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近年来,中职院校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一、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工作技能的积累阶段,对其未来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较低,致使学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自卑心理非常普遍,尤其很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感到低人一等;懒散、厌学情绪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抑郁与焦虑、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焦虑心理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心理障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乐观、积极、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要遵循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差异性教育,在制定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帮助。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要通过课堂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如何树立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团体辅导或是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咨询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价值观念以及个性特征,如何在全面普及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应对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建设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标,借助课程渠道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通过各种心理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了解必要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同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应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过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上下功夫,如自信心、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就业心理调适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甚至是各种质疑,促进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思考,师生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保持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心理教育活动与心理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注重训练一些心理调节的实用方法。
2.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后现代教育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认为它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会造成抑制,提出了平等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其平等互信的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与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认知与反思,获得情感体验,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实现心理状况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直接经验的体会,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心理体验。因此,不能进行心理知识的简单灌输,更多的是通过开放式的活动,促进精神的交流,自我反思,突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性特征,平等交流是心理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教师要根据现实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交流的主题,创设平等自由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使多层次交流的产生。
3.开展心理咨询专题教育
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测试分析表、非智力因素测试分析表和心理咨询记录等数据信息,按照心理问题的种类加以整理,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由此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客观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合理辅导,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障碍干预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为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不仅可以促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精神或神经方面有异样征兆的学生。但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中职院校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媒介。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同时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论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等。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会真实无拘束地反映自己的问题,从而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结论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不断地对职校的教育进行反思,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周琢虹.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的问题与对策.职教通讯,2006,(8).
[3]崔景贵.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4,(31).
关键词:职业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一、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工作技能的积累阶段,对其未来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较低,致使学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自卑心理非常普遍,尤其很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感到低人一等;懒散、厌学情绪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抑郁与焦虑、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自卑、抑郁和焦虑心理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心理障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乐观、积极、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要遵循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差异性教育,在制定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帮助。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要通过课堂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如何树立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团体辅导或是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咨询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价值观念以及个性特征,如何在全面普及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应对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建设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标,借助课程渠道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高效开展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通过各种心理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了解必要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同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应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过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上下功夫,如自信心、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就业心理调适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甚至是各种质疑,促进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思考,师生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保持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心理教育活动与心理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注重训练一些心理调节的实用方法。
2.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后现代教育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认为它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会造成抑制,提出了平等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其平等互信的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与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认知与反思,获得情感体验,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实现心理状况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直接经验的体会,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心理体验。因此,不能进行心理知识的简单灌输,更多的是通过开放式的活动,促进精神的交流,自我反思,突显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性特征,平等交流是心理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教师要根据现实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交流的主题,创设平等自由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使多层次交流的产生。
3.开展心理咨询专题教育
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测试分析表、非智力因素测试分析表和心理咨询记录等数据信息,按照心理问题的种类加以整理,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由此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客观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合理辅导,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障碍干预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为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开展。不仅可以促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精神或神经方面有异样征兆的学生。但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中职院校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媒介。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同时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论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等。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会真实无拘束地反映自己的问题,从而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结论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不断地对职校的教育进行反思,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周琢虹.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的问题与对策.职教通讯,2006,(8).
[3]崔景贵.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