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确立动态的、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观;要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课堂;数学
素质教育事实上是一种人的教育,特别关注人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人格和尊严,都有自己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同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严格地执行和落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一、把握高中新课程——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1)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按照数学课程知识点位的整体把握,②按照数学课程知识主线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质内涵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2)教学实践要注重“实”。注重“问题—知识—方法—思想”的课堂教学反思模式;用好“四点一框”(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知识网络框图)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并注重积累,这样有利于整体把握新课程,让“整体把握新课程”融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之中,引经据典,理清脉络,搭桥铺路,设计流程。
(3)整体把握新课程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把握新课程的目标;二是整体把握新课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素养和能力);三是整体地从两个维度即基本脉络和知识结构来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四是高中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若真正开发和实施了这些项目,会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把握课堂组织——“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
有很多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任务进度完成得恰到好处,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课没有多少内涵,基本上是一种“作秀课”。本人认为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前顾后延”,达到“完而未完,余味无穷”的效果,这才算是一节好课。同时,备课未必是书面化的,也未必是体现在字面上的,而应凭借真才实学,由课内向课外无限延伸,引发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不懂和问题。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挑战性”,难度适宜,容量和广度适宜,分析、整合要恰当。一堂课的好坏特别要看问题的构建设置好不好、问题的解决好不好。在构建问题时,要把问题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且要有针对性,每一个环节都是带着我们设计的问题进行的。由上堂课到这堂课的迁移性问题,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性问题,巩固新授的反馈性问题,突出整合应用的强化性问题,体现趣味拓展的延伸性问题,每一种问题都要精心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
三、把握未来的理想课堂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更是一门艺术。本人在努力追求着理想的课堂。
(1)共鸣课堂,主要体现为:①创设和谐氛围,实现认知共鸣;②利用创新探究,激起思维共鸣;③通过合作交流,达成情感共鸣。
(2)生态课堂。课堂是一个人群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组成课堂的要素有三个:①物理要素,如学校大楼、教室和装饰物、教具和电教设备等;②社会要素: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环境,它还是一个团队,一群有着相同目标的学习者,这个团体的每位成员有着相同的社会结构;③个性要素,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是由教师和学生这些“人”组成的。每个个体都将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特殊的期望、天赋、关怀和挑战,带到这个环境中。
(3)黄金课堂。黄金课堂是利用黄金分割比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针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来进行定义的。
课堂效率=0.618×学生课堂学习效率+0.382×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0.618×(课堂学习产出/课堂学习投入)+0.382×(课堂教学产出/课堂教学投入)
(4)超越课堂。超越课堂体现在“超越文本”“超越学科”“超越时空”“超越媒体”四个方面:①所谓“超越文本”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现行高中教材、不照本宣科,而是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抓住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观念;②所谓“超越学科”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独立的单一学科的教学观念,重点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大众学科、工具性学科,它广泛地在各领域内得到应用;③所谓“超越时空”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教学观念;④所谓“超越媒体”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媒体的教学观念。所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形媒介物,比如粉笔、教科书、纸张等。然而,媒体永远只能是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效地选择媒体,促进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课堂;数学
素质教育事实上是一种人的教育,特别关注人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人格和尊严,都有自己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同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严格地执行和落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一、把握高中新课程——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1)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按照数学课程知识点位的整体把握,②按照数学课程知识主线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质内涵是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2)教学实践要注重“实”。注重“问题—知识—方法—思想”的课堂教学反思模式;用好“四点一框”(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知识网络框图)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并注重积累,这样有利于整体把握新课程,让“整体把握新课程”融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之中,引经据典,理清脉络,搭桥铺路,设计流程。
(3)整体把握新课程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把握新课程的目标;二是整体把握新课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素养和能力);三是整体地从两个维度即基本脉络和知识结构来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四是高中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若真正开发和实施了这些项目,会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把握课堂组织——“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
有很多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任务进度完成得恰到好处,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课没有多少内涵,基本上是一种“作秀课”。本人认为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前顾后延”,达到“完而未完,余味无穷”的效果,这才算是一节好课。同时,备课未必是书面化的,也未必是体现在字面上的,而应凭借真才实学,由课内向课外无限延伸,引发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不懂和问题。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挑战性”,难度适宜,容量和广度适宜,分析、整合要恰当。一堂课的好坏特别要看问题的构建设置好不好、问题的解决好不好。在构建问题时,要把问题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且要有针对性,每一个环节都是带着我们设计的问题进行的。由上堂课到这堂课的迁移性问题,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性问题,巩固新授的反馈性问题,突出整合应用的强化性问题,体现趣味拓展的延伸性问题,每一种问题都要精心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
三、把握未来的理想课堂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更是一门艺术。本人在努力追求着理想的课堂。
(1)共鸣课堂,主要体现为:①创设和谐氛围,实现认知共鸣;②利用创新探究,激起思维共鸣;③通过合作交流,达成情感共鸣。
(2)生态课堂。课堂是一个人群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组成课堂的要素有三个:①物理要素,如学校大楼、教室和装饰物、教具和电教设备等;②社会要素: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环境,它还是一个团队,一群有着相同目标的学习者,这个团体的每位成员有着相同的社会结构;③个性要素,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是由教师和学生这些“人”组成的。每个个体都将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特殊的期望、天赋、关怀和挑战,带到这个环境中。
(3)黄金课堂。黄金课堂是利用黄金分割比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针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来进行定义的。
课堂效率=0.618×学生课堂学习效率+0.382×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0.618×(课堂学习产出/课堂学习投入)+0.382×(课堂教学产出/课堂教学投入)
(4)超越课堂。超越课堂体现在“超越文本”“超越学科”“超越时空”“超越媒体”四个方面:①所谓“超越文本”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现行高中教材、不照本宣科,而是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抓住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观念;②所谓“超越学科”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独立的单一学科的教学观念,重点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大众学科、工具性学科,它广泛地在各领域内得到应用;③所谓“超越时空”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教学观念;④所谓“超越媒体”观念,是指一种不拘泥于媒体的教学观念。所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形媒介物,比如粉笔、教科书、纸张等。然而,媒体永远只能是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效地选择媒体,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