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互动”过程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能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课堂,随着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乐,那教学效果还能不满意吗?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这种“互动”情绪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内容、时间和情境而定。
  在这一点上,著名特级教师冯梦龙老师执教《愚公移山》时的“曲问”艺术,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文中有“邻人京城氏之遗孀,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的语句。
  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愚公一起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生:他没有爸爸。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遗孀”就是寡妇。
  正是因为钱老师准确地把握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才会别具匠心地设计出如此精当的“互动”教学环节。
  笔者在给高一的学生讲授《拿来主义》时,考虑到该文的难度和高一新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曾这样设计导入环节:
  师: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赴法国访问,当地一位记者别有用心地问冯先生:“你们不断地到我们法国来访问,不怕你们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假如你是冯先生,你会怎样回答这位记者?
  生1:不会的,我们到你这里来访问、学习,是为了借鉴吸收有益的东西,请您放心,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师:你回答得非常精彩,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是政府的一位发言人,这样回答已经非常圆满了。不过请大家把冯先生的职业身份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他是一位作家,而作家是最讲求语言艺术的……
  生2: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先生,不会的,人喝了牛奶也没有变成牛。
  师:你的思路与冯先生的思路完全一致,当时冯先生的回答是:人吃了牛肉也没有变成牛。冯先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声答:比喻。)谈及了一个什么内容的话题?(生答:如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用同样的手法谈及同样话题的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难点,学生、教材、教师三者比较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互动”的局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过程。魏书生有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净、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
  且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咬文嚼字》一文举到这样一例:贾岛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学生甲说:改得字好,“敲”字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冷寂。学生乙说:改得不好,诗人独出赏月,兴尽而返,寺中无人,自然是“推”。老师表扬了这两位学生。
  《报春花》是日本作家壶井荣的散文名篇,文中三次用“像水枪似的滋出”来形容母亲的奶。学生丙说:“这是变态、意淫。”老师也表扬了这位学生。
  这里问题就出来了:课文中朱光潜的观点是“推”“敲”都好,关键是看诗人所处的境界,要表达的意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两位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当然值得表扬。但是,文中壶井荣的意思主要是想通过对比母亲身体的枯瘦和奶水的充盈来体现母爱之深。显然学生的回答是不符合“标准答案”的,怎么也值得表扬呢?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学生丙的答案显然是来自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这个年龄对“乳房”是比较敏感的,是不便直面“乳房”二字的,更何况是多次描摹母亲的乳房。他以自己生活体验得来的答案,即他发自内心的“真话”,恰恰矫正了“标准答案”的虚浮、貌似准确,和“放之四海而皆准”,从而凸现出来的是该生的内心世界。而老师这里也是适时地保护了他积极探究的态度、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是怎样把学生一步步地由想讲、敢讲、讲真话、讲实话“引导”到不愿讲话、不愿讲真话、不愿讲有独立见解的话的地步的呢?而这位老师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予了学生以主体地位的关注,尊重了学生自我的情感体验,培植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精神,呵护了学生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与品格。这才是作为老师对学生应有的真正的人文关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另外,教师应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珍惜灵感出现的良辰美景。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用教师的灵感去激发学生的灵性,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老师正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突然外面响起阵阵雷声,接着是大雨淋漓,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窗外,此时强制他们转移注意力,是不会有好效果的。于是老师让学生打开教室门窗,一起观看雨景,五分钟后,老师要求学生们坐好,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这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在这雷声和雨幕之中又不知要发生多少动人的故事啊,你们能写一段发生在雨中的故事吗?自己亲身经历的、道听途说的都可以,写成散文、小说、诗歌都可以。”效果果然出乎意料。当然教师的教学灵感必须“厚积”才能“薄发”,必须随时让自己的精力处于“临战状态”,才能发挥到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更重要的是心动,是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高尚伟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使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形成真正的课堂“互动”。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教授语文版2003年1月第1版.2009年12月第9次印刷的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29课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发现本诗下的注解“【晚】晚近,后来”(见教材206面注解④)欠准确,值得
【正】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仅仅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历史落下了帷幕。我国十几年经济改革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无形
【正】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四个现代化。我省三千万人口,80%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是,由于农业比较经济
一、学生平时作文情况简析学生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他们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没有办法.只能用陈词滥调应付一番。如写事。学生常常会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而写人时.不是写抵住
面对教科书编选的一篇篇文章,语文教师到底该教什么?怎样教?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每位老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授课效果。综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并没有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而销声匿迹,一篇文章不管其长短、难易都要花费两三个课时去处理的做法仍不乏其人,甚至于教师自己有时用一课时处理完一篇文章却莫名产生一种“负罪感”,似乎敷衍了教
在小学自习课上,老师布置完题目和内容后,同学们便忙着去做了,老师则将两大摞学生的作业本抱进教室进行批改。一节课中,忙碌的老师头都没有抬一下。一直持续到下课,同学们都走了,空旷的教室中只看见辛苦的老师还在批改着,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这一情景常常出现在学校的教室里,大家敬佩这样的老师,但同时,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九十年代是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年代。‘它既给闽台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使双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与台湾飓尺相望的福建应该更
《论不平衡发展道路与策略》一文,全面论述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同志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及其在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策略上的伟大创造。进而围绕“发展才是硬
“江湖”作为一个泛指五湖四海的巨型空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而武侠小说对之尤为嗜好。  “江湖”作为一个尤其是与朝廷相对的另类空间,或真实,或虚幻,或有所确指,或无处可寻。晚唐杜牧《遣怀》一诗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①的妙句,颇能体现走“江湖”者背离朝廷、流浪四方的野味,以及相关的失意情绪。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却将江湖
【正】 纵观以投资分权为核心的投资体制改革,虽然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但毕竟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如投资主体的变革、资金渠道及计划管理方式的更新等。然而,处于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