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乘坐时要柔软舒适,驾驶时要稳定有激情,高速行驶时要车身低矮,遇到崎岖路面时要有足够的离地间隙,对于传统的机械悬架结构只可能是“臣妾做不到”,但是有了空气悬架就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在改装车界流传着一句真言——“一低遮百丑”,真正的情况也确实如此,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升,汽车文化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汽车改装。汽车改装也分为多种类别和派别,当下最火爆的改装方向就是我们口中的“姿态党”,以HellaFlush风格最受大家喜爱, “低、齐、平”是HellaFlush改装的核心理念,要想入“坑”首先就要降低车身高度。
降低车身高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换装更短的弹簧——这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是能降低的幅度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若使用短弹簧则牺牲了減震器的行程,若车轮遇到较大的颠簸,而减震器的压缩行程不足,则会导致减震器的压缩达到极限,从而受到冲击造成损坏。
②换装可调整长度的减震器,俗称绞牙减震器——好的绞牙减震器性能要比原厂减震器好上很多,被很多喜欢激烈驾驶和赛车运动的车友们广泛使用,减震器的整体长度可随意调整亦不影响行程,与此同时还可调整弹簧预紧力和减震器阻尼系数。为了追求更低的车身高度与操控性能,这就要牺牲车辆通过性和舒适性,因为绞牙减震器是无法随时调整车身高度和弹簧的软硬程度,这就限制了车辆应对日常多变路况的适应力。
③换装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就是一个气囊,可以通过充放气随时改变车身的高度,并且可以通过气囊截面积大小的变化改变弹簧的刚度,如果再搭配电控可调阻尼的减震器,形成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即可根据路况和驾驶者喜好进行主动或被动悬架调整,进而展现出不同的车辆行驶特性。停车时将车身降到最低展露“低趴”之美,行驶时升高车身摆脱减速带的“束缚”,简直完美!
现在,空气悬架在改装界大显神威,但最初它却是为了提升舒适性而被设计出来的,早在117年前的1901年,一位美国人威廉·W·汉弗莱斯(William W. Humphreys)因实在忍受不了座驾极差的舒适性,从而自己申请了一个“空气减震气垫”的专利,但是这个专利也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概念,并没有被实际制造出来。
1920年法国人乔治·梅西耶(George Messier)开始设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气弹簧,并将其安装到汽车上进行试验和展示,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将自己的设计运用到了飞机起落架上,成为了飞机液压起落架的先驱者,他在飞机行业可谓是大名鼎鼎。
1946年,美国发明家威廉·布什内尔·斯托特(William Bushnell Stout)在一辆Stout Scarab基础上改造出全世界第一辆拥有全空气悬架的试验车型,装备的空气弹簧是Firestone公司的产品,现在也是空气弹簧领域的权威公司,但是那时候空气弹簧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问题无法实现靠谱地量产使用。
法国人看到了空气悬架的市场前景,雪铁龙公司机智地借鉴空气悬架的设计理念并融入液压相关技术,最终在1954年为雪铁龙Traction Avant后期车型的后轴装备了油气悬架,紧接着1955年将可以稳定工作的油气悬架安装到了雪铁龙DS上面,其表现出来的柔软舒适体验和可自动调平车身的功能让其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从此油气悬架也变成了雪铁龙的“祖传秘籍”。
美国人对于空气悬架技术极为执着,第一辆搭载空气悬架的量产车型是1957年推出的凯迪拉克Eldorado Brougham,车身自动调平等功能一应俱全,但是当时传感器性能不佳,导致实际使用体验并不是很好。
