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理性瘢痕是人体经历各种损伤后通过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及其产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的增殖及其产物大量沉积的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虽然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是仍缺乏疗效满意的方案[1-2].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一些特殊的胚胎皮肤组织具有特有的再生能力,使早期在成体炎性反应中的内皮细胞、炎性细胞等没有进入这类胎儿皮肤创面[3],从而使组织达到无炎
【机 构】
:
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瘢痕是人体经历各种损伤后通过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及其产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的增殖及其产物大量沉积的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虽然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是仍缺乏疗效满意的方案[1-2].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一些特殊的胚胎皮肤组织具有特有的再生能力,使早期在成体炎性反应中的内皮细胞、炎性细胞等没有进入这类胎儿皮肤创面[3],从而使组织达到无炎性、无瘢痕愈合.但在兔胚胎皮下植入带菌海绵时,仍可观察到明显的纤维化和血管增生[4],并且胚胎伤口以瘢痕方式愈合,于是试图研究炎性反应与无瘢痕愈合之间的联系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联合射频电波刀治疗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例210侧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76侧)采用大汗腺清除术治疗,B组(67例,134侧)采用联合射频电波刀的改良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腋臭治愈率A、B两组分别为82.89% (63/
双环法或中央蒂法乳房缩小手术是国内较常使用的乳房缩小术式,方法简便,术后瘢痕隐蔽,为许多手术医生及患者所选择.但是该方法也存在较多的局限,如手术者对手术设计及乳房组织量切除的掌握存在问题,或对乳房的血液供应的解剖不清晰,即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乳晕、乳头坏死[1-2].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们收治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后并发症患者11例,采取不同方法予以修复。
目的 探讨应用膝上外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9例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同时,采用以膝上外侧穿支为蒂的V-Y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遗留创面等宽,而V-Y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9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5例于术后6~8个月行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5 ~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
管状鼻畸形(Proboscis lateralis)又称管状喙样鼻、管形鼻或先天性鼻赘,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颅面部疾病.以面中部管状鼻样软组织突出为特点,常伴有同侧半鼻缺损、眼周组织缺损及颅面裂等多种畸形.1884年Selenkoff A首次对该疾病进行了描述定义[1],据Khoo[2] (1985)统计100多年来该病见于文献报道者仅34例,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小于1∶100 000[
目的 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 cm×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乳房是女性的哺乳和第二性征器官,又是形成人体曲线美和体现女性魅力的重要结构,长期以来受到相关医学专业及女性自身的密切关注。
由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协办,美国整形外科学会(ASPS)和美国整形外科基金会(ASF)共同协办的,第一届中美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5月16—18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
本文针对科学研究项目的特点,结合医学领域科研项目评估的现状,从"为何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的角度,综述了医学科研项目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评估中尚需解决的问题,以期增加对评估的认识,为正确评价医学科研项目提供参考。
目的 根据胸锁乳突肌肌蒂锁骨骨膜瓣的特点,修复颈部肿瘤术后的气管壁缺损.方法同侧胸锁乳突肌血运因行淋巴清扫或放疗而受损害者,可应用对侧胸锁乳突肌肌蒂锁骨骨膜瓣,充分游离其蒂部,注意保护甲状腺下动脉,用骨膜瓣修复气管壁缺损.结果本组以对侧骨膜瓣修复气管壁后皆可见上皮化及骨化形成,皆正常拔除气管插管,未见气管狭窄.结论对侧胸锁乳突肌肌蒂锁骨骨膜瓣可修复患侧胸锁乳突肌血运受损害的气管壁缺损,扩大了肌骨膜
一、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因出生后全身大面积黑色素痣于2007年8月10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家族史无异常,无类似疾病,其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患儿母亲怀孕8周时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未服用药物,余孕期无异常.检查:可见下腹部、背部、臀部及双侧大腿成片状黑色斑块,约占体表20%左右,其余全身可见多处散在点、片状黑色斑块,病变部位局部组织增厚,未及局限性肿块(图1).患儿发育正常,营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