个男生站在岸边对着湖面大声朗读英文。发音不是很标准,声音却极其响亮,整个世界像是变成他一个人的。
每天都是如此,总是早我之前到达,从未有过间断。像是变成一种习惯,每次经过,我都会朝着湖边望一眼。他很专心,不会留意周围的世界。当然,也不会注意到有我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有时我会好奇,能支撑着他这么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便联想到当下的自己,似乎就懂了一点什么。
直到后来,我才真正地明白,这份神奇的支撑,其实就是珍贵的初心。
但高四的我,由于第一年的高考落榜,把梦想看得太遥远而沉重了。总感觉自己卑微,像一粒尘土,被狂风吹着走,心被悬在半空,迷茫和自卑的情绪久久化散不开。从一开始,我们就要面临被归类的事实,高考成绩似乎成为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在这里,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学习多优秀,高考发挥失常会被视作可笑的借口。
当时,我被分配到教室里很靠后的一个角落,旁边的桌椅空着,并没有同桌。即使近视看不清黑板,也不敢告诉班主任,怕受到歧视,心底却暗暗较劲,但更多的是不甘和委屈。
即使情绪低落,但从来不指望有人会走过来鼓励我。大家都是同样的命运,为了最后一搏,都在奋力做题背书。我想,那段岁月,没有谁比我更懂什么叫孤独,只能硬生生地逼着自己嚼烂它,自我催促着赶快走出来。
也曾试着改变,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我硬着头皮走到教室的前排位置,拿着笔和纸,脸上挂着尴尬的笑,请教那些优等生,希望能获得帮助,却被一句“我现在很忙”堵得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灰溜溜地跑回原位。
有偷偷掉过眼泪吗?时隔这么多年,似乎连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我只知道,这样尴尬与心酸的记忆,后来的我从不敢跟任何人提及。那段来自外界的否定甚至是伤害,像是命运额外给予我的一份“恩赐”,它让我接受了现实,也看清了自己。
那时,我最喜欢听一首歌,从歌中获取力量,几句歌词至今印象深刻:“痛也是合情合理,你要日后成大器,灰灰的天都要撑得起。谁可善待你,由自己的嘴巴和自己讲一声要争气。”
二
不存在劳而无获,我一直相信这样的真理。在孤独地努力之后,复读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名次终于进入中上游,拥有了选择座位的权利。
我也终于拥有了一个同桌,她是个努力的女生,第一年放弃机会,选择复读。我很幸运能和她坐在一起,她并没有其他优等生那样难以相处。相反,她很善良,我经常问她一些不懂的题目,即使再忙,她都会先停下来给我耐心讲解。
她平时话并不多,但很热心,看出我的担忧,总是像一个姐姐一样,试图找一些话题聊,或者拿出一个问题与我讨论。她知道我怕吵,自控力又差,便想尽办法给我买隔音耳机。她学习比我进步快,曾有过多次转调到更好座位的机会,但最后都留下来。
当时,学校为了帮我们舒缓压力,会给我们安排课间十分钟的跑操。我常常和她并排,一边跑一边小声跟自己喊:“再加把劲,再加把劲。”后来,她也跟着我一起喊,默契如此,信心倍增。
或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因为和更优秀的人相处,我开始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暗暗下定决心要达成。我也不清楚突然之間哪来的勇气,总之就偏执地相信,我的梦想不该止步于此。我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再刻意区分差生和优生,我只负责做自己,不到最后一刻,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渐渐熟悉之后,周末常常和她从令人窒息的教室逃出来,到操场散散心。一次,傍晚在看台上听校园广播时,她突然扭过头看着旁边的我,问了一句:“你害怕高考么?”
那时候,距离高考还剩一个多月,我想了想说:“现在不怕了。”
“那我也不怕。”她这样回答我。
随后两人便沉默地待到快要上晚自习,走回去的路上,彼此不再说话,爬幽长黑暗的楼梯,一直到四楼。楼道开始看见微亮的光,教室的门紧紧关着,轻轻推开,一道亮光射进眼睛。教室内坐满曾被梦想打倒又重新站起的人,低着头跟命运做着反抗。
晚上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想任何事,专注持久的意志力给人一种时间停止的错觉。学习结束已经接近十点,路上行人稀少,雨后街道,黏湿潮热,偶尔经过一辆车,借着微弱的光我能看见瘦长的影子。我想起过去发生过的许多相似场景,事件的重叠必定想要说明一些什么,是什么呢?
