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文化既是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作为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既是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作为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与高度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是一种全面、可持续性的和谐。对于群众文化而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和谐社会。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1、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基础和先导。我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要防止两个视角的偏颇:一是只着眼于现实的具体操作,用日常的具体目标代替战略思想,缺少大视野;二是只着眼于道义文化理解,用单一的愿望代替现实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思考,容易走向空洞与随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更要关注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首先就是精神和谐与文化和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群众文化发展是与专业文化的互补结合。在形式多样化发展的专业化演出活动以及各类专业演艺群体逐步成熟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引导非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积累可以滋生出大量精彩的专业文化形式;其次,专业文化的成熟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最后,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在人才的共享上也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对于任何的文化形式来说,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专业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二者在人才资源上达到了共享与互补。
3、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通过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文化建设设施和培养生态文化队伍实现的。首先,可以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其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完全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群众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特别是提高生态道德水准。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使人拥有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与道德习惯,自觉养成遵循保护生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使它更容易把群众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统一到生态建设中来,把生态发展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
1、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与任何其他文化形式一样,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各类高水准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各个地区纷纷采用从外面引进优秀人才与地区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群众文化人才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搭建社区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平台。建立社区文化指导人才数据库的模式形成社区文化指导员的选拔、培训、派送和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只有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才能使得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艺术吸引力才能更加显著。
2、树立“服务”的理念,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作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3、广泛普及,务实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它的整体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高度,而且体现在量的广度。一个地区,如果仅是少数人偶尔搞搞活动,那么,纵然技艺出类拔萃,活动惊世骇俗,也不能表示这一地区的群众文化整体水平很高,局部不等于全部,个别不代表整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文化的普及程度,也是其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通俗易懂的艺术,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是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内容,虽在某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普及的内涵中蕴藏着提高的萌芽。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促进着“下里巴人”的升华,众多特色文化的艳丽香花。无不植于广泛普及的根。
4、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调整文化产业布局。目前,要突出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力争使五大产业的年均收入有较大增长。
5、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应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文化单位和企业提供群众欢迎、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統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打击一切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和不正当行为,优化、净化、美化文化市场环境。
6、以人为本,突出活动特色。要坚持群众性,使活动符合群众的“口味”,满足群众的需要,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扩大参与面。一是活动开展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二是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增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结合起来;三是把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内容,融入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文化大院等文化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有收获、有提高,并逐步使参与各类活动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以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一是采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大力开展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定,降低使用这些设施的门槛,让人民群众进得去、进得起:三是鼓励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送文化下乡,杜绝“热在上面、闲在中间、冷在下面”的现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大屯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群众文化既是整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而作为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与高度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是一种全面、可持续性的和谐。对于群众文化而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和谐社会。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
1、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谐精神的构建为基础和先导。我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要防止两个视角的偏颇:一是只着眼于现实的具体操作,用日常的具体目标代替战略思想,缺少大视野;二是只着眼于道义文化理解,用单一的愿望代替现实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思考,容易走向空洞与随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更要关注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首先就是精神和谐与文化和谐。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群众文化发展是与专业文化的互补结合。在形式多样化发展的专业化演出活动以及各类专业演艺群体逐步成熟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引导非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是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积累可以滋生出大量精彩的专业文化形式;其次,专业文化的成熟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最后,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在人才的共享上也起到了互补的功效。对于任何的文化形式来说,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专业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二者在人才资源上达到了共享与互补。
3、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建设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通过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文化建设设施和培养生态文化队伍实现的。首先,可以强化人们的生态意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其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完全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群众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特别是提高生态道德水准。在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使人拥有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与道德习惯,自觉养成遵循保护生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使它更容易把群众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统一到生态建设中来,把生态发展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
1、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资源。与任何其他文化形式一样,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各类高水准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各个地区纷纷采用从外面引进优秀人才与地区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群众文化人才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搭建社区文化艺术人才交流平台。建立社区文化指导人才数据库的模式形成社区文化指导员的选拔、培训、派送和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只有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才能使得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艺术吸引力才能更加显著。
2、树立“服务”的理念,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作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3、广泛普及,务实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它的整体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高度,而且体现在量的广度。一个地区,如果仅是少数人偶尔搞搞活动,那么,纵然技艺出类拔萃,活动惊世骇俗,也不能表示这一地区的群众文化整体水平很高,局部不等于全部,个别不代表整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文化的普及程度,也是其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通俗易懂的艺术,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是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内容,虽在某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普及的内涵中蕴藏着提高的萌芽。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促进着“下里巴人”的升华,众多特色文化的艳丽香花。无不植于广泛普及的根。
4、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调整文化产业布局。目前,要突出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力争使五大产业的年均收入有较大增长。
5、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应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文化单位和企业提供群众欢迎、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統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打击一切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和不正当行为,优化、净化、美化文化市场环境。
6、以人为本,突出活动特色。要坚持群众性,使活动符合群众的“口味”,满足群众的需要,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扩大参与面。一是活动开展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二是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增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结合起来;三是把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内容,融入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文化大院等文化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有收获、有提高,并逐步使参与各类活动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以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一是采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大力开展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定,降低使用这些设施的门槛,让人民群众进得去、进得起:三是鼓励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送文化下乡,杜绝“热在上面、闲在中间、冷在下面”的现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大屯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