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那间饺子店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春,我在岗顶租了个房子。
  到了周末,这里来往的人很多,更多的摊贩推着一部部小车来兜售商品。牌坊背后一米之隔的摊档,一直会延伸到不能容下地摊的小巷里,到处热热闹闹,小孩都爱拉着大人上前围观。要是稍微大一点的车驶进来,老板就要马上把门前摆好的商品往店里挪,行人贴墙的贴墙走,有些则退到店里去等候。脾气坏的人碰上这状况,少不了几顿污言秽语的臭骂,还会和正在缓慢移动的车争个先后。刚来这里时,我总是一脸无奈,甚至讨厌这哪里都是人流满满的街道。后来住久了,反而觉得这个下雨天不能两人同时并肩打伞、深夜里还有路边小吃的地方十分有趣。
  我是个不爱吃肉也怕碰生肉的人,但为了补充营养,隔三岔五就会到路边的饺子店来一笼。那间饺子店从不卖大众爱吃的韭菜饺,一直也只有玉米饺这肉食。店面不大,严格来说只是一家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块横板的小店。桌上左边放着数笼热气腾腾的蒸饺,右边是十来个煎得脆脆的煎饺。负责打理店铺的老板是个美丽清秀的女人,她总扎着一个小马尾,穿着沾有不深不浅油渍的橙色围裙,站在桌子后面忙来忙去。常常客人還未掏出钱,她就麻利地把饺子打包好,问我们一句“您好,要番茄酱还是辣椒酱”。
  玉米蒸饺鲜甜有汁,但我更喜欢吃她的煎饺。可是我老怕吃多上火,每次都会叫她来一笼一半煎一半蒸的饺子,三块钱八个,四块就有十个。她从不嫌弃我这客人要求麻烦,说话干劲有力,找钱时还很有礼貌,双手递给我。当时,我就想过很多遍以她的外貌要是被放在网上,准能当个小网红,称号姑且叫作饺子西施吧。谁知几天后,女人不见了,饺子店里却冒出一个庞大的身形,是个长得老实巴交的男人。店里还是卖着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女人在早上看店,到了夜里就换成了男人。
  傍晚的岗顶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时间段,城管时常出没,有牌照、没牌照的老板神经都绷得紧紧,一旦看到有类似的蓝衣身影,他们便使出浑身解数把超出界线的商品拖回店里,拉车的则躲进深巷中。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这“猫捉老鼠”游戏时,还挺兴奋,但看了两三次后开始难过。有店面的饺子店都快缩成关门的样子,连男人都得站在外面才能透个气。
  到了初夏,来买饺子的人少了很多。当我以为饺子店也会像周边的牛杂店粥店结业时,几天后,他们端出了做凉皮的家伙。后来,汤粉阿姨也把肠粉架子撤走,放上一大叠冷丝丝的凉皮。我只吃过一次凉皮,大抵是吃不惯冰凉食物的缘故,之后就没再吃,竟然有反感之意。
  我换了工作后,很少往牌坊那边进出,连拆店铺这事也是很多天后才知道的。外头接近一半店铺都变成空地,腾出来的地方就被扩宽成路,只有少数的老板找到临时安置商品的地方,更多的不知道揪着包袱往哪里走了。看到变宽了的路,我心里真不是好滋味,从前熟悉的样子骤然去无踪影,记忆也只能沦落为回忆。但冷静下来,看到饺子店在卖烧饼时,我又觉得那些人是“该死”的。其实,没有强制拆除,这里很多店铺也混不过三个月,同质化严重,又不懂因时制宜,长久下去入不敷出,自然就交不起店租,关门大吉了。
  饺子店卖的食物虽说不上非常好吃,但是“冬春饺子,夏凉皮,秋烧饼”的营业模式,很快满足了市民们的需求,来光顾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上下班的时候,客人多得还排了一条小队。记得第一次买他们家烧饼时,我站在店铺对面看了很久,终于决定要走过去。
  “可以买一块钱的吗?我小朋友吃的。”我有点难为情,低着头对女人说。
  “一块钱那么少吗?”女人不是很情愿,又反问了我。
  “小朋友怕上火,不能吃太多。我们也快吃饭了。”
  “那等等吧。”
  女人切烧饼时的动作很麻利,几大刀砍下去,一块块橡皮擦大小的饼“哗啦啦”滑进了黄皮袋里,用力一捏,可以听到里面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把烧饼递到鼻前闻了又闻,伸手就扎了一块吃。再想扎第二块时,才记起自己刚对老板娘撒的谎,夹起腿,就飞快逃离背后的饺子店。
  像饺子店老板这样兢兢业业的人还有很多,我时常看到清晨时分有全家出动拉着推车到处叫卖早餐的人,年轻的站着,老一些就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他们可能普通得让我们每天路过都不太能记住,但他们忙忙碌碌的样子真的很迷人。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儿童小说。小说中故事的大背景为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实施残酷的种族清洗,大量的犹太人出逃至中国上海。小说中“我”通过藏着故事的“牛皮箱”,引出了外婆所讲的故事,而犹太小女孩薇拉则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展现了薇拉一家人从柏林来到上海度过的七年时光,更记录了薇拉与伙伴们的成长。这是一个关于战争与人类、亲情与守护、信念与坚守、道义与承诺的故事。作者叙事生动,小说情节张弛
