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1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已成为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为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也成了我们小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亮点。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结合这个话题,我利用"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下面我就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1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创设不同的的教学情境
在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这种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我们教育学中所说的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谓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一个教师一辈子要面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本是行不通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因为数学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掌握,创设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关键的。而适宜的教学情境又应符合所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情境的有效性、价值所在。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而且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情感色彩易于眼表,这时我们就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所以,在对低年级进行教学时,我多半采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画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边欣赏边思考中顺其自然的解决所学知识。中年级学生处于生活、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各种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开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又缺乏耐心和毅力,对老师比较依赖,同时又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中年级课堂中,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究、乐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
所以,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往往要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和深度,但绝对不能像低年级情境那么幼稚,也不需要像中年级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应该相对独立一点,给学生自主探索和总结整理的时间要偏多一点,同时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通过情境的相应引导,可以解决生活中比较难、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大胆思维的能力。
2 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以一切现有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在每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的练习,不仅习题形式多样化,更突出了习题的层次性。设计的习题总是从易到难,首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只小猴分一个挑子的,每份是这个桃子的四分之一。(这是三年级上册内容,通过小猴分桃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其次,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只小猴分四个桃子,每份是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教学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四个桃子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一"来表示。)通过学生对这两个四分之一的比较,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习题,仍然以四只小猴分桃的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提出4个桃子的四分之一是几个桃子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以解决。创设了一系列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整个练习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实践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以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创设情境一个必不可少的题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學情境。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我发现在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课堂的"新"、"趣"、"实"、"活"上下功夫,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已成为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为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也成了我们小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亮点。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结合这个话题,我利用"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下面我就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1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创设不同的的教学情境
在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这种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我们教育学中所说的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谓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一个教师一辈子要面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本是行不通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因为数学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掌握,创设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关键的。而适宜的教学情境又应符合所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情境的有效性、价值所在。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而且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情感色彩易于眼表,这时我们就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所以,在对低年级进行教学时,我多半采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画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边欣赏边思考中顺其自然的解决所学知识。中年级学生处于生活、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各种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开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又缺乏耐心和毅力,对老师比较依赖,同时又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中年级课堂中,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究、乐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
所以,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往往要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和深度,但绝对不能像低年级情境那么幼稚,也不需要像中年级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应该相对独立一点,给学生自主探索和总结整理的时间要偏多一点,同时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通过情境的相应引导,可以解决生活中比较难、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大胆思维的能力。
2 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以一切现有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在每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的练习,不仅习题形式多样化,更突出了习题的层次性。设计的习题总是从易到难,首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只小猴分一个挑子的,每份是这个桃子的四分之一。(这是三年级上册内容,通过小猴分桃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其次,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只小猴分四个桃子,每份是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教学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四个桃子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一"来表示。)通过学生对这两个四分之一的比较,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习题,仍然以四只小猴分桃的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提出4个桃子的四分之一是几个桃子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以解决。创设了一系列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整个练习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实践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以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创设情境一个必不可少的题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學情境。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我发现在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课堂的"新"、"趣"、"实"、"活"上下功夫,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