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和学生的谈话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其他任课老师有意见,甚至是告状,作为班主任往往处于两难之中。请问万老师,班主任老师应如何向任课老师表达学生提出的要求?
——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肖治红
毕淑敏说,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她说的是一种人生遗憾。我们都追求人生的完美,但是,真相就是如此,世界是不完美的,人生充满“杯具”(悲剧)。
例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年轻教师。在各所学校,班主任基本都是由中青年教师担任。年轻人有冲劲、有活力,但是大多不稳重、欠成熟。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刚刚毕业就被学校任命为班主任。想想看吧,如果一名教师,连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都没有搞清楚,他怎么去管理一个班级?令人担心的是,他的角色已经是一名导师,众多学生的人生导师。
最近两年,有好几位我认识的班主任朋友“出事”。两位家庭出现变故,和爱人离了婚。有没有第三者我搞不清楚,但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前前后后没个几年是不会太平的。还有一位朋友在课堂上宣传宗教,被家长举报,她不认为自己有错。她怎么会认为自己有错呢?她觉得阻止她的人才有错。后来,她干脆皈依佛门以求解脱。另一位班主任因为孩子的事和家长发生激烈冲突,起因是她责骂了这个孩子。她的脾气我知道,刚硬似铁,不知变通,后来被调离工作岗位,她还觉得挺委屈。
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人都能从身边举出一些。但是我要说,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世界的完美。否则,我们怎么知道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我们怎么知道人生是广阔无边、深邃幽远的?在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我们总能够寻找一些原因,发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却显得那么完美。
新学期,一名初二的女生从台湾一所学校转来我校,听说那所学校管理很严格,我就和她进行了一番谈话。女孩告诉我,那所学校绝大多数班级都是男女分班,她因为在特色班,所以是男女混班。学校里有一些教官,平时不上课,专门在校园里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一旦被查到,会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处罚措施,直至开除。让我惊讶的是,学校竟然有一条规定:学生不得和非本班的异性学生说话。我问她,有学生因此而被处罚吗?她点点头,说校园里装了很多摄像头,谁要是违反了这条规定,一定会被发现的。
我不知道这种规定跟“三民主义”有什么联系,但是我知道请退伍军人在学校里做教官是台湾很多学校的传统。这所台湾的学校管理如此严格、苛刻,社会声誉却很好,这两年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一定还有人能举出比之更加管理严格的学校例子,我对此深信不疑。在这样的学校里,许多令其他学校十分苦恼的校园管理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学生也许会有不满,但是一旦规则成了传统或者文化,就只能去适应。
班级管理同样百花齐放。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位“极品”班主任,不许她的学生和任课教师课下接触。所有的学生只能接受她一个人的教诲,如果被她发现有学生和任课教师有教学以外的来往或交流,她便要采取种种方法打击、压制乃至离间,最后达到全盘控制学生的目的。
这种做法,我是“自愧不如”。但是一想到这样的班主任居然能够存在,而且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生存得不错,我就慨叹世界是多么广阔,而我,是多么渺小。
我很喜欢一首歌《思念是一种病》,齐秦演唱的。听着这首歌,我常常思念一位远方的朋友。他很善良,过于善良以至于有点病态。特蕾莎修女受人敬重,是因为她“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她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段:“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对于即将受到的伤害,平静地面对,依然保持纯洁,依然付出、给予,这是一种坚强。我的这位朋友,却是“怀小爱心,做大事情”,自然十分失败,明明不能承受的事他也不忍拒绝,总是让自己受到伤害。我很同情他,是因为我的内心其实和他一样软弱,只是我更善于保护自己,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保持防人之心。他比我多走了一步,却走得不够彻底。于是最终得了“善良病”。
人生就是一个钟摆,我们随这个钟摆一起摆动。过程当然会很折腾人,折腾了许久,才发现终点又回到了原点。
前两天,在著名足球评论家李承鹏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成功男人的标志: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性生活;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有钱;60岁,有性生活;70岁,能自己开车;80岁,能自己吃饭;90岁,不尿裤子。
回过头来看肖治红老师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钟摆摆动到了哪里,将要摆向何方。
学生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不用说,两者皆有问题。如果我是任课教师,学生对我不满意,我肯定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对其他老师没有意见,却对我有意见?肯定是我做得不够好。哪怕是最极端的情况,学生对所有老师包括班主任都有意见,不是我一个人的错。但是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得更好,让学生唯独接受我呢?无论如何,还是我不够优秀啊!
