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控制是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也是实验室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得出准确实验数据的重要前提,因此把握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内容之一,而环境监测又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监测能够获取安全、真实、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接着分析数据来预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以及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为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与依据,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质量水平。
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定义和内容
水环境监测指的是把水体的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综合运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部分进行鉴定、监测和分析,利用实验或者仪器进行定量、定性、系统的描述,做出正确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节是水环境监测的关键之处,它指的是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将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中,确保监测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规定实验室的监测系统,如水样品的采样地点和方法、水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质量控制的程序以及技术培训等;二详细制定监测计划;三确定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价要求与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和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
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探讨
水环境监测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系统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水环境科学研究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对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运用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
1、 水环境质量保护工作
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全力抓好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针对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指导分门别类编制减排计划; 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修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削减总氮入湖污染负荷。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体系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2、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为了加强水环境监测質量控制,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1)为实验室配备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监测项目的准确性; (2)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 (3)将各个专业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在激励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质量控制
3.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体系和机构的建立是质控的基础。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做到各部门任务明确,职责分明,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3.2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环节,如水样布点、水样采集运输及保存、设备仪器的检验校验等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可靠依据。(1)实验室操作环境方面。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备,对特殊的实验场所进行适当隔离控制,同时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2)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仪器设备的精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计量分析仪器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该建立日常的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3)保证实验试剂的纯度和效能。实验试剂的状况是试验中直接决定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化学试剂质量不可靠或者保管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监测方法的选择。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选择最贴切最适宜的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应该以国家标准方法作为首选,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4、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质量控制
4.1实验室环境
在水样进行分析前,必须创造洁净的实验环境,尽量减少实验内污染成分、温度、温度对试验分析的影响。分析用仪器设备、玻璃量器应定期进行检定校正。同时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等沾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实验室内不得进行相互有干扰的组分分析。
4.2实验用水
实验用的去离子水要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并要经常检查水质。一般实验用水的电导率小于2.0μs/cm。对于一级用水尽可能用前现制,不贮存。二级水和三级水制备后可盛装在密闭的聚乙烯容器中。盛水容器保持清洁,应定期清洗,以免影响水的质量。
4.3试液
所用试液应根据使用情况适量配制试液,选用试液瓶时盛装时,容积和材质都要合适,并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配制试液时,在试液瓶上贴上标签,写明试液名称、试液组份、试液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等,并注明试液的有效期。试液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照射、远离热源,必要时可在瓶口罩上烧杯防尘。试液一经从试液瓶倒出,不得返回。保存在冰箱的试剂,应置室温时才能使用。
4.4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应使用纯度不低于优级纯的试剂或基准试剂配制,尽量购买标准物质使用。在购买标准物质时,必须购买有证标准物质。
5、数据记录及处理质量控制
现场监测采样、样品保存、样品传输、样品交接、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的原始记录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凭证。无论是室内分析还是现场监测,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分析项目,都要做好环境条件记录; 记录测量值时,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 测量负责人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数据处理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监测数据有效性检查、监测数据离群性检查、监测数据统计检验、监测数据方差分析和监测数据回归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在水环境监测质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以综合技术为手段,完成监测数据向水环境质量定性结论的转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能够预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质量。但是由于水环境监测网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确保基础操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会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12):152、154
[2]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79-80
[3]霍寅龙.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89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内容之一,而环境监测又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监测能够获取安全、真实、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接着分析数据来预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以及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为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与依据,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质量水平。
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定义和内容
水环境监测指的是把水体的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综合运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部分进行鉴定、监测和分析,利用实验或者仪器进行定量、定性、系统的描述,做出正确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节是水环境监测的关键之处,它指的是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将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许可范围中,确保监测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规定实验室的监测系统,如水样品的采样地点和方法、水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质量控制的程序以及技术培训等;二详细制定监测计划;三确定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价要求与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数据的科学和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尚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明确细则,水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监测机构人员的行为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相关的监测工作放任自流、职责不明。
2、缺乏统一管理的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
各地区各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但是责任不明、效率低下现象,加重了各级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多环节、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最后的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三、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探讨
水环境监测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系统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水环境科学研究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对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运用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
1、 水环境质量保护工作
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全力抓好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针对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指导分门别类编制减排计划; 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修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削减总氮入湖污染负荷。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体系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2、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人员素质水平,为了加强水环境监测質量控制,必须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1)为实验室配备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监测项目的准确性; (2)保证各类专业人员都能适时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 (3)将各个专业人员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在激励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质量控制
3.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体系和机构的建立是质控的基础。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做到各部门任务明确,职责分明,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3.2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环节,如水样布点、水样采集运输及保存、设备仪器的检验校验等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可靠依据。(1)实验室操作环境方面。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保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备,对特殊的实验场所进行适当隔离控制,同时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2)建立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仪器设备的精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计量分析仪器的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该建立日常的监测仪器设备检查和保养程序,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3)保证实验试剂的纯度和效能。实验试剂的状况是试验中直接决定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化学试剂质量不可靠或者保管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监测方法的选择。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选择最贴切最适宜的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应该以国家标准方法作为首选,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4、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质量控制
4.1实验室环境
在水样进行分析前,必须创造洁净的实验环境,尽量减少实验内污染成分、温度、温度对试验分析的影响。分析用仪器设备、玻璃量器应定期进行检定校正。同时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等沾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实验室内不得进行相互有干扰的组分分析。
4.2实验用水
实验用的去离子水要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并要经常检查水质。一般实验用水的电导率小于2.0μs/cm。对于一级用水尽可能用前现制,不贮存。二级水和三级水制备后可盛装在密闭的聚乙烯容器中。盛水容器保持清洁,应定期清洗,以免影响水的质量。
4.3试液
所用试液应根据使用情况适量配制试液,选用试液瓶时盛装时,容积和材质都要合适,并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配制试液时,在试液瓶上贴上标签,写明试液名称、试液组份、试液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等,并注明试液的有效期。试液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照射、远离热源,必要时可在瓶口罩上烧杯防尘。试液一经从试液瓶倒出,不得返回。保存在冰箱的试剂,应置室温时才能使用。
4.4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应使用纯度不低于优级纯的试剂或基准试剂配制,尽量购买标准物质使用。在购买标准物质时,必须购买有证标准物质。
5、数据记录及处理质量控制
现场监测采样、样品保存、样品传输、样品交接、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的原始记录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凭证。无论是室内分析还是现场监测,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分析项目,都要做好环境条件记录; 记录测量值时,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 测量负责人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数据处理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监测数据有效性检查、监测数据离群性检查、监测数据统计检验、监测数据方差分析和监测数据回归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在水环境监测质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以综合技术为手段,完成监测数据向水环境质量定性结论的转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能够预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质量。但是由于水环境监测网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确保基础操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会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12):152、154
[2]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79-80
[3]霍寅龙.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