大年一临近,要做的事情多了起来。忙碌、期盼、寒冷合伙闹着人们,把人们的脸闹得红扑扑的,就像刚刚贴上窗棂的剪纸。  大人们围着里屋的热炕包黏豆包,屋外热锅散发的白汽涌进里屋,大人们慢慢被白汽湮没了。我早就在热炕上坐不住了,借着“雾气”溜出了屋子。外面,两个弟弟无所事事,堆着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已经堆了三天了,可是还没有个人样儿。爸爸不耐烦了,就说,大过年的咱不缺雪人,你们三兄弟应该帮大人做点正经事。爸
还没有找到爸爸  晚上,爸爸给豆豆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哄他睡觉,故事讲完了,他却仍然不睡。  爸爸:“故事讲完了,小蝌蚪都找到妈妈了,你也该睡觉了!”  豆豆摇了摇头,说:“不睡,小蝌蚪还没找到爸爸呢!”  木棍  一天,豆豆班里来了个转校生。  新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后,豆豆忽然大笑。  老师问豆豆:“你笑什么?”  豆豆说:“哪有人的名字叫木棍的!”  新同学生气地说:“你才叫木棍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中四个字的成语特别多,其中含有数字的又占相當高的比例。成语中的数字,有些容易让人误解,因此有必要了解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三长两短:古代棺木不用钉子,而是用皮条把棺材底和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被引申为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或者会导致死亡的意外灾祸。  三令五申
家里养了几只小鸡,它们到竹林里去了,今天,我和艳艳负责把小鸡赶回家。  我们走向竹林,听到了小鸡清脆的叫声:“叽叽,叽叽……”开始赶小鸡喽!我从地上捡起一根长长的竹棒,轻快地走到竹林旁边,不停地敲打林中的竹子,可小鸡没什么反应。一招不行,只能再换一招,我猛地钻进竹林,举起竹棒,“哗”的一下往地上打。小鸡们听见了,一下子乱了方寸,像发疯了似的往前面跑。哈哈!这些小东西中了我们的圈套,只见它们惊慌失措
走出校园,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耷拉着脑袋,跟在爷爷的身后,回到了家。  “辰辰,怎么这么晚?快洗手,今天烧了你喜欢吃的雪菜牛肉和宫保鸡丁,还有鱼汤。”奶奶一边整理餐桌一边招呼我去洗手。妈妈正弓着腰,看着灶上炖的鲫鱼汤。我默默地走到水池旁,让冰凉的水冲刷我的双手,恨不得让水就这么一直冲下去。  “今天,辰辰主动留下来出墙报,他非要完成了才回来!”—想不到爷爷给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好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晴  “叽叽,喳喳……”一大清早,鸟鸣像闹钟一样,把我吵醒了。我想起周末的观鸟实践作业,妈妈已准备好两部手机,要和我一起拍鸟呢!  我们漫步在小区的林荫道上,悦耳的鸟鸣不时在耳边响起,可惜不见一只鸟。有时有鸟快速飞过,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没影了。我仔细倾听,发现每种鸟鸣都不同:有的尖利,有的低沉,有的短促,有的尾声拖得长长的,还有一种声音特别大。我们守了一个小时,鸟儿
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品”字形汉字吗?“品”字形汉字又称“三叠字”,由三个相同的简单汉字叠加而成,形似“品”。说到“品”字形汉字,你们会想到哪些字?我们先来看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品”字形汉字:  众:三“人”为“众”,表示数量大、人多。  晶:三“日”为“晶”,表示光亮等。  森:三“木”为“森”,形容树木多,也可以表示“阴森”。  磊:三“石”为“磊”,形容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  矗:三“直”
“什么?”“天啊!”“小学者要来!”……当老师宣布明天有济川校区的同学来与我们共度三天时,全班立刻沸腾了!  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小王同学难以置信地愣在那兒,几个女生围在一块儿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小刘同学嘴张成了“O”型,小张同学摇着他土豆似的脑袋说:“闻所未闻啊……”总之,这事新鲜得炸了窝。  第二天,“小学者”们果然来了!  “我叫周铭宇……”瞧!一个清瘦、精神的少年站在讲台前做自我介绍。他声音有
世界上有很多花,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芬芳吐艳的玫瑰,也有人喜欢娇艳多姿的菊花,还有人喜欢娇嫩优雅的昙花。我最喜欢的是可爱迷人的牵牛花。  牵牛花的叶子有很多种形状,有爱心形的,有像鸭脚的,还有其他形状的。它的叶子上面长满了乳白色的绒毛,摸起来毛茸茸的,像在摸小兔子的毛,舒服极了!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等到完全长大了就会变成翠绿色,长得很老的时候就会变成墨绿色。突然,一阵微风吹过,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