作为汽车诞生之地的德国看到美国人把空气悬架玩得这么溜,自己也坐不住了。当时德国的豪华品牌宝沃(Borgward)抢占先机,在1960年推出了搭载空气悬架的P100。真正的汽车发明者奔驰品牌也很快跟上,推出了配备空气悬架的300SE(W112)进行试水,虽然整体效果不如雪铁龙的油气悬架,但是对于传统的螺旋弹簧和钢板弹簧悬架,舒适性能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奔驰开始着手将空气悬架进行优化并逐渐在高端车型上普及。而作为顶级奢华汽车品牌的劳斯莱斯表现得更为稳重和冷静,待到空气悬架技术更为成熟可靠后,在1965年将其引入到银影(Silver Shadow)车型上,自此空气悬架不断发展和普及。时至今日,空气悬架已经成为各个品牌标榜自己产品豪华程度的重要“砝码”,旗舰车型如果不配备空气悬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豪华品牌。
那么是不是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就没有机会享受到空气悬架带来的舒适体验呢?答案是否定的。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空气悬架就在我们寻常百姓的身边,几乎天天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与舒适。现在很多大型客车或公交车都普遍配备空气悬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还可以保证在不同的载客数量下车时的离地间隙是恒定的,保证其通过性,同时还可以靠站时降低车身高度实现轮椅乘客无障碍上下车。
还有越来越多的重型载货卡车也在使用空气悬架,保证车辆行驶平稳性的同时,确保在空载和满载时车辆都有足够的减震器行程和离地间隙。还有更重要的是空气悬挂缓和减少冲击的特性不仅对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高车辆对于路面的友好性。有一种情况我们多少都经历过,就是大货车频繁经过的道路表面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过后的路面简直是“翻江倒海”颠簸难行,这就是传统机械悬架结构在重型货车驶过时不仅车辆极其颠簸,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和损坏更是严重,而空气悬架可让悬架变得更“温柔”,可以同时“呵护”车和路,并且空气弹簧的载重能力要比传统螺旋弹簧的载重能力更强,自身重量也更轻,是大型商用车领域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空气悬架作为历经百余年的汽车“黑科技”,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技术,而是一项可以造福大家的实用技术,每当我们坐上公交车,我们都应感谢那些从前、现今乃至未来的汽车技术推进者为我们“百年磨一剑”,让更多人享受到汽车科技的真切“福利”。
在改装车界流传着一句真言——“一低遮百丑”,真正的情况也确实如此,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提升,汽车文化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汽车改装。汽车改装也分为多种类别和派别,当下最火爆的改装方向就是我们口中的“姿态党”,以HellaFlush风格最受大家喜爱, “低、齐、平”是HellaFlush改装的核心理念,要想入“坑”首先就要降低车身高度。
降低车身高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换装更短的弹簧——这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是能降低的幅度是极为有限的,而且若使用短弹簧则牺牲了減震器的行程,若车轮遇到较大的颠簸,而减震器的压缩行程不足,则会导致减震器的压缩达到极限,从而受到冲击造成损坏。
②换装可调整长度的减震器,俗称绞牙减震器——好的绞牙减震器性能要比原厂减震器好上很多,被很多喜欢激烈驾驶和赛车运动的车友们广泛使用,减震器的整体长度可随意调整亦不影响行程,与此同时还可调整弹簧预紧力和减震器阻尼系数。为了追求更低的车身高度与操控性能,这就要牺牲车辆通过性和舒适性,因为绞牙减震器是无法随时调整车身高度和弹簧的软硬程度,这就限制了车辆应对日常多变路况的适应力。
③换装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就是一个气囊,可以通过充放气随时改变车身的高度,并且可以通过气囊截面积大小的变化改变弹簧的刚度,如果再搭配电控可调阻尼的减震器,形成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即可根据路况和驾驶者喜好进行主动或被动悬架调整,进而展现出不同的车辆行驶特性。停车时将车身降到最低展露“低趴”之美,行驶时升高车身摆脱减速带的“束缚”,简直完美!
