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这一重要任务,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广泛的宣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选题,出版了《民族精神教育读本》一书。该书体现出了如下特色:
一、从理论的高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普遍尊奉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这是该书作者在对民族精神这个概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民族精神所作的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该书又进一步从宏观和理论的层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表现特点,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系统地阐述了民族精神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民族精神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该书按照时代发展的轨迹对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精神内涵作了界定,并且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开拓进取、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等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具体表现形式。第二,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该书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三,该书较详尽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认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与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结合。该书又分析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五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雷锋李素丽徐虎精神、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崇尚科学精神等新中国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将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书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论述了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的问题。强调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要把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塑造“四有”新人作为目标,要把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等作为具体的工作措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民族,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国家,就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就难以兴旺发达。在全国上下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强大的凝聚力。该书的适时出版,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对于理解、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责任编辑 柳 波
一、从理论的高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普遍尊奉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这是该书作者在对民族精神这个概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民族精神所作的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该书又进一步从宏观和理论的层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表现特点,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系统地阐述了民族精神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民族精神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该书按照时代发展的轨迹对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精神内涵作了界定,并且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开拓进取、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等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具体表现形式。第二,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该书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三,该书较详尽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认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与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结合。该书又分析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五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雷锋李素丽徐虎精神、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崇尚科学精神等新中国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将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书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论述了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的问题。强调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要把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塑造“四有”新人作为目标,要把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等作为具体的工作措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民族,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国家,就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就难以兴旺发达。在全国上下与“非典”病魔斗争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强大的凝聚力。该书的适时出版,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对于理解、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责任编辑 柳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