高考越来越近,大家的脚步都不自觉地加快,天还未亮,餐厅已经坐满人,豆浆和葱花饼,几个月吃下来已经吃不出味道。背包里塞满英文单词和数学习题,手里提着热水瓶。即使如此,总是有人赶在你的前面,走在楼道,能清楚地听见背书的声音。
我和她在晚自习熄灯后,会拿出充电的小台灯,借着微弱的光再做几道题或者背几个英文单词。下楼时,我举着手电筒照路,浑身疲惫,通常很少讲话。她喜欢拿出水卡一边走一边在墙壁上划动,空旷的楼道,发出“咔嚓咔擦”的声响。
这种重复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校歌传来的操场上,有人放飞了气球。明朗炫目的天光中,五彩斑斓的气球迫不及待地升向天空,又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吹得东摇西摆。很像此刻的我们就在远方,在观望着我们的青春,如同Lomo相片,一帧一帧地记载着那些年月的欢喜和忧伤,和狂妄。
我听见自己心中鼓动的声音,在喊着我们这次一定可以成功。她一定也听见了吧,我握了握她的手。带着这样的心情,她像个大人那样眯起眼睛仰望天空,看着那些被释放的心变得自由而又无所归依,试图把那副景象永远地刻入眼底。
友谊的支撑,拼搏的力量,九个月漫长难熬的时光,最终被定格在一张薄薄的大学通知书上。与她通话,喜悦和激动很少,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因为,没有谁比我们更清楚,即使这一路磕磕绊绊,但都没有停下来。至始至终,都清楚终点在哪里,不为外界的干扰轻易改变初衷,这是福气所在,运气所在。
三
后来,一次大学暑假回家,傍晚坐的公交路过曾经的高中,正巧赶上学生放学。熟悉的场景,统一蓝白相间的校服,女生扎着马尾,男生利索的短发,一群或三两结伴。道路两旁的小吃摊,水果店,卖汽水的,旧杂志出租屋。
我也曾偷偷溜进高中母校,我记得那天在校园的操场停留很久,离开之前,还拿着手机拍下几张自己和一些老地方的合影。毫不矫情地说,我很想念那一张张泛着木香的老课桌,以及窗台旁盛放着的花儿,我们曾轮流给它浇过水,说过心底的忧愁。
如今再回首高四,虽然过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遂,也差点就败下阵来。但我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自己走到现在,我喜欢把它称作最纯粹又略显贫瘠的梦想,一个看起来并不很轻松的梦想。
我至今还常常听到,很多高中生跑来跟我抱怨学习的无聊,以及让他们喘不过气的压力。其实我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就看见自己曾经的影子。但我不会跟他们讲道理,也不想跟他们说闯荡世界有多么难,我想我可能还不够这个资格。在我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对梦想多出一份理解,不再妄论什么成与败之后,我更喜欢告诉他们一句话——记住初心,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梦想就是这么简单。
你要相信,黑夜如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终会是坚持下来的人获得的奖赏。
这些年,我常常会想起复读时的一个画面,它像刻在我心底的一枚抹不去的印记,会突然出现在我的梦里。更神奇的是,每次深陷困境之时,一想到它,我犹豫和脆弱的意志便能寻觅到支撑。
复读的九个月里,我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住,每天清晨都会骑车路过一片小小的湖。远远看见一个男生站在岸边对着湖面大声朗读英文。发音不是很标准,声音却极其响亮,整个世界像是变成他一个人的。
每天都是如此,总是早我之前到达,从未有过间断。像是变成一种习惯,每次经过,我都会朝着湖边望一眼。他很专心,不会留意周围的世界。当然,也不会注意到有我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有时我会好奇,能支撑着他这么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便联想到当下的自己,似乎就懂了一点什么。
直到后来,我才真正地明白,这份神奇的支撑,其实就是珍贵的初心。
但高四的我,由于第一年的高考落榜,把梦想看得太遥远而沉重了。总感觉自己卑微,像一粒尘土,被狂风吹着走,心被悬在半空,迷茫和自卑的情绪久久化散不开。从一开始,我们就要面临被归类的事实,高考成绩似乎成为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在这里,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学习多优秀,高考发挥失常会被视作可笑的借口。
当时,我被分配到教室里很靠后的一个角落,旁边的桌椅空着,并没有同桌。即使近视看不清黑板,也不敢告诉班主任,怕受到歧视,心底却暗暗较劲,但更多的是不甘和委屈。
即使情绪低落,但从来不指望有人会走过来鼓励我。大家都是同样的命运,为了最后一搏,都在奋力做题背书。我想,那段岁月,没有谁比我更懂什么叫孤独,只能硬生生地逼着自己嚼烂它,自我催促着赶快走出来。
也曾试着改变,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我硬着头皮走到教室的前排位置,拿着笔和纸,脸上挂着尴尬的笑,请教那些优等生,希望能获得帮助,却被一句“我现在很忙”堵得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灰溜溜地跑回原位。
有偷偷掉过眼泪吗?时隔这么多年,似乎连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我只知道,这样尴尬与心酸的记忆,后来的我从不敢跟任何人提及。那段来自外界的否定甚至是伤害,像是命运额外给予我的一份“恩赐”,它让我接受了现实,也看清了自己。
那时,我最喜欢听一首歌,从歌中获取力量,几句歌词至今印象深刻:“痛也是合情合理,你要日后成大器,灰灰的天都要撑得起。谁可善待你,由自己的嘴巴和自己讲一声要争气。”
二
不存在劳而无获,我一直相信这样的真理。在孤独地努力之后,复读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我的名次终于进入中上游,拥有了选择座位的权利。
我也终于拥有了一个同桌,她是个努力的女生,第一年放弃机会,选择复读。我很幸运能和她坐在一起,她并没有其他优等生那样难以相处。相反,她很善良,我经常问她一些不懂的题目,即使再忙,她都会先停下来给我耐心讲解。
她平时话并不多,但很热心,看出我的担忧,总是像一个姐姐一样,试图找一些话题聊,或者拿出一个问题与我讨论。她知道我怕吵,自控力又差,便想尽办法给我买隔音耳机。她学习比我进步快,曾有过多次转调到更好座位的机会,但最后都留下来。
当时,学校为了帮我们舒缓压力,会给我们安排课间十分钟的跑操。我常常和她并排,一边跑一边小声跟自己喊:“再加把劲,再加把劲。”后来,她也跟着我一起喊,默契如此,信心倍增。
或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因为和更优秀的人相处,我开始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暗暗下定决心要达成。我也不清楚突然之間哪来的勇气,总之就偏执地相信,我的梦想不该止步于此。我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再刻意区分差生和优生,我只负责做自己,不到最后一刻,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渐渐熟悉之后,周末常常和她从令人窒息的教室逃出来,到操场散散心。一次,傍晚在看台上听校园广播时,她突然扭过头看着旁边的我,问了一句:“你害怕高考么?”
