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采购商品监管模式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制造业企业转型,专业市场采购、供应链服务等市场采购贸易应运而生。贸易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创新。本文根据市场采购贸易的特征和市场采购商品监管模式的变革,通过目前市场采购商品检验监管办法进行有效性的综合分析,尝试提出市场采购监管现存的问题与难题,积极探索商品监管新模式。
  关键词:市场采购;监管模式;现存问题;模式创新;贸易主体
  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市场采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形式各异多样,但可初步归纳为三种类型:市场采购、配送贸易及供应链机制。其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国内采购现货,对商品进行选拣、加工等步骤,在配送给客户的经营方式,差别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方式。采购商利用专业的市场平台进行洽谈买卖,而同商品生产企业无业务往来。
  1市场采购贸易现状简介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对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商品不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其他不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另行规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要件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实施按照“特定区域、特定主体和特定报关地”的要求,应当符合下列要件:一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的区域范围特定为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二是对外贸易经营者从事市场采购贸易,需向市场集聚区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这是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主体的限定。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国家商务部已于2012年7月委托同意义乌市商务局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因此,企业在义乌从事市场采购贸易,应在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前提下,再向义乌市商务局进行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的,海关不予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报关验放手续。三是考虑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涉及到监管方面的一些便利化措施,甚至涉及特定的前置配套要求,这些配套要求在主管地以外的海关、质检部门不一定具备,所以要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这是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通关地的限定。同时,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适用商品范围进行了限制性规定,明确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商品不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其他不宜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商品另行规定。
  1.2市场采购简化出口商品增值税征、退管理方式
  市场集聚区的市场经营户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由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持有关资料,到市场集聚区所在地国税部门办理免税备案手续。这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中最重点的政策,增值税免税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一般贸易方式下“征3%退3%”征管方式的执行难和“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方式下增值税增退管理不衔接等问题,是符合市场采购贸易的特殊流程以及有利于国内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
  1.3市场采购提高了出口商品通关便利
  首先,海关增设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方式,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给予便利通关。其次,根据市场采购贸易便利需要,海关和质检部门在“质量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的原则下,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在“管得住”的同时力求“通得快”;出台《市场采购小额小批量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规范(试行)》,實行验证监管和信用监管,对符合要求的市场采购小额小批量出口商品给予通关便利。
  1.4市场采购推进小商品国际贸易汇兑制度创新
  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对市场采购贸易外汇收支实施主体监管、总量核查和动态检测。同时,允许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向市场集聚区所在地外汇主管部门申请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2市场采购商品监管模式目前存在问题
  然而新的贸易方式发展的同时,给以往的检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采购的商品大多集中于口岸分散于各产地,区别于以往的监管地点都是货物的生产地,原有的监管机制以有多处不适宜。虽然通过在此方面不断改革,但商品监管工作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监管依据,监管成果差
  因其新型贸易方式的特殊性,相应的法规与规章不完善,导致当地检验机构難以做出有力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因缺少法规的支撑,在实际的检验操作过程中,执行也比较困难,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报检的要求不明确、检验的依据与实际的需求不符等等诸多情况都存在问题。加之工作缺乏目的性、依据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检验政策多变化,给基层检验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风险大
  商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大小规模实力不一,用于出口的商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据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商品的档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趋势是以中、低档商品为主要出口商品。此类企业,因规模各异,管理方式以及生产水平、技术能力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致使部分商品不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口碑力下降,影响了我国商品质量的整体形象。以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中心义乌为例,数据显示,2012年一至十月,义乌检验检疫局共处理报检近6万批,其中,现场检验不合格以近600批,不合格率为1.00%,实验室检测样品为17260批次,不合格商品高达2169批次,不合格率为12.57%。通过以上数据,商品的多样性,质量不一,导致监管的工作量极为繁重且风险较大。
  2.3贸易主体复杂,监管难度大
  在各大专业市场采购贸易平台中,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即是:市场主体复杂,经营商户、中介、外商多。市场主体的复杂性有利的一面是提升了市场的活跃性,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壮大。但是有利有弊,如此复杂的市场主体,在缺少相应规章的情况下,监管机制不充分,给市场发展的有序性带来很大隐患。其一在于,经营商户外贸知识的不足,其中素质参差,对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不能够防范于未然。其二在于,市场内的中介机构缺少管理制约。中介机构盈利导向,致使其对商品质量要求低,多数中介服务商并无大局观念。其三在于,对于外商的资格审查不够严格,先存的涉外机构多数以非正规的办事处形式存在。贸易主体的复杂性,给商品质量监管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4监管检验技术不足
  由于近年来,市场采购发展迅速,商品生产来源多样,种类繁杂。而相应的监管实验室则建立较晚,相应的检验技术不足,难以支撑,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商品检验工作。以义乌检验检疫局为例,对需要实验室检测的商品,均不能够当地检测。这无疑增加了检验工作的时间成本及费用成本。引起了当地经营者的不满。
  2.5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差,经营者未能如实申报