现在,空气悬架在改装界大显神威,但最初它却是为了提升舒适性而被设计出来的,早在117年前的1901年,一位美国人威廉·W·汉弗莱斯(William W. Humphreys)因实在忍受不了座驾极差的舒适性,从而自己申请了一个“空气减震气垫”的专利,但是这个专利也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概念,并没有被实际制造出来。
1920年法国人乔治·梅西耶(George Messier)开始设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气弹簧,并将其安装到汽车上进行试验和展示,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将自己的设计运用到了飞机起落架上,成为了飞机液压起落架的先驱者,他在飞机行业可谓是大名鼎鼎。
1946年,美国发明家威廉·布什内尔·斯托特(William Bushnell Stout)在一辆Stout Scarab基础上改造出全世界第一辆拥有全空气悬架的试验车型,装备的空气弹簧是Firestone公司的产品,现在也是空气弹簧领域的权威公司,但是那时候空气弹簧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问题无法实现靠谱地量产使用。
法国人看到了空气悬架的市场前景,雪铁龙公司机智地借鉴空气悬架的设计理念并融入液压相关技术,最终在1954年为雪铁龙Traction Avant后期车型的后轴装备了油气悬架,紧接着1955年将可以稳定工作的油气悬架安装到了雪铁龙DS上面,其表现出来的柔软舒适体验和可自动调平车身的功能让其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从此油气悬架也变成了雪铁龙的“祖传秘籍”。
美国人对于空气悬架技术极为执着,第一辆搭载空气悬架的量产车型是1957年推出的凯迪拉克Eldorado Brougham,车身自动调平等功能一应俱全,但是当时传感器性能不佳,导致实际使用体验并不是很好。
作为汽车诞生之地的德国看到美国人把空气悬架玩得这么溜,自己也坐不住了。当时德国的豪华品牌宝沃(Borgward)抢占先机,在1960年推出了搭载空气悬架的P100。真正的汽车发明者奔驰品牌也很快跟上,推出了配备空气悬架的300SE(W112)进行试水,虽然整体效果不如雪铁龙的油气悬架,但是对于传统的螺旋弹簧和钢板弹簧悬架,舒适性能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奔驰开始着手将空气悬架进行优化并逐渐在高端车型上普及。而作为顶级奢华汽车品牌的劳斯莱斯表现得更为稳重和冷静,待到空气悬架技术更为成熟可靠后,在1965年将其引入到银影(Silver Shadow)车型上,自此空气悬架不断发展和普及。时至今日,空气悬架已经成为各个品牌标榜自己产品豪华程度的重要“砝码”,旗舰车型如果不配备空气悬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豪华品牌。
那么是不是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就没有机会享受到空气悬架带来的舒适体验呢?答案是否定的。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空气悬架就在我们寻常百姓的身边,几乎天天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与舒适。现在很多大型客车或公交车都普遍配备空气悬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还可以保证在不同的载客数量下车时的离地间隙是恒定的,保证其通过性,同时还可以靠站时降低车身高度实现轮椅乘客无障碍上下车。
还有越来越多的重型载货卡车也在使用空气悬架,保证车辆行驶平稳性的同时,确保在空载和满载时车辆都有足够的减震器行程和离地间隙。还有更重要的是空气悬挂缓和减少冲击的特性不仅对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高车辆对于路面的友好性。有一种情况我们多少都经历过,就是大货车频繁经过的道路表面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过后的路面简直是“翻江倒海”颠簸难行,这就是传统机械悬架结构在重型货车驶过时不仅车辆极其颠簸,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和损坏更是严重,而空气悬架可让悬架变得更“温柔”,可以同时“呵护”车和路,并且空气弹簧的载重能力要比传统螺旋弹簧的载重能力更强,自身重量也更轻,是大型商用车领域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空气悬架作为历经百余年的汽车“黑科技”,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技术,而是一项可以造福大家的实用技术,每当我们坐上公交车,我们都应感谢那些从前、现今乃至未来的汽车技术推进者为我们“百年磨一剑”,让更多人享受到汽车科技的真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