那时候,距离高考还剩一个多月,我想了想说:“现在不怕了。”
“那我也不怕。”她这样回答我。
随后两人便沉默地待到快要上晚自习,走回去的路上,彼此不再说话,爬幽长黑暗的楼梯,一直到四楼。楼道开始看见微亮的光,教室的门紧紧关着,轻轻推开,一道亮光射进眼睛。教室内坐满曾被梦想打倒又重新站起的人,低着头跟命运做着反抗。
晚上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想任何事,专注持久的意志力给人一种时间停止的错觉。学习结束已经接近十点,路上行人稀少,雨后街道,黏湿潮热,偶尔经过一辆车,借着微弱的光我能看见瘦长的影子。我想起过去发生过的许多相似场景,事件的重叠必定想要说明一些什么,是什么呢?
高考越来越近,大家的脚步都不自觉地加快,天还未亮,餐厅已经坐满人,豆浆和葱花饼,几个月吃下来已经吃不出味道。背包里塞满英文单词和数学习题,手里提着热水瓶。即使如此,总是有人赶在你的前面,走在楼道,能清楚地听见背书的声音。
我和她在晚自习熄灯后,会拿出充电的小台灯,借着微弱的光再做几道题或者背几个英文单词。下楼时,我举着手电筒照路,浑身疲惫,通常很少讲话。她喜欢拿出水卡一边走一边在墙壁上划动,空旷的楼道,发出“咔嚓咔擦”的声响。
这种重复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校歌传来的操场上,有人放飞了气球。明朗炫目的天光中,五彩斑斓的气球迫不及待地升向天空,又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吹得东摇西摆。很像此刻的我们就在远方,在观望着我们的青春,如同Lomo相片,一帧一帧地记载着那些年月的欢喜和忧伤,和狂妄。
我听见自己心中鼓动的声音,在喊着我们这次一定可以成功。她一定也听见了吧,我握了握她的手。带着这样的心情,她像个大人那样眯起眼睛仰望天空,看着那些被释放的心变得自由而又无所归依,试图把那副景象永远地刻入眼底。
友谊的支撑,拼搏的力量,九个月漫长难熬的时光,最终被定格在一张薄薄的大学通知书上。与她通话,喜悦和激动很少,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因为,没有谁比我们更清楚,即使这一路磕磕绊绊,但都没有停下来。至始至终,都清楚终点在哪里,不为外界的干扰轻易改变初衷,这是福气所在,运气所在。
三
后来,一次大学暑假回家,傍晚坐的公交路过曾经的高中,正巧赶上学生放学。熟悉的场景,统一蓝白相间的校服,女生扎着马尾,男生利索的短发,一群或三两结伴。道路两旁的小吃摊,水果店,卖汽水的,旧杂志出租屋。
我也曾偷偷溜进高中母校,我记得那天在校园的操场停留很久,离开之前,还拿着手机拍下几张自己和一些老地方的合影。毫不矫情地说,我很想念那一张张泛着木香的老课桌,以及窗台旁盛放着的花儿,我们曾轮流给它浇过水,说过心底的忧愁。
如今再回首高四,虽然过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遂,也差点就败下阵来。但我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自己走到现在,我喜欢把它称作最纯粹又略显贫瘠的梦想,一个看起来并不很轻松的梦想。
我至今还常常听到,很多高中生跑来跟我抱怨学习的无聊,以及让他们喘不过气的压力。其实我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就看见自己曾经的影子。但我不会跟他们讲道理,也不想跟他们说闯荡世界有多么难,我想我可能还不够这个资格。在我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对梦想多出一份理解,不再妄论什么成与败之后,我更喜欢告诉他们一句话——记住初心,坚持下去,努力下去,梦想就是这么简单。
你要相信,黑夜如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破晓终会是坚持下来的人获得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