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氛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为语文课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背景,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记金华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下载了有关双龙洞的图片、视频。讲课前,我先让学生欣赏双龙洞的风光片,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到了双龙洞,被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诱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口述交流自己游览过的胜地。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讲得绘声绘色,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堂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变抽象为直观,在悄无声言中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适时运用,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或跨越时间、空间界限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文时,我利用网络将学生重新带入了科学巨匠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的现场,既让学生感受了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神秘的风采,又让学生感受了霍金在京城掀起的“科学风暴”的强烈。此外,课外活动时间,我安排学生进微机室登录“大科普网”上搜索有关“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以及“黑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学生也能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另外,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通常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手段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后,便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依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等教学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如《琥珀》一课中,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利用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之后,一切便一目了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情境单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能给学生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将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从而达到了真正的“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记金华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下载了有关双龙洞的图片、视频。讲课前,我先让学生欣赏双龙洞的风光片,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到了双龙洞,被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诱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口述交流自己游览过的胜地。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讲得绘声绘色,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堂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变抽象为直观,在悄无声言中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适时运用,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或跨越时间、空间界限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文时,我利用网络将学生重新带入了科学巨匠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的现场,既让学生感受了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神秘的风采,又让学生感受了霍金在京城掀起的“科学风暴”的强烈。此外,课外活动时间,我安排学生进微机室登录“大科普网”上搜索有关“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以及“黑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学生也能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另外,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通常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手段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后,便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依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等教学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如《琥珀》一课中,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利用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之后,一切便一目了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情境单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能给学生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将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从而达到了真正的“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