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本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G)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包括心肌梗死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CRP浓度也逐渐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和CRP可以联合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清尿酸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65-01
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冠心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1]。血清尿酸(UA)是肾功能检测一项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对机体炎症反应做出预测的敏感指标急性期相应蛋白,有研究报导CRP和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程度密切相关。为探讨UA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我院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尿酸、C反应蛋白的检测,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80名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7±6.2)岁。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心肌梗死17例,所有患者均无痛风、糖尿病、心肝功能异常、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注入真空负压促凝管中,室温下静置1小时,经离心分离血清后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检测。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原装配套试剂盒。UA使用日立公司74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浓度,采用尿酸酶法。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果
两组人员均经检测和对比其CRP和UA水平,发现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的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心病变程度的加重,CRP水平也逐渐增加。但在比较UA水平时,只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合对照组的CRP和UA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产生是由于脂质过氧化及超氧自由基的损伤,造成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和粥样硬化[2]。过去认为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冠脉病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涉及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过程有关,而且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炎症、感染(如肺炎、幽门螺杆菌、支原体感染等)也可导致冠脉病发生。有研究表明体内CRP水平越高,炎症聚及的血管范围越广,数量越多,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可能形成的梗死面积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CRP的浓度也逐渐增加。说明CRP可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检测因子,这也与国内外[3]相关研究结果也相符合。
UA是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75%从肾脏排出,其余在肝脏分解或随胆汁排出[4]。血清尿酸和冠心病相互影响的机理可能为:①尿酸结晶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可损伤动脉内膜,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增加,而出现心血管疾病。②高浓度的UA,促进氧自由基的生长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已被证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③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时,肾小球的虑过功能会明显降低,无法排除大量UA,导致血液中UA水平升高。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冠心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UA水平发现,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的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稳定性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冠心病早期尿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尿酸的浓度也逐渐增加,UA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尚未得到研究证实。但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存在相关性。
总之,UA和CRP可以作为冠心病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可与心血管病其它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少勇,幸丽娅.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2):82
[2] Craig RG,Vip JK,So MK,et al.Relationship of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 to the acute-phase[J].J Periodonto,2003,74(7):1007
[3] 牟华明,庞小华,祝之明,等.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对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3):217-220
[4] 卜令同,吴 桥,江荣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257-259
关键词:血清尿酸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8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65-01
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冠心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1]。血清尿酸(UA)是肾功能检测一项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对机体炎症反应做出预测的敏感指标急性期相应蛋白,有研究报导CRP和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程度密切相关。为探讨UA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我院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尿酸、C反应蛋白的检测,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80名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7±6.2)岁。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心肌梗死17例,所有患者均无痛风、糖尿病、心肝功能异常、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注入真空负压促凝管中,室温下静置1小时,经离心分离血清后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检测。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原装配套试剂盒。UA使用日立公司74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浓度,采用尿酸酶法。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果
两组人员均经检测和对比其CRP和UA水平,发现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的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心病变程度的加重,CRP水平也逐渐增加。但在比较UA水平时,只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合对照组的CRP和UA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产生是由于脂质过氧化及超氧自由基的损伤,造成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和粥样硬化[2]。过去认为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冠脉病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涉及损伤炎症细胞的浸润过程有关,而且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炎症、感染(如肺炎、幽门螺杆菌、支原体感染等)也可导致冠脉病发生。有研究表明体内CRP水平越高,炎症聚及的血管范围越广,数量越多,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可能形成的梗死面积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CRP的浓度也逐渐增加。说明CRP可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检测因子,这也与国内外[3]相关研究结果也相符合。
UA是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75%从肾脏排出,其余在肝脏分解或随胆汁排出[4]。血清尿酸和冠心病相互影响的机理可能为:①尿酸结晶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可损伤动脉内膜,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增加,而出现心血管疾病。②高浓度的UA,促进氧自由基的生长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已被证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③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时,肾小球的虑过功能会明显降低,无法排除大量UA,导致血液中UA水平升高。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冠心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UA水平发现,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的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稳定性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冠心病早期尿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尿酸的浓度也逐渐增加,UA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尚未得到研究证实。但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存在相关性。
总之,UA和CRP可以作为冠心病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可与心血管病其它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少勇,幸丽娅.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2):82
[2] Craig RG,Vip JK,So MK,et al.Relationship of 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 to the acute-phase[J].J Periodonto,2003,74(7):1007
[3] 牟华明,庞小华,祝之明,等.脂蛋白(a)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对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3):217-220
[4] 卜令同,吴 桥,江荣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