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综合艺术课程已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并实施,然而毕竟是刚刚起步,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唱首歌 画幅画 游戏=综合课?
近年来,我听过很多各类艺术课程公开课、研讨课,但越听越糊涂,因为众多的艺术课已经脱离音乐课程改革的精神,而成了一块“七巧板”。许多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诠释的“综合”理念即“唱首歌 画幅画 游戏=综合课”,这样的综合实质上只是形式的综合,是各门艺术的简单拼凑。而这种形式上简单的拼奏不可能达到各门艺术学科实质上的沟通与交融。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腻烦了这样机械组合的教学方式时,我们的教师又如何来拼凑这块“七巧板”?
实施“综合艺术课”并不是说不管教学是不是需要,一上课就非得将音乐和其他内容一律加以综合。我们所提倡的“综合”只有在可能、必要、恰当的情况下,综合艺术教学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重视愉悦性,忽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艺术课程标准》明确艺术教学要由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素质的培养,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整合能力。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学生的愉悦性和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对一些必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这样的综合艺术课所产生的愉悦与快乐,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知识技能作根基。
新理念下的双基教学,是淡化而不是完全放弃,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知识技能融入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它、运用它,在各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中,教师从牧民生活人手,引导学生模仿牧民骑马、射箭、挤奶、摔跤时的动作,又让学生模仿骑马、射箭、挤奶、摔跤时的声效。巧妙引出与声效相对应的节奏训练。节奏训练变成了声效模仿,学生自然乐于参与,完全看不到在传统的双基训练中出现的生涩与冷场,相反课堂现场表现得融洽而和谐。
三、过分强调自主性
许多教师认为在艺术课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体现教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于是,在众多的艺术课上我们听得较多的便是教者鼓励的话语:“请大家自由发挥。”“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在一节《跳起舞》的艺术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说:“小朋友们,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于是学生们顿时手舞足蹈,有的选择了摔跤,有的骑马……教室里乱成一团,这样的发展有何意义。诚然,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控制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一种“自由发展”,而不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引领,那么学生的自由发展将毫无目标与方向。
四、处处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在教育教学上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颖,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因此,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就是优课。比如,在学唱歌曲时教者不再弹琴教唱示范,而是一遍一遍地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歌曲。殊不知学生早就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了,只顾着欣赏画面而不再有兴趣与注意力去听歌曲的具体旋律,一节课下来,学会歌曲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课可能学生很感兴趣。但与艺术教育的本质却是背道而驰的。一方面不利于教师的范唱范弹,发挥音乐专长;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容易被限制,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再者由于用过多的视觉内容,整节课就如同看电影,学生和教师都处于被动地位,使教与学两个主体缺乏相互交流。因此。教具的运用要恰当好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会因多媒体课件的加入而变得精彩。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丢,在此基础上正确引人新的技术手段。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上可以看出,艺术课程的实施确实存在较多的困难。作为艺术教师,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艺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推进艺术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才能使艺术改革之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
一、唱首歌 画幅画 游戏=综合课?
近年来,我听过很多各类艺术课程公开课、研讨课,但越听越糊涂,因为众多的艺术课已经脱离音乐课程改革的精神,而成了一块“七巧板”。许多综合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诠释的“综合”理念即“唱首歌 画幅画 游戏=综合课”,这样的综合实质上只是形式的综合,是各门艺术的简单拼凑。而这种形式上简单的拼奏不可能达到各门艺术学科实质上的沟通与交融。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腻烦了这样机械组合的教学方式时,我们的教师又如何来拼凑这块“七巧板”?
实施“综合艺术课”并不是说不管教学是不是需要,一上课就非得将音乐和其他内容一律加以综合。我们所提倡的“综合”只有在可能、必要、恰当的情况下,综合艺术教学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重视愉悦性,忽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艺术课程标准》明确艺术教学要由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素质的培养,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整合能力。但是如果过分注重学生的愉悦性和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对一些必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这样的综合艺术课所产生的愉悦与快乐,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知识技能作根基。
新理念下的双基教学,是淡化而不是完全放弃,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知识技能融入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它、运用它,在各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中,教师从牧民生活人手,引导学生模仿牧民骑马、射箭、挤奶、摔跤时的动作,又让学生模仿骑马、射箭、挤奶、摔跤时的声效。巧妙引出与声效相对应的节奏训练。节奏训练变成了声效模仿,学生自然乐于参与,完全看不到在传统的双基训练中出现的生涩与冷场,相反课堂现场表现得融洽而和谐。
三、过分强调自主性
许多教师认为在艺术课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体现教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于是,在众多的艺术课上我们听得较多的便是教者鼓励的话语:“请大家自由发挥。”“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在一节《跳起舞》的艺术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说:“小朋友们,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于是学生们顿时手舞足蹈,有的选择了摔跤,有的骑马……教室里乱成一团,这样的发展有何意义。诚然,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但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控制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一种“自由发展”,而不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引领,那么学生的自由发展将毫无目标与方向。
四、处处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在教育教学上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颖,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因此,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就是优课。比如,在学唱歌曲时教者不再弹琴教唱示范,而是一遍一遍地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歌曲。殊不知学生早就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了,只顾着欣赏画面而不再有兴趣与注意力去听歌曲的具体旋律,一节课下来,学会歌曲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课可能学生很感兴趣。但与艺术教育的本质却是背道而驰的。一方面不利于教师的范唱范弹,发挥音乐专长;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容易被限制,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再者由于用过多的视觉内容,整节课就如同看电影,学生和教师都处于被动地位,使教与学两个主体缺乏相互交流。因此。教具的运用要恰当好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会因多媒体课件的加入而变得精彩。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丢,在此基础上正确引人新的技术手段。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上可以看出,艺术课程的实施确实存在较多的困难。作为艺术教师,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艺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推进艺术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才能使艺术改革之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