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地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玩弹簧或利用弹簧做游戏的方法。
  生:用手拉或压,一颤一颤的很有意思。
  生:手指捏住弹簧两端可以使它弯曲变形。
  生:弹簧上放个乒乓球,可以做弹球游戏。
  生:蹦蹦球可以任我揉捏而不会坏。
  生:竖起有弹簧的圆珠笔,按一按,它会跳起来。
  师:这么多有趣的玩法,有的同学已跃跃欲试了,先别急着动手,玩也要玩出学问来。要边玩边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在你压缩或拉伸弹簧时要留心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不用力时又怎样了?在弹簧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手的感觉是怎样的?通过玩弹簧、做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发放《游戏记录表》,学生分组做游戏,之后汇报。)
  师:下面请大家谈谈玩法,分享你的发现。
  生:手拉弹簧时,弹簧可以伸长,松手时又变短了;手压弹簧时,弹簧变矮了,松手时弹簧又变高了。
  生:弹簧有弹性。
  生:手拉弹簧时感觉很费力。
  生:不对!应该是弹簧拉得越长越费力,拉粗一点的弹簧时会更费力。
  师:我提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弹簧被拉伸时会变长,松手后又变短,短到什么程度?弹簧被压缩时会变矮,松手后又变高,高到什么程度?
  生:弹簧又复原了!
  师:科学语言讲究准确,弹簧能伸长或变矮是指什么在发生变化?
  生:弹簧的形状在变化。
  师:弹簧能复原是指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弹簧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我们来完整地说一下什么是弹性。
  生: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形状会发生变化;松手时,弹簧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弹簧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
  师:说得非常好。像弹簧这样有弹性的材料还有哪些?
  (学生列举皮筋、海绵、橡胶管、竹片、锯条等。)
  师:同学们对于能够看得到的事物或现象说得比较多。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压缩或拉伸弹簧时,谁能把手的感觉具体说一说?
  生:我用手向外拉弹簧时,总感觉有一种力向里拉我的手,拉得越长感觉越明显。
  师:手压弹簧时有什么感觉?
  生:手向下压弹簧时,有一种力在向上顶我的手,好像不让我压它,慢慢松手时,有一种力顶着我的手往上来。
  生:形状变化越大的弹簧力量越大,乒乓球被弹出得就越远。
  师:你们说得真形象。你想过没有,使弹簧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是怎么产生的?
  生:是弹簧产生的弹力。
  生:是弹簧在被压缩或拉伸形状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
  教学分析
  在科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曾用到过讲解式、验证式、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方式,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出发,经历创设问题情境、收集整理信息、归纳建构的过程。然而,如何引领学生层层递进地建构科学概念,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上教学片段对我们有如下启示:
  1.收集信息要手脑并用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认知事物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课堂上往往呈现出“动手有余,动脑不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玩弹簧、做游戏之前提出了“边玩边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的要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要留心观察现象又要关注切身感受,为建构弹性和弹力概念收集丰富的信息,获得充分的感知。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学生是否能手脑并用,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收集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2.顺势引领至关重要
  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的,思考也往往不够深入,教师顺势点拨、适时追问是引领学生思维向前迈进的有效方法。教学片段中,学生能对弹性概念用比较规范的科学语言进行简略的描述,能形象地感受弹力并建构概念,与教师设计的两个启发性问题密切相关,彰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3.思维加工要循序渐进
  学生彈力概念的建构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玩之前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对“弹力”的有意注意;玩的过程中进行充分体验,让学生对弹力的感受进一步强化,“弹力”概念呼之欲出;玩之后的归纳整理让弹力概念得以建构。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是层层递进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师生在预设与生成的经历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273503)
其他文献
曾经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关怀老人”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位爸爸患痴呆症,忘记很多事情,当然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当儿子带着他出去吃饭时,盘子里剩下两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来放进口袋,他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则广告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而根据此剧的创作团队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生一路走来,转瞬间已接近不惑之年,青春岁月成过往云烟。  蓦然回首,才惊觉身边亲爱的父母早已过了壮
世界各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许多国家有着健全的养老体系。而且有些国家的老年人财政自由,不需要子女照顾,怡然自得。而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媒体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10.8%。  这些数据显示我们迫切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老年社会。这些老年人,他们用一辈子的辛苦劳作,撑起了中国的今天,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从来就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在默默等待有心人的挖掘。人间的悲剧很多源自拒绝沟通或者低劣的沟通技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无法得到多数人的谅解。提升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者以其高超的智慧将纷纷扰扰的人间难题化解在风轻云淡之中,期间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敢于亮剑,东郭先生指点大将军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  癌症又名為恶性肿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癌化,有些细胞增生不会侵犯身体其他部分,称为良性肿瘤。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
出生于193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钟南山如今已步入高龄,但身手依然矫健,且声如洪钟,身板笔挺,看上去犹如年轻的小伙一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一连做10个引体向上。钟南山曾在一个健康座谈会上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在哪儿?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需要?这是科学教师常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课程开发背景  通常,教材中涉及“时间的测量”内容时会选择日晷、沙漏或钟摆等素材,有没有别的素材也能够体现时间测量的本质呢?  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不妨跨越到教材之外,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祖国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适时地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日常的科学课上体会到传统科学技术的魅力,并通
一直以来,就希望可以采访到倪家骧教授,这次终于如愿。这次专访倪家骧教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倪教授太忙了。第一次见到倪教授是在他的诊室里,近十平方的诊室里挤满了倪教授的学生,倪教授一边为患者进行诊疗,一边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向倪教授寻医问诊,一上午的时间丝毫没有间断。  疼痛医学领军者  疼痛伴随着人类进化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
【摘要】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领读接力赛、开展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糅合的知识竞赛、党员人人讲“微党课”、构建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模式、分组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建立党员教育成效考评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教育比学赶帮超,形成体系化的党员教育方式,解决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定制化服务不足、评价效果不完善的弊病,全力推动党员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案例  1.导入新课  师:(出示蓝色袋子)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袋,你们说这里面有东西吗?  生: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袋子很鼓,里面肯定有东西。  师:(板书课题:袋子里面有什么)袋子里面有什么呢?大家先猜猜吧。  生:有玩具,比如小球、小汽车。  生:有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桃子。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猜想了这么多物品,如果继续让你们猜想,估计一
教学目标  1.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白板、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直径为1米的红色瑜伽气球(太阳模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