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利与弊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就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以期给众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以思考,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发挥真正的教学辅助作用。
  关键词 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111-0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大跨步地改变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目前,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装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强化了教学硬件设施。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已蔚然成风,更有的教师觉得离开多媒体就不会上课了。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存在一些隐忧。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设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不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滥用多媒体教学,其功效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是适得其反。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示范校,多媒体设施完善,在校的教师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技能。结合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经验和对本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现状的了解,笔者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多媒体使用的优势和不足。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短板是教育性强,趣味性差,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加之教师不厌其烦的说教,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厌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产生图文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教学中的人机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重要的教学点以及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教学点,这些重难点必须很好地解决。传统的思品课堂上,授课教师“满堂灌”,教师情绪高亢、激情洋溢;学生昏昏欲睡、云里雾里,根本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较好地突破这些重难点。比如教学“民族精神”时,学生对于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不深,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反映当时情景的图片、影片、语音等,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精神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呆板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社会学科的特点是理性的东西多、说教的东西多、抽象的东西多(尤其思想品德课),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变为形象、耳熟能详的东西,使一些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于接受。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一些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音像制品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体会道德模范身上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这样的手段就使得原本空洞、虚无缥缈的事理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道理了,从而把这种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教师不停地说,讲得情绪激昂,而实际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却不多,大量的教学时间被占用。而教师更是苦不堪言,虽讲得唇干口燥,但总觉得还有什么没有讲到。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很多抽象的事理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这样做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扩大知识的容量,做到讲练结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2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的主导地位容易被弱化甚至消失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地位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多媒体充斥校园的今天,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教师提纲挈领的讲课听不到了,看到的是授课教师一页一页地翻动幻灯,成了“放映员”。而学生只是机械地随着教师翻动幻灯片,一眼不眨地盯着屏幕。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不见了。
  流速快,内容繁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而自豪。但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什么两样,它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而变化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而不允许出现与课件内容不同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一些有创意的见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实际的教学中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很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但这些火花大多被冰冷的机器和一成不变的流程抹杀了,教师失去一次又一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机会。
  课件制作过于繁杂,费时费力根据笔者的经验,制作一堂精良的教学课件,至少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在课堂上只是为了展示45分钟。教师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寻找图片、视频资料等细枝末节上,反而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身特点的认识,也忽略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本末倒置。
  随意应付、粗制滥造当下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看成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似乎离开了课件就不会讲课了。但同时,他又不精心准备课件,总是随便弄几张幻灯,加上点儿声音就完事大吉了。这样的课件质量可想而知,用这样的课件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成绩无异于缘木求鱼。
  3 结束语
  高科技带来了新媒体、新手段,使教育技术及传统的教育手段发生强烈碰撞,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审视和定位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科学合理的关系。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是将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放任自流,对它趋之若鹜;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畏缩不前。应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9).
  [2]孙新生.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平原大学学报,2003(2).
  [3]刘红,洗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J].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专辑,1999(6).
  [4]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Z1):62-63.
其他文献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介绍高职院校档案的概念,列举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档案管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任务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教学革新与课程持续发展的关键,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当代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以及高等学校内部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大组成要素。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
针对液晶电视或液晶显示器行业中对画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动态γ调整方法,对每台液晶电视或液晶显示器在线调整γ。该方法已经在一线工厂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也变得不再是完全孤立或独立实施的行为。家庭的积极介入,在多种形式下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其中家校网络交流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与构建一个开放、方便、有效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模型,该平台的系统功能结构主要由校务信息、家长课堂、健康花园、家校互动、轻松导学、校园之星等栏目组成。  关键词 家校交流;网络平台
摘 要 通过对CMMI的度量和分析过程域的研究,分析它的体系原理、方法,提出关键过程的活动和方法,对其在具体的高校教学评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CMMI;评测体系;度量;过程域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5-0010-04  1 引言  从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教育
随着三网融合的日益推进,对于节目内容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此时,容易操作、稳定、质量好的便携式设备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也具体加速了“创意”及“内容为王”时代的实现。
摘 要 集成电路测试随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在电子类本科专业开设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性设计课程,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例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94-03  集成电路测试是集成电路
针对H.264视频压缩编码算法中帧内预测和模式判断模块,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高并行度的FPGA实现方法,完成了硬件结构的设计和验证。用VHDL实现本设计,综合后电路最大延迟为8.34ns。仿