  在市场采购商品中,多数商品来源于小微企业。商品的质量受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条件以及工人自身的素质、工艺材料影响比较突出。例如,小微企业往往却要严格的质量把关体系,检验管理制度不完善,将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下滑。由于市场中商品种类繁多,商品货源不固定,同时要求出货时间较急。申报单位往往不全部报检,往往采取瞒报、虚报的方式,或者选择少数商品进行报检。
  在以往的检验监管机制中,多采用抽样检查,按批次检验的方式,但以不适应目前的快进快出的外贸物流形式。现在如今对于监管模式的探讨,应主要放在即做到严格监管,又能加快速度。转变商品质量检验监管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企业自身、商品质量检验项目改革、成品检验方式改革。对此,通过调查总结,可从以下加强商品监管的力度。
  3如何提高商品检验监管模式的几点建议
  3.1规范检验监管主体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市场采购的检验监管主体暂无确切的规定,导致部分检验机构利益导向扩大检验业务,针对不同的检验业务,方式放大不一、规定具有倾向性,致使检验机构的形象受损。因此,明确检验监管主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建议相关机构规范监管主体,颁发统一的商品监管办法,规范监管行为。使其有序进行。
  3.2提高企业自身守法意识
  应着力于改变企业被动监管的模式,增强企业自身的商品质量監管能力。引导其主动服务,为市场经营商户、外商等提供咨询点,开展技术咨询,检验监管法规咨询服务等。尽量避免经营商户因不熟识法规而造成的損失。做好国内外市场采购商品检验标准的整理工作,减少因国内外双重标准而带来的麻烦。根据以往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商户通知警示,指导其整改。可建立示范性企业,以品牌企业为榜样,做到可有样可参,变被动检验为主动。
  3.3创新监管工作模式
  根据市场采购的特殊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对报检、检验等重要工作流程,采取创新改革,例如分类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等。及时修改以往工作中以显弊端,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缩减冗长的申报、预检过程。在可控范围内确保商品“通的快”。
  3.4提升监管技术,扩大检疫覆盖面
  不断的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监管检测技术能力,在检验的过程中,加大实验室及现场检验批次来达到控制商品质量的目的,对不达标产品及时加以筛除,合格产品及时放行。不断的扩大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覆盖面。
  3.5从源头加强监管
  从源头开始,提升外贸仓库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管理力度,做到有序规范化管理。要求相关单位在货物进入仓库后做到验收、有台账、出库登记,能够做到可追溯。对于仓库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现有库存商品质量、以往逃漏检情况以及仓库的管理能力。引导其规范化,从源头开始提高其自检水平。
  4结语
  在市场采购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商品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今后的一段使其内,需要不断的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提出问题,不断的完善符合市场要求的监管体制。多方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传播“质量兴市”的理念。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合力监管,共同确保市场采购商品的质量。通过分类管理,树立诚信榜样,对信誉良好的外贸主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反之则有明确的惩处。共同打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其实施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实证结果表明,这项政策增加了参保老人独居的可能性,降低了老人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参保老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参保老人在居住安排偏好上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居民;养老模式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使得农村养老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实现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管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加强环境成本管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企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
期刊
摘要: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又称“限薪令”)正式实施。本文在“限薪令”颁布的背景下,对央企高管薪酬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限薪令”的实施对高管薪酬管理体制的影响。  关键词:限薪令;央企高管薪酬管理  一、研究背景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这份被称为“限薪令”的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为了企业和谐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更具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在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PO模型对我国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和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投资和出口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快的拉动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长期效果不显著,消费和出口的變动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消费(C)、投资(I)、政
期刊
摘要:文章用SWOT分析法分析对比国内外P2P小额信贷的现状,得出在不同政策导向、不同经济大环境下,中国P2P小额信贷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而分析出中国P2P小额信贷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P2P小额信贷;SWOT分析;聚类分析;风险问题  一、引言  P2P(peer to peer)小額信款,即为一种舶来品,银监会与小额贷款联盟解释为“人人贷”,实为P2P中介公司通过撮合有闲置资金的理
期刊
摘要:对汾酒的品牌营销战略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品牌的白酒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品牌精准定位。  关键词:品牌定位;信誉;核心价值观;中国酒魂  一、汾酒集团所处现状  (一)PEST分析  1.国家政策。一方面,新一届领导人上台,杜絕浪费,亲力提倡节俭。不仅削减“三公”的费用,而且制定一系列规定限制腐败,浪费现象。其中以茅台,五粮液为第一梯队的白酒业受到不小影响。而以汾酒为首的“清香型”白酒则得以有回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保持着持续和稳定的增长,但现有旅游景区开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都跟不上发展的需求。由于旅游产业的投资周期较长,成本回收慢维护成本高,民间投资热情有限,国内通常以提高票价的方式解决,在未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下又引发新的社会争议。旅游产业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业更难获得传统的金融支持,开拓、丰富旅游产业的投资资模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其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竞争中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企业都像遵循自然法则一样遵循着“市场法则”,如果不能根据市场中的各种需求来自我创新,那么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自我创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管理。不仅是企业家管理企业,政府管理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现代化的推动下,经济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中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入世后银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都不会降职或被处罚。长期处于这样的人才管理环境下,很容易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退,这对于银行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来讲,是很不利的。提拔管理人员时一味注重资历平衡照顾,让不少年轻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甚至会导致具备管理能力的员工跳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健全的晋升环境,很多时候都是在同样的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