如果我是学生,碰到一名十分糟糕的任课教师,我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太多地受到其影响。我会和他保持距离,通常来说,一位教师如果能力很弱,反而有可能培养出更具独立性的学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足够优秀,学生会放弃对老师的依赖,而在这门学科中更多地采用自学的方式。也许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好。
然而这都是完美的假想,任课教师和学生很少会这样思考问题,于是就发生冲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责任小一点,学生的问题多一些,我想班主任的困难会小很多,她会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如果明显地对教师无礼,班主任大可以放手进行教育,如何教育,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问题就在于如果是任课教师明显有错,班主任该怎么办?学生是追求真理的,哪怕任课教师的目的正确,理由正确,但只要方法不正确,行动不正确,或者语气不正确,哪怕只是一句话不正确,对学生来说就是百分百的错误,横在班主任面前的,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儿。
夹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班主任,会有很复杂的心情。最好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任课教师向学生道歉,大家各自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有辗转腾挪的余地。可是,如何让倔强的任课教师跟学生道歉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那些说客,能够让随时随地有可能龙颜大怒而下令砍他们头的帝王改变初衷,那需要多大的胆识和智慧啊!同样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老师,和他们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由此可见班主任平时应当多买一点卡耐基的书来读,尤其要学习如何说服人的技巧,关键时刻可以派上大用场。
班主任如果真的具备这么强的能力,在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的三方关系中,他便会成为强势一方,整个的格局一定是班主任独大,学生和任课教师那点小矛盾根本算不上什么。而在两极甚至多极格局下,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当班主任较弱时,学生和任课教师一定会比较强,一旦他们爆发矛盾,班主任常常无力阻止。
运用钟摆原理,如果不能阻止,就助他一臂之力。
不鼓励学生告状。作为班主任,要站在任课教师的立场,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劝说,请他们对别人怀有一颗宽容的心。
如果双方都不肯退让,不必搅和进去,只需置身事外,静观其变。
不粉饰太平。任课教师和学生总有接触,因此,让双方了解各自对对方的感受是有益的。如果有一个机会能让大家把各自的感受痛痛快快说出来,不要阻止。
人生是钟摆,钟摆充满了矛盾。老子说,物极必反。对于钟摆来说,摆到了最高点,就该回头了。
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就是这么做的,他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请来学生意见很大的任课教师,让学生把对任课教师的感受当面说出来。任课教师自然要辩解,可在学生面前,所有解释都是徒劳的。那位年轻的任课教师很受震动,因为学生最后几乎是在很直白地教他怎么做老师,以及怎么做人!因此,他很受伤。
那位班主任问我,有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却又不会受伤?我摇摇头。“世界是不完美的。”我说,“这就是人生,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怕受伤,那就永远长不大。”
那位班主任说,在此之前,他很痛苦。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他一直隐忍着。他问他的做法是不是不妥,我说:“不见得。如果你一直隐忍下去,你会得病。如果那样,你以为你是善良的,但是你帮不了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如同大多数的故事一样,这个案例的结果并不美妙。年轻的任课教师最终被学校调换了班级。新的任课教师与前任的软弱截然相反,十分强势,学生反而与之达成了某种奇怪的平衡。
矛盾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某种平衡被打破。有时候,从制度层面做一些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据说现在有些学校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搭配组合作了一些改革性的尝试,由年级主任组合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就好像总统竞选成功进行组阁一样,人都是你选的,干得不好也怪不了别人。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以往责任都是由班主任来肩负,现在任课教师则感觉到压力重重。一定会有一些教师被很多班主任抢,而有的教师却无人问津。在这样的体制下,任课教师的主动反思意识一定会更强,无需班主任协调,他们会主动询问班主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反应。
也有学校走得更远。湖北一所学校把全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推向学生,进行“摘牌上岗”。就好像咱们中超足球联赛的球员转会市场一样,根据一定规则由学生依次选择任课教师。最后有两名教师没有被“摘牌”聘用,因此只能待岗。
让我好奇的是这所学校的领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作此改革。我猜测是该学校以前的任课教师敬业爱岗精神不足,学生意见较大。校领导调解十分吃力,于是痛定思痛,彻底推倒重来。因为这样的改革阻力必定很大,推动改革进行的巨大动力来自于哪里?必定是钟摆摆到头了。
