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都市人越来越宅,十年邻居,对面不相识时,一对温州夫妇经常把家门打开,用好书、雅乐、美食、艺术品免费招待各界朋友。男主人杨济为说:“这样做,不是做慈善,更不是生意,只想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放松的交流空间。”
家是中国人的私密所在,杨济为却不怕被人进入,洞悉隐私。“我就是个喜欢唱片、书籍和老货的人,家里多的也就是这些无用的东西,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客人们被杨家独特的艺术氛围吸引而来,女主人郑晓微说:“爱书、音乐和艺术的人,都很真诚。他们来家里,我放心,也开心。”
草堂里到处是绿色植物,哪怕是厨房和洗手间也不例外。郑晓微说:“多摆些绿植,生气就有了,房子看起来也赏心悦目。”
装植物的花器别出心裁。客厅墙角的兰草,用一个不锈钢罐子装着,外面再套一个木斗(古代量粮食的一种量器),斗形上窄下宽,四角用铸铁包边。“这是清代的官斗,我最喜欢上面雕刻的‘合正’二字,与兰花的气质甚合。”杨济为介绍说。饭厅的的兰花又是另一番韵味。装着兰草的现代工业气息浓厚的花器,放置在一张农家淘来的老凳上,下面的木档上放置一块竹板,一个滚圆的老南瓜搁在竹板上。这样的安排,让兰花少了高贵冷艳,多了些许人间烟火。
在草堂里,蔬菜、水果也被布置成风景。主人买来带叶的白萝卜,摆在簸箕里围成一圈,中间密密麻麻地挤着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青椒,宛如一个花篮,煞是好看;客厅里用一个老青花托盘,摆一圈红艳艳的柿子。杨济为说:“柿子不是拿来吃的,拿来看的。”随着时间过去,柿子悄然发生变化。“开始是淡黄色,慢慢变成深黄,然后是深红,它越来越透亮,慢慢有了玛瑙的光泽,多有趣!”
为了给客厅的植物寻一件有着岁月色彩的器皿,他们常常要到古玩市场和附近的乡镇去,以至于这些地方的熟人见到他们就问:“怎么又来了?好东西都被你们淘干净了!”
问郑晓微,植物太多,又有不少水果蔬菜,小虫子是否会常来叨扰。她说:“即使有,也是生态的一部分,并不烦恼。”
食物的语言
郑晓微说,食物最能传递厨师的情感,自己不是个专业厨师,但每一样食材必定用心釆买,尽量选用有机食品。为了一次家宴常常要准备好几天,跑遍好几处菜场,也有不少食材来自他们的老家。每一次招待客人,都会想方设法用心烹制食物。为做一碗看似普通的花生浆,要在榨汁的头天晚上,把花生米选好。她说一定要挑颗粒饱满、颜色新鲜、没长黑点的,挑好后用水浸泡;浸了一夜,早晨把泡涨的花生米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到花生米松软,即可关火。等到花生汤降到温热,倒进豆浆机里榨汁。榨好的花生浆再倒进厚陶瓷碗里存放。“每一道工序都要小心,稍不注意,味道就没有那么好。”郑晓微强调。
客人来,饭后饮茶也是必备节目。没有专门的茶室,撤走餐具后餐桌演化为茶台。此时,上好的普洱茶、宜兴紫砂壶、彝族漆盘、陈年的木雕点心盒、白族手工刺绣土布会同时出场,桌上的植物会依平时的样子重新摆放。客人们啜着好茶,品鉴着古老的手工艺品,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早已把心中的烦恼抛到九宵云外,敞开心扉,促膝而谈,不觉时间悄然流走。送走客人,常常已过子夜时分。好茶与朋友分享,平日里,夫妇俩用一大一小两个老搪瓷杯,喝袋装红茶。
正是主人这份忘我的热诚和草堂独到的艺术氛围,吸引了各界社会名流,艺术家、美食家、媒体人、教授、投资人、收藏家、国际友人纷至沓来,相聚甚欢。
