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实施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美术工作坊是幼儿园依托美术工具、材料构建的幼儿美术工作空间,是强调幼儿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创作,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情感、认知等方面整合发展为目的的平台。美术工作坊是美术专用活动室的创新形式,是对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美工区的补充和延伸。幼儿通过在美术工作坊中工作,享受自主操作的愉悦感以及工作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同时,美术工作坊活动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促使幼儿获得按计划做事、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工作坊类型多样,目前开设较多的有布艺坊、纸艺坊、木艺坊、编织坊、石艺坊等。不论哪一种类型,相比于班级中的美术活动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首先,美术工作坊空间较大,可同时容纳更多的幼儿,解决了班级区域场地空间有限的问题;其次,充裕的空间也可以放置更加齐全、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营造更丰富的环境,从而更有利于幼儿的操作与发展;最后,作为幼儿园共享、开放的空间,美术工作坊为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机会。
  一、幼儿工作的特点
  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从事的活动是自己的工作。美术工作坊为幼儿的工作提供了场所和平台。那么,何为幼儿的工作呢?
  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儿童的主动作业既包括工作,也包括游戏。工作是指复演社会中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作为一种作业,它是积极的或机动的,它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表现出来。同时,它也包含了对材料持续不断的观察以及不断地制订计划和反省,以便使实践或实行的事物得以成功地进行下去。工作与游戏的不同,并非因为在工作中对具体的结果看得重,对活动的本身看得轻,而是因为在工作中,心中有结果的“意象”,活动的程序较长,更须持续不断地注意和努力地付出智慧。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两种本能,儿童对工作的渴望代表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本能,因为不工作,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儿童工作的本能证明工作对人类来说是天生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个物种的特征。蒙台梭利还强调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她认为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的愿望会从内心油然而生,即使在成年人身上,它也会呈现出这种特征。
  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儿童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儿童从事这种活动时,须有计划、有步骤、聚精会神,以期达成一定的结果。工作和游戏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工作一定要有产品;无论工作是简单还是复杂,工作者始终站在工作外面,对工作看得越清楚越好;工作做出作品,而游戏更多的是享受过程;无论如何简单的工作,都必须有工具和材料。此外,张雪门还指出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之间的不同。他认为工作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性质不一样,成人做工作往往是满足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幼稚园儿童做工作则不同,他们是为工作而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生活。这种工作是受最纯洁的基本劳动观念驱使的。
  从以上三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幼儿工作包含了以下 4个特征:第一,幼儿的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即相比于游戏活动,幼儿工作是一种具有内在目的性的活动,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尝试和修改,最终达成自己的工作成果。第二,幼儿的工作是自主的。它区别于成人的工作。幼儿开展工作不是因为外在力量,而是幼儿真实体验和情感流露的表现,由内心自发的冲动所驱使。第三,幼儿的工作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即幼儿在工作过程中对某项事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使经验得到不断更新和重建,最终完成自己的工作。第四,幼儿的工作蕴含教育价值。即通过工作,幼儿获得智力、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相应地,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从事自己的工作,也应当遵从幼儿工作的一般特点,即计划性、自主性、持续性、教育性。
  二、活动实施的建议
  理想中的美术工作坊活动不应盲目、被动地创建、实施,而是需要教师在理解幼儿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组织实施,从而使美术工作坊的独特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1.设计清晰的流程,促使幼儿工作富有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对人做事很是重要。有学者指出,人类越进化,就越具有经过事先考虑、有计划、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行为特征。可见,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而人的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现代生物学也表明,单细胞生物有类似高等动物“有计划”行为的萌芽,而人除了有小脑、中脑和间脑以外,还有着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使得人类能够在做事之前设定自己的目标,然后进行一定的构思,再围绕自己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和实践,还可以通过反省不断地调整,从而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见,人作为高等动物,作为独立意义上的人,在做事情或者从事某一方面劳动时,会找准目标、做好计划,继而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实践和调整,这样才能得到预想的成果。同样,对于幼儿而言, 3~6岁是他们各方面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认知方式等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尽管他们身心尚未发育完善,但身体里蕴藏着人类做事前所具有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需要一定的刺激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激发出来。在美术工作坊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方式及活动自主性的特点、低结构化的活动性质等,决定了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是以自主操作、自主管理为主的,但他们的自主活动不应是无序的、随心所欲的,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其进行有目的的工作。此外,美术工作坊中材料丰富、空间充足,同时进入工作的幼儿人数较多,教师要想让每位幼儿“有事可干”“不捣乱”,并有目的、自觉、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针对幼儿工作计划性、目的性以及美术工作坊本身的特点,教师在实施美术工作坊活动时可采取“流程式”的工作步骤,引导幼儿围绕一定的目标,不断尝试材料和工具,使原有的目的和实际操作不断适应、调和,最终取得工作成果。相比于自由、无约束的活动方式,“流程式”的工作方式促使幼儿按照自定的计划,并朝着某一结果而努力,真正实现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的主体地位。具体到不同类型的美术工作坊,教师可因坊而异。例如,在布艺坊中可以根据布艺的缝制过程,以“构思—打样—裁剪—缝制”的流程引导幼儿开展工作;在石藝坊中,以玩(洗石头,可在户外进行)—思(选石头,思考用石头做什么)—构(设计自己要制作的作品)—做(制作、上色)—展(展示石艺作品)的方式,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形态、颜色、纹路展开想象,并“因材施艺”。总之,“流程式”的工作方式按照“构思—设计—制作—反思”的线索进行,让幼儿在无形中遵循着美术工作坊工作的规律。但“流程式”不是工厂中机械化的生产程序,而是一种隐性的指导方式。这需要教师在不同坊中灵活变通,不能限制、压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表现。   2.灵活安排内容,体现幼儿工作的自主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一般体现在年龄差异、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等方面。