(责 编 卢丽君)
——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肖治红
毕淑敏说,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她说的是一种人生遗憾。我们都追求人生的完美,但是,真相就是如此,世界是不完美的,人生充满“杯具”(悲剧)。
例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年轻教师。在各所学校,班主任基本都是由中青年教师担任。年轻人有冲劲、有活力,但是大多不稳重、欠成熟。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刚刚毕业就被学校任命为班主任。想想看吧,如果一名教师,连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都没有搞清楚,他怎么去管理一个班级?令人担心的是,他的角色已经是一名导师,众多学生的人生导师。
最近两年,有好几位我认识的班主任朋友“出事”。两位家庭出现变故,和爱人离了婚。有没有第三者我搞不清楚,但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前前后后没个几年是不会太平的。还有一位朋友在课堂上宣传宗教,被家长举报,她不认为自己有错。她怎么会认为自己有错呢?她觉得阻止她的人才有错。后来,她干脆皈依佛门以求解脱。另一位班主任因为孩子的事和家长发生激烈冲突,起因是她责骂了这个孩子。她的脾气我知道,刚硬似铁,不知变通,后来被调离工作岗位,她还觉得挺委屈。
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人都能从身边举出一些。但是我要说,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世界的完美。否则,我们怎么知道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我们怎么知道人生是广阔无边、深邃幽远的?在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我们总能够寻找一些原因,发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却显得那么完美。
新学期,一名初二的女生从台湾一所学校转来我校,听说那所学校管理很严格,我就和她进行了一番谈话。女孩告诉我,那所学校绝大多数班级都是男女分班,她因为在特色班,所以是男女混班。学校里有一些教官,平时不上课,专门在校园里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一旦被查到,会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处罚措施,直至开除。让我惊讶的是,学校竟然有一条规定:学生不得和非本班的异性学生说话。我问她,有学生因此而被处罚吗?她点点头,说校园里装了很多摄像头,谁要是违反了这条规定,一定会被发现的。
我不知道这种规定跟“三民主义”有什么联系,但是我知道请退伍军人在学校里做教官是台湾很多学校的传统。这所台湾的学校管理如此严格、苛刻,社会声誉却很好,这两年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一定还有人能举出比之更加管理严格的学校例子,我对此深信不疑。在这样的学校里,许多令其他学校十分苦恼的校园管理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学生也许会有不满,但是一旦规则成了传统或者文化,就只能去适应。
班级管理同样百花齐放。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位“极品”班主任,不许她的学生和任课教师课下接触。所有的学生只能接受她一个人的教诲,如果被她发现有学生和任课教师有教学以外的来往或交流,她便要采取种种方法打击、压制乃至离间,最后达到全盘控制学生的目的。
这种做法,我是“自愧不如”。但是一想到这样的班主任居然能够存在,而且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生存得不错,我就慨叹世界是多么广阔,而我,是多么渺小。
我很喜欢一首歌《思念是一种病》,齐秦演唱的。听着这首歌,我常常思念一位远方的朋友。他很善良,过于善良以至于有点病态。特蕾莎修女受人敬重,是因为她“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她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段:“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对于即将受到的伤害,平静地面对,依然保持纯洁,依然付出、给予,这是一种坚强。我的这位朋友,却是“怀小爱心,做大事情”,自然十分失败,明明不能承受的事他也不忍拒绝,总是让自己受到伤害。我很同情他,是因为我的内心其实和他一样软弱,只是我更善于保护自己,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保持防人之心。他比我多走了一步,却走得不够彻底。于是最终得了“善良病”。
人生就是一个钟摆,我们随这个钟摆一起摆动。过程当然会很折腾人,折腾了许久,才发现终点又回到了原点。
前两天,在著名足球评论家李承鹏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成功男人的标志: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性生活;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有钱;60岁,有性生活;70岁,能自己开车;80岁,能自己吃饭;90岁,不尿裤子。
回过头来看肖治红老师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钟摆摆动到了哪里,将要摆向何方。
学生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不用说,两者皆有问题。如果我是任课教师,学生对我不满意,我肯定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对其他老师没有意见,却对我有意见?肯定是我做得不够好。哪怕是最极端的情况,学生对所有老师包括班主任都有意见,不是我一个人的错。但是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得更好,让学生唯独接受我呢?无论如何,还是我不够优秀啊!