主人说:“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只要真诚,愿意交流,都很欢迎。”
家是中国人的私密所在,杨济为却不怕被人进入,洞悉隐私。“我就是个喜欢唱片、书籍和老货的人,家里多的也就是这些无用的东西,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客人们被杨家独特的艺术氛围吸引而来,女主人郑晓微说:“爱书、音乐和艺术的人,都很真诚。他们来家里,我放心,也开心。”
草堂里到处是绿色植物,哪怕是厨房和洗手间也不例外。郑晓微说:“多摆些绿植,生气就有了,房子看起来也赏心悦目。”
装植物的花器别出心裁。客厅墙角的兰草,用一个不锈钢罐子装着,外面再套一个木斗(古代量粮食的一种量器),斗形上窄下宽,四角用铸铁包边。“这是清代的官斗,我最喜欢上面雕刻的‘合正’二字,与兰花的气质甚合。”杨济为介绍说。饭厅的的兰花又是另一番韵味。装着兰草的现代工业气息浓厚的花器,放置在一张农家淘来的老凳上,下面的木档上放置一块竹板,一个滚圆的老南瓜搁在竹板上。这样的安排,让兰花少了高贵冷艳,多了些许人间烟火。
在草堂里,蔬菜、水果也被布置成风景。主人买来带叶的白萝卜,摆在簸箕里围成一圈,中间密密麻麻地挤着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青椒,宛如一个花篮,煞是好看;客厅里用一个老青花托盘,摆一圈红艳艳的柿子。杨济为说:“柿子不是拿来吃的,拿来看的。”随着时间过去,柿子悄然发生变化。“开始是淡黄色,慢慢变成深黄,然后是深红,它越来越透亮,慢慢有了玛瑙的光泽,多有趣!”
为了给客厅的植物寻一件有着岁月色彩的器皿,他们常常要到古玩市场和附近的乡镇去,以至于这些地方的熟人见到他们就问:“怎么又来了?好东西都被你们淘干净了!”
问郑晓微,植物太多,又有不少水果蔬菜,小虫子是否会常来叨扰。她说:“即使有,也是生态的一部分,并不烦恼。”
食物的语言
郑晓微说,食物最能传递厨师的情感,自己不是个专业厨师,但每一样食材必定用心釆买,尽量选用有机食品。为了一次家宴常常要准备好几天,跑遍好几处菜场,也有不少食材来自他们的老家。每一次招待客人,都会想方设法用心烹制食物。为做一碗看似普通的花生浆,要在榨汁的头天晚上,把花生米选好。她说一定要挑颗粒饱满、颜色新鲜、没长黑点的,挑好后用水浸泡;浸了一夜,早晨把泡涨的花生米煮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到花生米松软,即可关火。等到花生汤降到温热,倒进豆浆机里榨汁。榨好的花生浆再倒进厚陶瓷碗里存放。“每一道工序都要小心,稍不注意,味道就没有那么好。”郑晓微强调。
客人来,饭后饮茶也是必备节目。没有专门的茶室,撤走餐具后餐桌演化为茶台。此时,上好的普洱茶、宜兴紫砂壶、彝族漆盘、陈年的木雕点心盒、白族手工刺绣土布会同时出场,桌上的植物会依平时的样子重新摆放。客人们啜着好茶,品鉴着古老的手工艺品,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早已把心中的烦恼抛到九宵云外,敞开心扉,促膝而谈,不觉时间悄然流走。送走客人,常常已过子夜时分。好茶与朋友分享,平日里,夫妇俩用一大一小两个老搪瓷杯,喝袋装红茶。
正是主人这份忘我的热诚和草堂独到的艺术氛围,吸引了各界社会名流,艺术家、美食家、媒体人、教授、投资人、收藏家、国际友人纷至沓来,相聚甚欢。
主人说:“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只要真诚,愿意交流,都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