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 /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 =s /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 =s /v =200m/(5m/s)=40s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會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 /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 =s /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 =s /v =200m/(5m/s)=40s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會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