如果我是学生,碰到一名十分糟糕的任课教师,我也尽量不要让自己太多地受到其影响。我会和他保持距离,通常来说,一位教师如果能力很弱,反而有可能培养出更具独立性的学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足够优秀,学生会放弃对老师的依赖,而在这门学科中更多地采用自学的方式。也许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好。
然而这都是完美的假想,任课教师和学生很少会这样思考问题,于是就发生冲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责任小一点,学生的问题多一些,我想班主任的困难会小很多,她会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如果明显地对教师无礼,班主任大可以放手进行教育,如何教育,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问题就在于如果是任课教师明显有错,班主任该怎么办?学生是追求真理的,哪怕任课教师的目的正确,理由正确,但只要方法不正确,行动不正确,或者语气不正确,哪怕只是一句话不正确,对学生来说就是百分百的错误,横在班主任面前的,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儿。
夹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班主任,会有很复杂的心情。最好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任课教师向学生道歉,大家各自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有辗转腾挪的余地。可是,如何让倔强的任课教师跟学生道歉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那些说客,能够让随时随地有可能龙颜大怒而下令砍他们头的帝王改变初衷,那需要多大的胆识和智慧啊!同样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老师,和他们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由此可见班主任平时应当多买一点卡耐基的书来读,尤其要学习如何说服人的技巧,关键时刻可以派上大用场。
班主任如果真的具备这么强的能力,在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的三方关系中,他便会成为强势一方,整个的格局一定是班主任独大,学生和任课教师那点小矛盾根本算不上什么。而在两极甚至多极格局下,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当班主任较弱时,学生和任课教师一定会比较强,一旦他们爆发矛盾,班主任常常无力阻止。
运用钟摆原理,如果不能阻止,就助他一臂之力。
不鼓励学生告状。作为班主任,要站在任课教师的立场,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劝说,请他们对别人怀有一颗宽容的心。
如果双方都不肯退让,不必搅和进去,只需置身事外,静观其变。
不粉饰太平。任课教师和学生总有接触,因此,让双方了解各自对对方的感受是有益的。如果有一个机会能让大家把各自的感受痛痛快快说出来,不要阻止。
人生是钟摆,钟摆充满了矛盾。老子说,物极必反。对于钟摆来说,摆到了最高点,就该回头了。
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就是这么做的,他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请来学生意见很大的任课教师,让学生把对任课教师的感受当面说出来。任课教师自然要辩解,可在学生面前,所有解释都是徒劳的。那位年轻的任课教师很受震动,因为学生最后几乎是在很直白地教他怎么做老师,以及怎么做人!因此,他很受伤。
那位班主任问我,有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却又不会受伤?我摇摇头。“世界是不完美的。”我说,“这就是人生,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怕受伤,那就永远长不大。”
那位班主任说,在此之前,他很痛苦。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他一直隐忍着。他问他的做法是不是不妥,我说:“不见得。如果你一直隐忍下去,你会得病。如果那样,你以为你是善良的,但是你帮不了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如同大多数的故事一样,这个案例的结果并不美妙。年轻的任课教师最终被学校调换了班级。新的任课教师与前任的软弱截然相反,十分强势,学生反而与之达成了某种奇怪的平衡。
矛盾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某种平衡被打破。有时候,从制度层面做一些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据说现在有些学校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搭配组合作了一些改革性的尝试,由年级主任组合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就好像总统竞选成功进行组阁一样,人都是你选的,干得不好也怪不了别人。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以往责任都是由班主任来肩负,现在任课教师则感觉到压力重重。一定会有一些教师被很多班主任抢,而有的教师却无人问津。在这样的体制下,任课教师的主动反思意识一定会更强,无需班主任协调,他们会主动询问班主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反应。
也有学校走得更远。湖北一所学校把全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推向学生,进行“摘牌上岗”。就好像咱们中超足球联赛的球员转会市场一样,根据一定规则由学生依次选择任课教师。最后有两名教师没有被“摘牌”聘用,因此只能待岗。
让我好奇的是这所学校的领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作此改革。我猜测是该学校以前的任课教师敬业爱岗精神不足,学生意见较大。校领导调解十分吃力,于是痛定思痛,彻底推倒重来。因为这样的改革阻力必定很大,推动改革进行的巨大动力来自于哪里?必定是钟摆摆到头了。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