  幼儿园在确立不同美术工作坊的具体内容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例如,在布艺坊中,中班幼儿工作的内容涉及打样、裁剪、粘贴;到了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可进一步学习缝制、装饰等内容。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教师可提供给幼儿自主选择的工作内容。如布艺坊中的刺绣,活动难度较大,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发展较好的幼儿可选择,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则可以不选择此项工作,而是选择难度小一点的工作。个性差异则体现在幼儿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完成工作的速度、步伐不会一致,因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必统一。幼儿工作是出于自身的好奇和需要,因此,幼儿在工作时有自主表达、自主创作的权利。
  3.合理安排时间,保障幼儿工作的持续性
  正如杜威所言,幼儿作业时需要对材料持续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制订计划和进行反省、调整,才能使作业得以持续。幼儿进入美术工作坊后,先要熟悉环境、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而去体验和尝试各种材料。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的感受和体验是真实的、主观的,他们基于内在驱动力持续且注意力集中地工作,并按照自身的能力、速度来享受工作过程带来的成就感。幼儿长时间进行某一项工作看似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其实这是幼儿阶段工作的特点,教师切不可误解幼儿,操之过急。尽管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的一次完整体验是以其自身的爱好、需要为基点,并没有规律性的、固定化的时间限制,但如果幼儿在美术工作坊工作的时间不充裕,工作刚开始就被迫结束,那么幼儿的注意、兴趣等便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幼儿进入美术工作坊的次数很少,也非常不利于幼儿工作,无法对幼儿的学习和体验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安排美术工作坊活动时,应保障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和适宜的活动频率。
  充裕的时间指单次进入工作坊的时间要有保证。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会安排 50~6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幼儿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较高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工作。适宜的活动频率指幼儿每周进入工作坊的次数要适合。幼儿工作是持续的、不间断的。要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流程是不可能的,幼儿园在前期安排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事实上,工作频率过高和过低对幼儿都是不适宜的。频率太低,时间间隔过长,会造成幼儿的工作设计和想法被中断太久,所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工作频率过高,则会占用大量其他活动的时间,影响其均衡发展。
  4.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保证幼儿工作经验的完整性
  杜威认为经验有两个基本特点,即互相作用和连续性。互相作用强调经验是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而连续性强调过去经验对现在及将来经验的影响、现在经验对过去经验的影响,即不同时空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正因如此,“一个经验具有一个整体”“每一个完整的经验都朝向一个完成和终结运动”“它拥有内在的、通过有规则和有组织的运动而实现的完整性和完满性”。杜威的观点说明,幼儿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尽管会获得某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需要教师组织相应的活动,通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重新获得灵感和启示。因此,幼儿的自主活动方式与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其他活动方式并不互相排斥,相反,通过其他活动方式幼儿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完满的经验。
  在美术工作坊中,幼儿是以“流程式”的步骤进行工作的,这期间幼儿是自主的、独立的,不受任何人的打扰。但幼儿受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成熟等限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幼儿便需要从他人身上得到启示,触发新的灵感,重构原有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布艺坊开展分工做衣服活动时,幼儿面对复杂的、大型的工作,会在测量、裁剪、缝制等环节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而获得社会交往经验。不过,在美术工作坊中,会不时出现大部分幼儿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此时,便需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从中生成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的方式往往能高效、高质地帮助幼儿获得某些间接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于个体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教学活动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幼儿梳理重组经验,为他们接下来进行更高难度的活动积蓄力量。
  在美术工作坊中,个体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三者并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而是通过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获得持续的、完整的经验。教师在幼儿工作遇到问题时可生成相应的活动,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补充新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园应有机结合三种方式,支持幼儿开展在美术工作坊中的工作。
  美术工作坊是幼儿工作的小天地。幼兒在工作时有各种各样表达自我与材料、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计划等,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协商。教师根据幼儿工作的计划性、自主性、持续性、教育性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宜内容,以“流程式”的方式开展,并将个别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相结合,使美术工作坊真正成为幼儿向往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每年的 9~10月,我们都会在大 班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爱 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是 活动的核心目标。然而,“爱祖国”对 幼小的孩子來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 情感体验,如何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播下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呢?我们力图打破说教的桎 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孩子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进而萌发爱祖国的情感。而这一切的立足点就是孩子的原有经验。  在开展“我是中国人
期刊
在与成人的互动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各种评价,这种日常评价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其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
期刊
1. Background rnIn the United States, children are not meeting daily recommendations for 60min of moderate-to-vigorous activity.1 Because children spend a large
期刊
9月,在大班的一次“说新闻”活动中,有孩子说到了航天员,于是,我和孩子们聊起了关于航天的话题,有几个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看见四五个孩子在滑梯上来来回回地忙碌着。站在滑梯下面的仔仔对着滑梯上的凯凯大声说:“队长,准备好了没有?我要倒计时了。 ”凯凯一脸认真地对仔仔说:“可以发射了! ”仔仔和另外几个孩子便开始高声地倒数: “10,9,8,7,6, 5,4,3,2,1,0,发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